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排行榜
首页
阅读记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6章 忠臣良将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506章 忠臣良将(第 1/ 页)

    第508章 忠臣良将
    “薛……薛逆这就来了?”
    李亨闻讯下意识地退了一步,努力控制住他打着哆嗦的嘴唇,道:“那退守灵武?”
    李俶不明白为何阿爷会这般害怕,在逆贼面前失了大唐皇室的气度。且眼下还未败光实力,还有可做决择的余地。
    “陛下忘了?仆固怀恩已叛逃朔方,儿臣以为,去灵武不妥当。”
    “那如何是好?!”
    李亨声音都变得尖利起来,他也意识到自己太过慌乱了,试图显得镇静一些,道:“郭子仪……对,郭子仪快要回来了,守住泾州城,待郭子仪一到,自可击退薛逆。”
    李俶有些奇怪地看了李亨一眼,恭谨答道:“陛下,万一郭子仪不奉诏,我们反而被动了。”
    “不会的!”
    这次尖声反驳的竟是李辅国,他感受出了李亨的慌乱,出面解围,道:“郭子仪忠勤体国,一定已在勤王的路上,只需再坚守数日,泾州城坚粮足,何惧叛逆?”
    李俶眼见这个宦官敢反驳自己,心头恼怒。此事换作是李倓,当场就要教训对方,但李俶能忍,暂时并不发作,只是顺着李亨的意,答应坚守城池。同时派人再去催促郭子仪。
    他们已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郭子仪身上,只等郭子仪前来了……
    ~~
    上党郡。
    “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此地位于河东、河北、河南的交界,居太行山以南,山势之巅。太行八径之一的滏口陉便位于此,因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所谓“得上党可望得中原”。
    安禄山叛乱之初,李隆基便调原北庭都护、右金吾大将军程昂到上党郡,一是扼守要地,二是随时可以出兵河南河北。
    可惜的是,直到李隆基南逃,程昂都没能找到机会出兵平叛。
    他当然想要建功立业,而不是像一把未出鞘的利剑一样只能起到震慑作用。
    后来,李琮派遣了一个名叫张光晟的将领来宣旨。不知怎么地,程昂第一眼就看张光晟不顺眼,心想朝廷怎么能派这么一个丑八怪来,岂不有损朝廷的脸面?接着他又想到,庆王自己也是个满脸疤痕的丑八怪。
    没想到的是,交谈没多久,张光晟竟是道:“你到现在还是以貌取人,内心里真是个娘们。”
    程昂顿时惊讶万分,先是没反应过来,之后站起身指着张光晟道:“你……你你是高仙芝?”
    张光晟笑了,脸上的伤痕愈显狰狞。可眼里却透出欣慰之意。
    两人在安西时相处得不好,可以说是很差。但经历了那么多变故再相见,物是人非,更多感受到的反而是唏嘘。
    “你连安禄山都打不过,成了这番模样。”程昂奚落了几句,也就是尽释前嫌了。
    张光晟自嘲道:“便当我是输给安禄山吧,你呢?就打算像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娘们一样,守在上党?怕输?”
    “放你娘的屁。”程昂骂道:“我请命了数次,可朝廷那么多变故,只让我勤王,没让我平寇。”
    “那现在机会来了。殿下登基,誓扫胡逆,接旨吧!”
    程昂没动。
    他不瞎不聋,知道关中发生的大事。两个皇子各自登基,聪明人就该再观望观望,不能太快下注。
    “怎么?怕要出战?”张光晟道:“我说的没错,你内心里就是个……”
    “接旨就接旨!”程昂拍案而起,骂咧咧道:“在西域随时掉脑袋的兵都当得,我怕什么?”
    他把那一脸浓密又刚硬的大胡子朝着张光晟,像是刻意炫耀一般。如今,他长得可比高仙芝还要俊。
