第697章 朕听说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697章 朕听说(第 1/ 页)
第697章 朕听说
龙桥南岸。
皇帝狩猎的队伍虽没过份排场,但也不少人。
担当随从护卫任务的是北衙诸营,这几年北门诸营在不断扩张,百骑千骑飞骑神机各分左右,今年又新建了个左右万骑营。
这些北衙禁军盔甲鲜明,远远的就有一股子精锐气象,不愧是皇帝亲选、亲训出来的。
诸营出身其实挺复杂的,既有太上皇父子军的,也有原来秦王府将校子弟,但后来选用的却更多是蕃户子弟,也就是放免过一次的官奴,仍是贱籍,这些蕃户子弟,特点是年轻,骁健,当然也多是犯罪将门子弟,
除了蕃户子弟,便是藩胡子弟了,这些既是各地蛮夷首领送来京城留学的,也是来做质子的,
皇帝从中择了不少年轻骁健者入自己的北衙禁军诸营,亲自教导,这才有了如今的北衙十营。
看着这些飞扬激昂的北衙军,武怀玉也是露出笑容,想当初他还统领过百骑、神机等营,
说来那都是北衙军建军元老了。
只是如今北衙军中,熟悉的人倒没几个了。
云麾将军许洛仁过来,“圣人召二郎过去。”
怀玉知晓这位可是皇帝心腹,跟侯君集一样,都是与皇帝从小玩到大的,虽然眼下官职看着不高,挂了个左卫勋一府中郎将,但人家还有个北门长上、领百骑营的差事。
甚至暗里还有个检校百骑司的差事。
百骑司可是跟六扇门、皇城司并列的皇帝三大秘密情报机构,这是皇帝绝对心腹,
他跟侯君集以前也是好哥们。
不过此时见面,他对武怀玉依然客气,怀玉送过他古琴,他送过怀玉宝马,武许两家甚至还合伙在塞外贩羊马,韶州开矿山,陇右煮青盐。
跟着边走边聊,经过层层禁军护卫,来到皇帝面前。
皇帝脸色很好,看的出难得出来打猎,皇帝心情极好。李世民是极喜欢打猎的,就算当了皇帝,日理万机,也经常得抽出点时间出去打猎。
多数时候就在长安周边,甚至在北门外的皇家禁苑里打打养的猎物,偶尔也会到蓝田、三原,甚至是岐州、陇州去打猎,顺便检校下当地府兵驻军等。
皇帝打猎的瘾头还挺大,
大唐的贵族们,尤其是关陇军事贵族们,都喜欢打猎,这就跟后世成功人物都喜欢打高尔夫一样,彰显身份地位。
而且关陇贵族们打猎还有提高武艺、增强军事素养的目的,特别是大型围猎的时候,带上自己的子弟、部曲、家丁上阵,追逐、拦截,旗令、号角,那就跟一场小演习一样。
这种射猎不是一般百姓,或是小豪强地主们能效仿的了的,这可比打马球耗费更大,
“朕这一路走来,感觉三原变化真是挺大,”李世民看到他过来,笑着招手。
“这清河畔,那么多大风车,听说都是你家的?”
