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排行榜
首页
阅读记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4章 半导体革新,星逸班!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624章 半导体革新,星逸班!(第 1/ 页)

    第624章 半导体革新,星逸班!
    学校教的东西,工作用不上。
    工作需要的东西,学校教不了。
    这是时代难题。
    文科领域也就罢了,虽然管理学的核心,根本不在书本上。
    会计学的精髓,更是藏在提篮桥。
    但百八十年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现在多少还能用,还能拿着继续忽悠。
    而理工科完全不同,落后一代就得重新学习,更别说落后那么多代,落后几十年了。
    实际上不只是半导体,还有ai等新兴领域,都是如此。
    目前国内教的ai相关理论,也都是上古ai,早已落后当下ai行业好多年。
    没办法,那些老教授他们上学的时候,也没学过ai,那时候都没人工智能算法,没智能驾驶等领域,教授们自己都没学过ai,自己都不会,拿什么教学生?
    也正是因此,十年后deepseek等ai巨头的员工,平均年龄都很年轻,都是年轻人。
    这些人要么是国外留学回来,从国外学习到先进体系,要么就是国内学了点上古ai,工作后自学成才。
    包括半导体等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很多知名教授的讲义,能够十几年不更新!
    有些人2014年讲的讲义,依旧是2004年的讲义!
    哪怕这十年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行行业业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某些老讲授们的讲义依旧能够做到一成不变。
    还有的是核心不变,略微更改一点,加上几个较新的案例。
    相当于十年前的纯净水贴上了新的标签,继续卖给新的学生。
    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学到什么先进知识?
    王逸可不觉得。
    还有半导体,也是如此。
    别说14纳米工艺,10纳米工艺,连90纳米工艺,那些知名半导体教授都没怎么接触过,都没学过,都不懂,还怎么教给学生?
    没办法,他们接触过的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教给学生的也是上个世纪的体系。
    学生毕业了,也根本用不上。
    进了半导体大厂,也得从学徒开始,跟着师傅逐步学习。
    师傅负责还好,能指点一番,一两年的时间也能独当一面。
    若是师傅不负责任,那这个名校半导体博士,硕士,也难有大成就。
    当然,那些学习能力超强,又努力爱拼,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还是有希望出头的。
    但那些只知道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型学霸’,就难了。
    可以说,985名校最大的作用,不是培养半导体、ai等专业人才,而是筛选出学习能力强的学霸!
    没错,更关键的是筛选。
    高效率筛选出那些学习能力超强的天才!
    而筛选的关键指标,就是学历,准确说第一学历。
    那种能从小镇考上重点本科的学霸,可能是死记硬背型学霸,但能考上清北的理科学霸,学习能力都超强!
    哪怕没学习过最新的半导体、ai理论,只要一接触,普通人一年多才能上手的新技术,他们三个月就能上手。
    这种人就是星逸科技优先录取的存在。
    至于本科普通,后续靠着毅力奋斗到985本科,清北硕博的人,坦白说,学习能力未必是多强,只是有毅力而已。
    毕竟但凡学习能力超强,哪怕玩着学,高考也能考的很好,第一学历也差不了。
    当然,有人会说某些人很聪明,但是不爱学习,因此高考没考好……
    这种连基本自律都做不到的人,别指望着他能坐冷板凳996搞研发,更不是星逸科技的目标。
    现在星逸科技招人,不仅看学校,更看第一学历,以及高考成绩,尤其是数学和理科成绩。
    只要数学成绩高,理科成绩高,哪怕总分低一点,也能优先进入面试环节。
    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强+自律能力强+能肝。
    其他工作,王逸不支持加班文化。
    但是核心研发部门没办法,研发不加班,这不现实。
    一天就8个小时搞研发,还没出点成果,下班了,明天继续,那研发周期遥遥无期。
    相反,核心研发部门加班都是家常便饭,一天十个小时很正常。
    没办法,每一项技术攻坚都是和时间赛跑。
    像是10纳米工艺的研发,原本需要36个月。