    领了旨意,程昂写了奉李琮为帝的奏折交给张光晟,当即便点兵出太行径。
    不愧是西域名将,他一出手,安庆绪就在洛阳坐不住了,在王思礼、李晟、张巡等大将的夹击下奔过黄河。程昂得讯阻击,打得安庆绪溃不成军,仅以百余人奔逃相州。
    正当他准备一鼓作气歼灭安庆绪之际,却接二连三地收到了李隆基、李亨的旨意,让他不要再“附逆”,且江淮粮草断绝,长安面临讨伐而无暇东顾。
    等到李光弼亲至河东主持平叛,其实已错过了最佳的平叛时机,只能镇住河南、抑制住安庆绪再次聚众作乱。
    再往后,郭子仪亦兵进上党,各方势力便在太行山两侧对峙起来。
    这些时日,程昂在郭子仪、李光弼之间奔走游说,还是起到了安定大局的作用的。依他之意,不管是庆王还是忠王继位,大家先一起把安庆绪除掉。
    话很对,但行军、强攻相州城必然得征召农夫运送大量的辎重粮草过太行山、渡黄河,此事无法解决。李光弼希望江淮能运粮过黄河,郭子仪说太上皇与圣人不许江淮运粮资敌,他也没有这个权力。
    再加上李光弼母亲被郭子仪请走,可想而之,其面对的压力。
    交涉许久,诸将好不容易达成妥协,先解决叛乱,不干涉皇室纷争。于是,郭子仪不攻长安、李光弼也不以粮草支援长安,兵围相州城。
    可在这过程中安庆绪也没闲着,他遣使到范阳告诉史思明,若是史思明愿意来支援他,他愿意把大燕的皇位传给史思明。
    唐军显然没想到安庆绪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可它确实是有效的。
    自从史思明退守范阳以来,得到了叛军运回范阳的钱粮,招募了大量的边境骁勇,兵强马壮。又得了李亨册封的归义王,身兼范阳、平卢节度使,壮志昂扬。得到安应绪的许诺当即就动了心,挥师南下。
    对抗史思明与兵围相州城不太一样,需要更多彼此之间的配合。程昂、李光弼还在发愁该如何与郭子仪达成互相信任之际,郭子仪得到了李亨召他勤王的诏书。
    而长安方面给李光弼、程昂的旨意,依旧是平叛,尽可能地把叛乱造成的影响控制住。
    为此,程昂亲自赶赴李光弼营中,与之商议。
    “依我所见,让郭公退兵,并非坏事。”
    两人走在洹水之畔,程昂说道:“邀他共抗安、史,难免会与我等兵戎相见,使他忠义不能两全。倒不如趁他理亏,让他放回令堂,使李公忠孝两全。”
    李光弼道:“史思明势大,我等粮草、兵力皆不如,恐非敌手啊。”
    “李公当年数次击败史思明,如今反倒怕了?”程昂拍胸道:“若李公没信心,有程某人!”
    事实上,李光弼更担心的是郭子仪回援之后,对关中局势的影响。可他转念一想,谁当皇帝真的重要吗?
    比起担心郭子仪辅佐李亨平定长安,尽早恢复河北安定更为重要。
    “那就,各自奉诏吧。”
    几个大将各有各的坚持与无奈,他们都希望能做到上不负君王、下不负黎民,其中的平衡却难以把握,各自领了旨意,在初秋季节结束了这场对峙。
    郭子仪匆匆而去,临别之际,遣人送还李光弼的老母亲,以及数十车的财物与粮草,那是他的私产,资助李光弼平叛的。郭子仪旁的都好,唯有些骄奢好享受,能拿出这份钱财其实不容易。
    李光弼亲自到壶关迎了母亲,老夫人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感慨道:“放心吧,郭公不曾亏待老身,国事艰难,唯多体谅。”
    虽担心郭子仪这一去会狠狠地击败雍王。李光弼、程昂已把心思放在了御敌之事上。
    七月底,史思明尽发范阳十三万大军至。
    一时之间河北大地再次尘烟滚滚,叛军声势浩大,唐军不敢匹敌,唯有暂退坚守,等待朝廷支援,程昂退回上党、李光弼则退回怀州。
    史思明到了之后,却并不进入相州与安庆绪合兵,而是趁机攻克魏州。两天后,在魏州设坛祭天,自称“大圣周王”。
    他派李归仁率一万兵马驻于滏阳,与相州遥为声援,同时也是封锁安庆绪,因史思明此来,冲的本就是大燕的皇位。