“回圣人,这些是借助风力带动碾磨的风车作坊,既可以用来碾磨米麦,也可以用来引水灌溉,还可以在造纸、锻打、榨油等方面起到不少助力,相比起拦河筑堰的水力碾硙,要好用不少,而且不必与民争水。”
李世民笑笑,他其实也早知道武家这几年建的这种风车磨坊,事实上武家也把技术献给了皇家,如今在关中平原上,皇家也建了不少这种风车坊。
在知道这些风车作坊比水力作坊的许多优势,特别是不与民争水这点后,李世民已经有意要在关中八百里平原上,渐渐的拆掉大部份违规修建的水碾,以加大关中平原河渠的水力灌溉作用。
“朕听说你家今年棉花大丰收?亩产百余斤棉花,很不得了啊。”
皇帝旁边的黄门侍郎王珪忍不住道,“虽这几年关中风调雨顺,但民间依然还没有多少储粮,甚至就算丰年,实际关中依然每年还有很大的粮食缺口需要关外运输,
千里籴粮,运费极耗。
关中粮田,还是应当保障种粮自给,武相公想赚钱要多种棉花,应当在人少地广的宽乡、边州去种,不应当占用本就不多的关中耕地。”
王珪这种论调老生常谈了,武怀玉都不想再辩论,
“陛下,棉花亩产百斤,其实这只是籽棉,十斤籽棉也就出三斤皮棉,去了籽才能纺织或是填充衣被。”
王珪又来接话,“百亩百斤籽棉,那就是能得三十斤皮棉,听说三斤花出一匹棉布,长安一匹上等细棉布要卖一千八百钱,抵的九匹绢价,如此厚利,怪不得武相公会在关中大量种植棉花了,
听说在三原就种了一万亩,甚至连万年县的樊川这样的稻田川,都挖沟晒田种上棉花了,
一亩地种的棉花,能织十匹棉布,值九十匹绢价呢,这账武相公倒是算的精细。”
李世民没打断王珪,只是笑望着怀玉。
“王公,账哪有你这样算的,上好的棉花一斤,也才七文钱,塬上的旱地种棉,多数也只能得皮棉十八九斤而已,”
值钱的是附加价值,好比同样的蚕丝,也可以加工成不同的绸缎绫绢锦绣等,价格相差几倍几十倍。
王珪马上道,“七文钱一斤啊,那一亩花也能值一百多钱了,现在新粟一斗才五钱呢,你一斤花比一斗粟还贵许多,”
怀玉对这老头没啥好态度,太原王氏又如何,曾拜宰相又咋了,你故意这般针对敌视,怀玉也不客气。
“陛下,今年臣在三原县的三个塬上,种了一万亩地棉花,这些地都是缺水干旱的塬上,以往也只能种粟和荞麦,亩产也就一石左右,收获后还能种季杂粮,完全看天吃饭,就算关中丰年,塬上都经常因干旱歉收,
这一万亩地,基本上是租给当地村民佃种,收成对半分,如果收成好,武家最多也就能拿到五千石粟租子,但实际上塬上向来较穷困,租武家地的村民们,最后总是要欠些租子的,能够实收到七成租就是好年头了。
村民佃户也难,佃地辛苦一年下来,还要扣掉种子,上交租子,甚至是其它一些花费成本,这到手的粮食,甚至都不够口粮。
幸好这几年有祥瑞种子,土豆红薯这些粗粮能搭着解决些口粮,勉强果腹,但要说想过好,太难。
毕竟土地贫瘠,地里就只能产出来这么多,现在粮还这么不值钱,”
“臣引进棉花在塬上种植,跟佃户们也是互利,就比如说今年这地,武家让佃户们种棉花,武家不仅提供种子,还派庄头把式负责指导怎么种植管理,而且承诺不管棉花收成如何,我们到收获后,是每亩给他们六斗粟谷的,且免了租,
他们今年是等于帮我们种,旱涝保收,甚至比往年好收成时,都还能多收一斗粟。
这棉花采摘、去籽、弹棉花,以及后续的纺丝、织布、印染等加工,我们也是优先雇佣了那些佃户村民们,他们还能又拿到一份工钱,”
“王侍郎说我种棉花织棉布赚钱,这臣承认,但从种棉花到采摘再到去籽、纺纱织布、提花印染等等,中间还有许许多多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还有诸多人工、物料等成本开支,
就说这最好的上等棉花七文钱一斤,但采摘、去籽可也很费人工,费时费力,何况一亩地产出一二十斤皮棉,其中能达到细上等的并不多,其它等级的就没那么值钱。”
武怀玉跟皇帝并不是在算账,而是告诉皇帝,武家的这个棉花种植,在种植和加工的诸个环节,是带动了乡里百姓们赚钱的,甚至产出的棉布,也是向朝廷上缴了税收,
朝廷得税,乡民得活,武家得利,这样的好事,有什么可指摘的,难道一亩地能产出几百几千钱不干,却非要种出几斗粮食来,
难道让乡民们能够增加收入不好,非要让大家饭都吃不饱?
因地制宜,
多个方向发展,最后大家日子过好了才是真的,
至于说粮食缺口,关中粮食自给不够,不是还有江淮山南甚至河南河北河东等等诸地,粮食本身也是一种商品,长安又不是没办法把这些粮食运过来,只是增加点成本而已,
所以长安其实并不缺粮食。
关中也不缺,根本没必要那么担忧,假如说关外的粮食不能运进关中来,那个时候就考虑的不是粮食自不自给的问题,而是这个帝国已经到崩溃阶段了,要考虑的就是其它更重要的生死问题。
“你把自家佃给佃户的地,又跟佃户包过来,让他们帮你种棉花,你却付给每亩六斗粟?”