    但台积电为了追上三星,直接开始夜鹰计划,24小时三班倒,就是要把36个月缩短到24个月之内,赶超三星!
    不过都等到工作之后在学,实在是慢了一点。
    最好从学校里就接触到先进知识。
    “不行,我得写建议信,让高校加大产学结合投入!”王逸有了打算。
    推动高校改革的大话,王逸就不说了。
    这里面牵涉太多,非一朝一夕可以搞定。
    但星逸科技加大和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结合,定向培养,那没问题。
    “子妍,你说如果我们和北航合作,成立半导体星逸班,定向招收理科高材生,定向培养,直签星逸半导体。”
    “这些学生大一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大二学习先进理论,我们会派核心工程师去北航做讲师,传授给学生当下半导体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知识,进行定向培养。”
    “大三开学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签合同分流,进入星逸半导体不同部门,签署保密协议,直接开始实习工作,接触先进制程的研发工作,在学习中成长,实习期开基本工资。”
    “实习一年进行实习考核。第四年开始,考核通过的正式进入星逸半导体核心研发部门,实习考核不通过的,分配到其他非核心部门。”
    闻言,简子妍美目流转:“这样的策略,实在是太好了,极大地缩短了培养时间。当下我们招收半导体应届生,大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入职后都要从头学习,培养一年甚至两年,才能算是个合格的员工,那时候很多人都三十多了,早已过了最有干劲的年头,后续发展只能说一般。”
    “若是按照产学结合,从大二就开始传输先进制程,进行系统培养,大三就进入星逸半导体实习,大四就能独当一面。那时候他们才20几岁!恰好精力最旺盛,前途最光明,这对学生来说前途无量。也能更好地给我们星逸半导体添砖加瓦。”
    “不错,这就是我最在意的原因之一。”王逸笑说。
    国内的半导体博士,一路学习到三十多岁,大都是过时的制程理论,没多少意义。
    还不如按照王逸产学结合培养出来的大二学生!
    毕竟产学结合模式下培养的大二学生,学习的都是星逸半导体核心工程师教授的前沿理论,都是最新的体系,最起码能学40纳米制程。
    这些可是国内博士都学不到,他们的老师都不会的。
    比如今年九月份开始招生,那明年九月份星逸班第一批大二学生就可以接受星逸半导体资深工程师当讲师,进行前沿理论的系统教导。
    教的最起码是40纳米工艺的理论体系,甚至部分是28纳米的理论体系。
    这些东西别说其他高校老师了,连中芯国际的资深工程师都得拿着当宝,尤其是28纳米的理论体系。
    当然,28纳米制程最核心的部分,还得是大三进入星逸半导体实习时才可以接触到。
    至于大四,那就直接是有经验的正式员工,完全可以根据能力分配到不同部门,开始实际研发工作了。
    这样的策略,节省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也提高了星逸半导体的人才储备效率。
    至于为什么选择北航开始?
    自然是这已经三月份了,六月高考,七月招生,时间紧迫。
    若是其他学校,怕是今年难以推进,至少得明年。
    但北航的话,有王逸的面子,北航估计都会全力推动,今年就可以招生!
    至于人数……先招三个班,100人就行!
    没办法,北航这种名校都有招生人数限制,王逸想招1000人,也不现实。
    甚至100人都难。
    除非王逸自己建一座专业的星逸大学,专门招生。
    但这就更费事了,别说今年了,三年内能落地都难。
    还是先和高校合作,建星逸大学的事,徐徐图之。
    “子妍,你迅速写一份报告,同时联系北航,明天我们就过去。”
    “好的,董事长,今年就要招生的话,的确得加速了。”
    “不过100人还是少了点。”王逸说道。
    毕竟这一百人不是全部都进入星逸半导体研发岗位,相反,只有最优秀的三十人会进入核心研发。
    次优秀的三十人,会进入研发部门做一些基层工作,比如负责测试。
    研发团队搞出来的东西,需要专业的人进行测试,然后分析,改进……
    一般优秀的四十人,则会进入星逸晶圆厂生产一线,从事设备调试等工作,甚至分到后勤部门,其他部门等等。
    这样说来,一百人只有三十个核心研发岗,不够,根本不够。
    还得继续联合其他学校,推进产学结合!
    念此,王逸又看向简子妍:“子妍,北航是个试点,其他几所学校若是愿意今年就推进,咱们提供全方位支持。若是不愿意,那就明年。”
    “好!”简子妍清楚,离着高考就三个月,时间太近了。
    想要推进星逸班,只能打破规矩,特事特办。
    但这事就麻烦了,需要高校领导有巨大的魄力和行动力,甚至冒险精神。
    毕竟这事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干成了还好,一旦失败,相关责任人都得背锅!