    救援相州远不需要十三万大军,史思明一心进取,实则是要顺势攻下长安,开拓一个新的王朝。
    攻长安还是那两条路,一取北都太原,二取东都洛阳。河东地势更高,俯瞰关中,进可取、退可守,史思明遂遣蔡希德率一万骑攻上党。
    程昂是个猛将,见敌来犯,每日率兵前往突袭。他麾下有不少西域骁骑,跨大宛良驹,来去如飞。蔡希德难以应对,只好退兵两里,苦思取胜之法。
    “啖狗肠,程昂未免太过凶猛。”
    “将军何必忧虑?我看那程昂,不过莽夫。”
    蔡希德心道,那般凶猛能打的莽夫足可以力破巧,又如何能应对?他转头看去,见说话的是麾下将领安太清,遂问道:“伱有何良策。”
    “程昂所恃者,其西域良马,来去如风。我军凡有懈怠,他便偷袭。我军但要追击,他便退还,末将有一计……”
    安太清附耳小声说罢,蔡希德惊疑道:“可行吗?”
    “将军一试便知。”
    次日,蔡希德遂以轻骑至城下向程昂叫阵,程昂遂率百骑杀出,猛然冲锋。
    虽早有准备,蔡希德陡然见唐军骑兵杀至,还是大惊失措,拨马便走。
    “叛逆拿命来!”
    程昂大呼,于马背上连射两箭,皆中叛军士卒,叛军遂乱。
    蔡希德原是诱敌之计,没想到低估了程昂,心中暗叫不好。连奔了数里,几乎被程昂活捉之际,终于,前方安太清引着援兵到了。
    “围杀他们!”
    安太清原是想着把程昂引得更远些,见差点折了蔡希德,也是惊得满头大汗,连忙驱使骑兵上去。
    程昂眼见中计,勒马便走,竟是率部连杀十数人硬生生在围追堵截中撕破一道口子,杀出重围。
    ??????????.??????
    见此情形,蔡希德不由感慨难以取胜,安太清却是让继续追着。
    叛军追到漳水边,只见程昂已经在过桥了。
    “收兵吧。”
    “不急,将军且看。”
    蔡希德目光看去,远远看到程昂策着高头大马踏上木桥,忽然,哗啦啦巨响中,连人带马坠了下去。
    “哈哈。”安太清大笑道:“我已悄悄命人断了桥,请将军速擒程昂!”
    ……
    “嘭!”
    碗大的马蹄踏在木桥上,之后是轰然大响。程昂带着沉重的盔甲摔在了溪涧当中,感到腰腹剧痛,想要起身却完全无力。
    他的战马也摔断了腿,因为痛苦发出哀鸣。
    “将军!”岸上的士卒们惊呼不已,试图下到山涧里相救。
    可叛军的马蹄声已然哒哒作响,由远及近。
    “走!”
    程昂大喊道:“你们回去,告诉诸将,好好守城。主帅可丢,城池不可丢,大唐社稷不可丢!”
    “我等来救将军……”
    “滚!”程昂怒喝道:“我的军令你等也敢不听吗?!”
    岸上士卒纷纷泣泪,不得已,只好重新上马,往上游奔去,寻找别的桥回城。
    程昂不忍听战马的悲嘶,奋力用手臂拖动着自己沉重的身子,凑到它脖子边,拿出匕首,替它了结了痛苦。
    做完这件事,他还想拔出匕首自尽,然而,重伤失血之下竟是晕了过去,眼前一片黑暗。
    很快,山涧中响起了欢喜的大呼。
    “程昂在此!”
    “传我命令,趁胜取上党!”
    ~~
    郭子仪打算从隰州渡黄河,支援李亨。
    换作旁人,被这样指使来指使去的,早便要心生不满了。但郭子仪没有,依旧平静如常。他看惯了秋月春风,世事无常,从不把精力花在寄望于旁人如何,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君主是贤明也好,昏弱也罢,他都打算履行好当臣子的职责……简单而言,他就不要求李亨如何。
    如此行事风格,可称得上是君王心目中的良臣典范了。
    然而,大军还未渡河,后方有信使追到,将一封战报递给了郭子仪。
    “郭公,我家将军不幸被擒了,上党危矣,恳请将军支援!”
    郭子仪闻言,尚不及做出反应,在他身后,李亨派来的使者宦官邢延恩当即站出来,叱骂了起来。
    “当我不知此为你等之奸计吗?薛逆与胡逆早有勾结,我看,史思明此番南下,就是来为薛逆解围的!”