“嗯,不用他们出种子,不用他们出肥料,甚至采摘的时候,还是另外按亩算工钱的,棉花采摘后,工坊加工,也还雇佣他们做事赚钱,”怀玉道。
李世民听了目光炯炯有神,佃户们不仅旱涝保收,而且比最好的时候,都能一亩多得一斗粟,采摘棉花,棉花去籽等又多了赚钱机会,甚至纺纱织布弹棉花等也有机会参与、赚钱,里外里,今年三个塬上帮武家种棉花的百姓,实际收入比去年要高出了不少,
“百姓不仅到手的粮食多了,而且多了赚钱的活计,最后手里还能多些活钱,这都是事实。”
至于说武家种棉花,棉纺加工,这里面赚了多少,武怀玉没说,但肯定很多,毕竟刚才王珪说了个大概的,一亩地产的棉花,能加工出差不多十匹棉布,而这能值一万多钱。
一亩地本来只能产一石粟,再怎么加工成小米粥、粟米饼啥的,也值不了多少钱。
百姓增收,武家得利,朝廷还得了税收,确实没啥好说的。
“你家种这么多棉花,到时不得织出许多棉布来,棉布这么贵,销的出吗?”皇帝笑问。
以往白迭布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高昌进口来的,贵重无比,一匹上好的细白棉布能值九匹绢,
现在武家产量这么大,仅是三原县这一万亩棉花,就能织出十万匹棉布来,哪怕打个对折,也是五万匹啊,还没算上武家其它地方种的棉花,这比起高昌运来的那点,真是翻了不知道多少翻。
“陛下,如今四海统一,天下安定,棉布这样的好东西喜欢的人还是很多的,而且臣计划今年织出来的棉布,主要是要用于贸易,就跟白糖、瓷器、丝绸、茶叶这些一样。”
李世民一下子就想到了武家的白糖冰糖,以前那可是天竺商人垄断的好东西,要多贵就卖多贵,都没的价讲,量还有限。
可自从武怀玉搞出了更白的霜糖、冰糖后,大唐立马不再要天竺人黄黄的霜糖,反而开始向海陆丝路上的商人们,出售大唐的好糖,天竺商人都抢着买,甚至他们从天竺运来原糖,然后加价换取霜糖冰糖再贩回天竺去卖。
白迭布以前都是高昌那边产的、贩来的,现在武怀玉说要对外贸易,肯定还是搞白糖那套。
“你们武家的白迭布能织的更好吗?”
“陛下,我大唐的纺织技术比高昌可先进多了,以前只是没有种棉花而已,”
不论是技术上,还是产量、价格上,现在武家为首的大唐棉纺,都对高昌落后的传统棉纺织业能造成降维打击,
说到底,武家现在掌握更多的量、更高的技术,所以也就有了真正的定价权,甚至是能够把更好的更便宜的棉布,再反过来卖到高昌国,卖到西域诸国,甚至卖到波斯、罗马、法兰克、哥特王国、天竺诸国去。
当然,武怀玉没跟皇帝说的是,现在大唐种棉花的三大户,是武家、范阳卢氏和李绩家,河北河南和关陇山南三大种植区,面积都不大,但是真正掌握了先进纺织技术的现在只有武家。
所以武家现在抢占了高地,李家和卢家即将沦为武家的棉花原料供应商,他们跟高昌一样的落后轧籽弹花、纺织技术,根本无法与现在的武家竞争。
“朕倒是很期待武家的棉布能够经过丝路,贩卖四海八方,”
皇帝没再去提什么占用了粮田这些,如果武家棉布真能跟他家的白糖一样了得,那到时能够为朝廷贡献的税收可是很惊人的,现在大唐外贸商品中,白糖可是跟丝绸瓷器一样的抢手货,贸易税收的大头。
“明年还是这样包地种棉花吗?”
“明年打算在边地开商囤多种点,至于如三原塬上,明年随大家自己选择种还是不种,种的武家会立契订购,棉花收购款里,会有一部份用粮食抵,剩下的给钱,这样也能保证大家口粮······”
“想的确实挺周到,”皇帝点头,“今天天气明好,正适合射猎,走吧,陪朕好好狩猎,看今天能不能再遇到白鹿!”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