    因此,大多数的学校高层,宁可少一事,也不想多一事。
    哪怕有想法,也会推到明年。
    先看看北航这边星逸班今年的进展,然后再决定明年要不要跟进。
    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保险得很。
    因此哪怕星逸科技全面推进产学结合,但今年估计也没几个高校会参与。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北航这边是王逸的母校,或许愿意冒险,但其他学校可没这层关系!
    无奈之下,王逸又给宋思凝拨了个电话,说明了这一情况:
    “思凝,鲁大这边你去谈一谈,看看能不能推进产学结合模式。咱们山河四省学生多,名校少,若是能成,还可以多招收一些学生。至于名额,我想办法疏通,尽量可以实现扩招,让星逸班不在原有的招生名额之内!”
    “董事长,这问题不大。咱们在济州投资那么多,在全国影响力都很大,你要做的事,鲁大估计会支持的。而且半导体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核心领域,鲁大应该不会拒绝。我和那边关系挺好的,今年落地问题不大。”宋思凝笑说。
    “那就好。”王逸松了口气。
    北航这边,他是北航的学生,北航会给面子。
    鲁大那边,王逸是鲁省骄傲,省里估计都想支持一波。
    何况这事是合则两利的事。
    而且还有宋思凝的面子,宋思凝也是鲁大的最优秀毕业生之一。
    毕业演讲的时候,就是邀请的宋思凝!
    而且鲁省虽然在很多方面有些传统,但在zz正确性上,那是一点不含糊。
    尤其是半导体,颇感兴趣,奈何前世遇人不淑……
    第二天一早,宋思凝拿着相关资料,直奔鲁大。
    而王逸和简子妍也来到北航,见到了北航校长贺卫华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温季常。
    “王董,你提的产学结合,理论上来说不是问题。不过我们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航空航天。”
    “比如航空航天专用的集成电路,主打抗辐射,高可靠性,反而工艺制程不是那么重要。”
    “还有无人机卫星用的智能传感器这些,和星逸半导体目前的发展方向,并不相同。”
    王逸明白了贺卫华的意思。
    航空航天偏向军工,这种级别用的芯片可靠性第一,抗辐射第一,至于28纳米,还是14纳米,根本不重要。
    相反,当下欧米用的军工芯片都是90纳米,甚至更差。
    即便是十年后,欧米用的也都是28纳米,40纳米,55纳米的军工芯片。
    而北极熊那边十年后都在用120纳米的军工芯片。
    这和星逸半导体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背道而驰了。
    王逸点点头:“的确是这样,不过军工芯片也得不断升级,即便用不到最先进的芯片,接下来28纳米也是主流。欧米那边军工芯片、航空航天芯片,都在向着28纳米推进了。”
    温季常也开口道:“这的确是个问题,但可靠性依旧是第一位。不过先进工艺方面,也得布局,一句话,我们可以暂时不用,但不能用的时候没有!”
    贺卫华若有所思:“有道理,可是我们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招生名额就那么多,研发方向肯定是偏向于航空航天,我们有定向任务。一旦把学生给了星逸班,我们的航空芯片怎么办?”
    这种院校,都是背着任务来的。
    王逸很是理解:“我知道,原有的招生名额不能动,继续航空航天方向发展,这是战略布局。不过能不能再多申请一百个招生名额,打造星逸班,定向给我们培养消费级的半导体人才。”
    “如此一来,北航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分成了两个系统,原有的航天方向,以及新成立的星逸半导体方向。”
    “这……”贺卫华和温季常相视一眼,陷入沉思。
    随后,贺卫华开口道:“我觉得可以,到时候我去打报告,政策方面没问题,就是多招一百个学生而已。”
    温季常却有些为难:“招生问题好解决,但难的是如何教!一方面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导师,都是航空航天方向,消费级芯片的先进制程也不了解,想教也教不了。”
    “另一方面,我们这边的师资力量也有限,既要教学生,带学生,还要搞研究,搞重点项目,实在是分身乏术。”
    贺卫华点点头:“王董,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王逸却是摆了摆手:“这个问题好说,这一百个学生,北航招来,星逸半导体可以直接签约,我们自己来定向培养。他们在学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特别优秀的,只有一年。”
    “第一年,星逸半导体会聘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讲解基础理论。”