    上党来的信使不敢与邢延恩争辩,拜倒在地,哭求道:“郭公,将军宁死也要守上党,我等恐辜负将军重托,唯请郭公相救。”
    邢延恩道:“郭公,圣人还在泾州等着你勤王呐!”
    两边各自劝说之际,军中却又有将领赶来,眼见邢延恩也在,默不吭声,将两封信递在郭子仪手上。
    “节帅,这是哨马打探的情报。”
    郭子仪不动声色,直到独自回了帐中,才拆开收到的信件。
    让他意外的是,第一封信竟是李泌所书,李泌竟是被俘虏了虽未投降,却认为当此时节忠王不宜再负隅顽抗,退位归还长安于大局更有利。
    第二封纸上字迹流畅漂亮,正是薛白写的。
    薛白语气很诚恳,并未太多地提及李琮与李亨的权力之争,只是把自己对封常清的许诺又说了一遍。之后,大篇幅预测了若放任史思明南下会对大唐以及后世造成如何深远的影响。
    另外,薛白许诺,只要郭子仪愿意平定史思明之乱。长安朝廷可以传旨太原,命王缙、元结、颜季明等河东官员全力配合,为他筹措粮草。
    这是不小的退让,郭子仪看了也是动容。
    看到最后,薛白说的是,大唐正因为有诸多忠臣良将,才气数未尽,若因上位者的自私、庸弱而使叛乱继续蔓延,岂非辜负了此前无数战死的壮士?
    写这封信的时候,薛白还不知程昂之事,郭子仪看到此处,却不由地想起程昂摔落断桥后的疾呼。
    “主帅可丢,城池不可丢,大唐社稷不可丢。”
    ~~
    风吹动泾原城头上的大旗,旗杆下的士卒紧张地盯着城外。可薛白并没有下令强攻。
    事实上,他的处境也不算太好。长安城人马疲乏、粮草不足,敌人却很多,西北要面对李亨,东北有史思明南下,而在南面,李隆基已布告天下讨伐他。
    这仗,薛白打下去也很吃力,他只是故作淡定,意图逼降李亨。
    是日薛白拿着千里镜望向城头的大旗,有军需官过来,小声地禀道:“雍王,军粮将尽,是否两日发一日的粮?”
    “长安还能运粮来吗?”
    “数日前便断了,今日信使回来,称长安也无粮了。”
    薛白又招人问道:“河东有新的消息吗?”
    “回雍王,还没有。”
    看来,郭子仪没有回复,或许是还未做决断,或许已率轻骑不声不响地赶来了。
    薛白有六成的把握能说服郭子仪,因为他自诩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天下大利的,也相信大唐正是有郭子仪这样的忠臣,才国运尚存。
    可结果还未知,这是最让人焦虑的。
    他踱了几步,脑中浮起一个想法,向士卒吩咐道:“遣使者往泾州城,邀李俶出城与我一见。”
    军中不少将领得知此事都十分惊讶,认为李俶不可能出城来见。
    但到了次日,李俶还是来了,他策马出城,过了吊桥,在城外两箭之地驻马,等待着薛白。
    之后,薛白也独自驱马而来。
    “好久不见。”
    “我却时常在脑中能见到你。”李俶道,“有人要篡我的家业,我无法忽视,不是吗?”
    “大唐从来不是你一个人的家业。”薛白道,“否则,凭什么让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牺牲?”
    李俶眼睛微眯,因这句话而感到了莫名的愤怒。
    薛白反而很坦然,在他心目中,大唐从来不是属于李氏一族,它在千年之后都还属于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
    他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这个原因,从来不是要为李氏守社庙,那又何谈一个“篡”字?
    怒色在李俶眼中一闪而过,他控制了情绪,道:“如今社稷多难,百姓受苦,这便是你所谓的牺牲?”
    “我的牺牲是给了你们机会。”
    “莫忘了,泾州城里还有强兵猛将,你想攻破城池,绝非易事……”
    薛白道:“陛下遣使招揽郭子仪,他派人到长安给了回复。”
    李俶没能掩住他一瞬间出现的惊讶之色,手不由地握紧了缰绳,道:“你诈我?”
