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梦想”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81章 “梦想”(第 2/3 页)
溥仪探头到窗外,看见每个沙包后都有人伏着,端枪做出准备射击的姿势。但是船的航速却好像在下降,航向也好像是靠近河岸。溥仪正不解其故,忽然电灯全熄,岸上响起了枪声,几乎是同时,机器声突然大作,船身猛然加速,只觉一歪,像腾起来似的掠岸而过,岸上的喊声、枪声,渐渐都在后面消弱了。原来日本人早准备好这一手,先装成听命的样子,然后乘岸上不备,一溜烟逃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灯光又亮起来,舱里有了活气。半夜时到了大沽口外,在等待着商轮“淡路丸”出口外接溥仪们的时候,日本兵拿出了酱汤、咸白菜和日本酒来,郑孝胥活跃起来了。高谈其中日同文同种,把这一场惊险经历描绘成“英雄事业”的一部分。他和日本兵干杯,诗兴大发。即兴吟了一首诗道:
“同洲二帝欲同尊,七客同舟试共论;人定胜天非****,相看应在不多言。”
郑孝胥后来刻了两个图章给溥仪,一枚是“不忘在莒”,另一枚是“滹沱麦饭”。前者是借鲁昭公奔莒的故事,暗示溥仪安不忘危,也就是别忘了溥仪和他在一起的这一晚;后者是借刘秀败走滹沱河,大树将军冯异为他烤衣服、做麦饭充饥的故事。
郑孝胥把溥仪比做刘秀,他自己自然是比做大树将军了。
郑孝胥这天晚上的高兴,除了由于他在溥仪周围那一群人中间,又成了一个胜利者外,大概还有另一层不便说出的原因,是他从日本军政的表面摩擦和分歧中,比任何人更早地看出他们的一致。
在“淡路丸”上,郑孝胥讲了一整天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过了两天之后,溥仪们到达了辽宁省营口市的“满铁”码头。
为什么去沈阳要从营口登陆,这个问题溥仪根本不曾考虑过,溥仪想到的只是东北民众将如何在营口码头上来接溥仪。在溥仪的想象中,那里必定有一场民众欢呼的场面,就像溥仪在天津日租界日侨小学里看到的那样,人们摇着小旗向溥仪高呼万岁。但是船身越靠近码头,越不像那么回事。
那里并没有人群,更没有什么旗帜。等到上了岸,这才明白,不但迎接的人很少,而且全是日本人。
经过上角利一的介绍,知道这都是板垣派来的人,为首的叫甘粕正彦。
甘粕正彦没有讲什么话,就把溥仪和郑氏父子让进预备好的马车,把溥仪们载到火车站,上了火车,坐了大约一个多钟头,又换马车。这样,溥仪稀里糊涂地就到了离营口约有百里的一个叫汤岗子的温泉疗养区。
溥仪怀着狐疑的心情走进了对翠阁温泉旅馆。
对翠阁旅馆是日本“满铁”的企业,是一所日本风格的欧式洋楼,设备相当华丽,只有日本军官、满铁高级人员和中国的官僚才有资格住。
溥仪被带进了楼上一间非常讲究的客房,在这里溥仪见着了罗振玉、商衍瀛和佟济煦。看见了他们,溥仪立刻高兴起来。
罗振玉告诉溥仪,他正在和关东军商洽复辟建国的事,又说在商谈结束前不宜把溥仪到达这里的消息泄露出去,而且除了他之外别人也不宜出头露面。
他这话的真正用意溥仪没有领会,溥仪却自以为弄清了一个疑团:怪不得没有热烈欢迎,原来人们还都不知自己来。
溥仪相信和日本人的谈判是容易的,不久就可以宣布溥仪这个大清皇帝复位的消息,那时就不会是这样冷清的了。
溥仪想得很高兴,全然没有注意到郑氏父子听了罗振玉说话之后的异样神色。溥仪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餐别有风味的日本饭菜,在窗口眺望了一会儿这个风景区的夜色,然后心旷神怡地睡觉去了。
过了一宿溥仪才明白这次又是乐得太早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