    “第二年,我们会派星逸半导体的资深工程师,传授前沿理论体系,比如40纳米甚至28纳米等先进工艺的部分理论体系。”
    “第三年,开始考核分流,进入星逸半导体实习。特别优秀的,在第二年就直接进入实习。”
    “第四年,实习考核,分配到不同团队,正式开始工作。”
    “你们自己培养?”贺卫华吓了一跳:“而且只学两年,大三就进入星逸半导体学习,这样能行吗?最起码得硕士毕业,甚至博士毕业吧?”
    王逸摆了摆手:“那样意义不大,消费级半导体发展速度很快,国内高校教的都是落后几十年的东西,学一辈子也没用。最后进入半导体企业,还得从头学习。”
    温季常很是赞同:“王董说的对,咱们北航本就代表了航空航天领域半导体最先进技术,教的都是航空航天芯片的前沿知识。但其他学校的消费级半导体,教的都是过时的东西。”
    “像是星逸科技的28纳米工艺,那些高校的半导体大牛都不懂,拿什么教学生?”
    贺卫华若有所思:“原来如此,那王董这样的提议,的确可以。好,就这么办,我没意见。”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这边也没意见。”温季常道:“咱们太缺半导体人才了,王董这样的方法,我双手支持。”
    “好,那就这样定,我回头就去提议,要招生名额,把北航当作试点。”贺卫华笑说。
    王逸心情大好:“感谢校长,院长,如此一来,星逸班稳了。”
    “呵呵,你客气了,我们也只是帮着招生,培养方面还得你们自己来。”
    “已经很好了。”王逸笑说。
    若是让星逸科技自己招生,根本不现实。
    但由北航出面,多招100位学霸,那就容易了。
    “校长,要名额的时候,尽量要200,这样上面砍一刀,咱们还有100个!”
    “哈哈,行,我尽量给你多要!”贺卫华笑说。
    “我也一起去,老头子也是有几分面子的。”温季常也笑着开口。
    “感谢,太感谢了。”王逸欣喜不已。
    温季常可是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更是航空航天专用集成电路领域的超级大牛,院士级别!
    航空航天的很多芯片,都是温院长团队搞出来的。
    他的面子,搞不好比校长都好使。
    当然,王逸也不会只让别人行动。
    相反,谈妥这事,王逸没有回北航,直接拐弯去了秦主任那里。
    这事事关星逸半导体,星逸半导体总部在帝都,四舍五入这就是帝都的事!
    那秦主任就义不容辞。
    和柳主任兼任济州副市长相似,帝都的秦主任也不只是管委会的一把手,相反,也是帝都的大人物。
    有他出面,这事更加稳了。
    教研部那边王逸说不上话,但是秦主任可以。
    见王逸到来,秦主任露出笑容:
    “王董,你可是有段时间没来了。快坐,喝茶!”
    说着,秦主任亲自给王逸倒水。
    王逸连忙起身:“秦主任,我自己来就是。”
    “没事,坐着。”秦主任笑道:“我平时虽然忙,但时间还是有的,你有空多来这边坐坐,聊一聊。尤其是关于科技发展,半导体,科技战这些,我多学习学习。”
    “秦主任,您言重了。不过有一说一,这次来,还真的是半导体领域相关的问题。”
    “哦,我洗耳恭听。”秦主任来了兴致。
    自从上次王逸在科技部的演讲后,很多高层都大为震惊,更是组织核心院士进行了多次复盘。
    最终达成的一致结果,王逸说的,都是对的,未来科技战爆发的可能性100%!
    并且连时间节点,方式,都预估的八九不离十!
    为此,科技部和大基金都进行了一些了调整,积极应对。
    也正是因此,秦主任恨不得王逸多来,多说。
    王逸叹了口气:“最近半导体圈的大事,你也知道。三星和台积电太不要脸了,仗着他们的工程师多,竟然三班倒24小时不停地研发10纳米工艺,这是要把我们星逸半导体远远甩开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友们都在看

沧元图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4-19 04:16:12

最新:完结感言

伏天氏

作者:净无痕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8-09 12:49:49

最新:第2723章 成魔

大道朝天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

更新:2020-08-21 20:31:55

最新:后记(窗外的湖)

元尊

作者:天蚕土豆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1-30 22:48:49

最新:完本感言

天下第九

作者:鹅是老五

分类:修真

更新:2021-02-21 15:01:24

最新:新书《弃宇宙》发布

三寸人间

作者:耳根

分类:修真

更新:2022-06-01 04:27:12

最新:新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