    “他奉没奉李亨的诏,你心里清楚。”
    “安知不是你劫了他派来的信使。”李俶道:“可等他大军一至,你还劫得住吗?”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薛白确实是诈他,此时看来是被识破了。
    可薛白不慌不忙,沉吟道:“郭子仪以大局为重,愿意归顺。且他与李泌看法相同,认为李亨当自罪退位。”
    “假的。”李俶不信,有要掉转马头离开之意。
    “郭子仪提了两个要求。”薛白道,“一是,他不愿我争储;二是,他让陛下封你为亲王。”
    李俶停下了动作,目露思索之色。
    若是李亨争位失败,且不被废为庶人。无非有一个儿子往后可以是嗣忠王。而如今就让李琮封他为亲王,虽无实质上的作用,却是向天下表明他是有功的。
    在西京凤翔失守,叶护兵败,仆固怀恩叛逃,李泌、郭子仪接连倒戈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条件,并不算太差的选择。
    若李俶助李亨顺利夺得帝位,往后天下都是他的。可此时巨大的压力之下,一个有名无实的亲王爵就能搅动他心中的涟漪,可谓造化弄人。
    薛白微有些不情愿地道:“此事,陛下是看在郭子仪的面子上才答应的,亦是彰显他的宽容仁厚。你父子若不降只当陛下仁至义尽,我攻城便是。”
    李俶脸上没有丝毫的动容,思忖了一会,才以平淡的表情道:“我会回禀陛下。”
    “放心,陛下可以先下旨赦免了你们的罪责,你们再出城投降。”
    薛白知道几句话已足以让李亨父子之间有利益分歧,不再多言。
    两人各退了几步,彼此回马。
    ~~
    李亨正在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终于等到李俶回城,连忙问道:“如何?”
    他其实是反对李俶出城与薛白相见的,可李俶说可以打探薛白虚实。
    此时,李俶并不说薛白的许诺,只是皱紧了眉,缓缓道:“依儿臣所见,只怕……郭子仪不会奉诏了。”
    “为何?”
    李俶终于缓缓抬起他低着的头,看向李亨的眼,道:“阿爷,降了吧。”
    “不!”
    李亨当即大怒,一把拎起李俶的衣领,喝问道:“你知道朕与薛逆有何等深仇?!你要朕当个阶下囚?!”
    “父皇放心,薛逆绝不敢公报私仇。”李俶道:“如今全天下都在看着,父皇唯有为社稷苍生着想,方可得声望。”
    李亨仿佛不认识这个儿子,瞪大了眼,摇着头,那对活埋的恐惧再次泛起。
    李俶不由红了双眼,跪倒在地,字字泣血道:“请父皇相信儿臣,今不降必死,唯回长安,方有一线生机!”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友们都在看

沧元图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4-19 04:16:12

最新:完结感言

伏天氏

作者:净无痕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8-09 12:49:49

最新:第2723章 成魔

大道朝天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

更新:2020-08-21 20:31:55

最新:后记(窗外的湖)

元尊

作者:天蚕土豆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1-30 22:48:49

最新:完本感言

天下第九

作者:鹅是老五

分类:修真

更新:2021-02-21 15:01:24

最新:新书《弃宇宙》发布

三寸人间

作者:耳根

分类:修真

更新:2022-06-01 04:27:12

最新:新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