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豪侠气概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六百九十九章 豪侠气概(第 1/ 页)
且说,红拂女与李靖大将军来了骊山,张阳总算是知道了两位婶婶的身份来历。
当年红拂女暂居在杨素的府中,后来李靖,虬髯客结义之后,杨素便过世了。
之后便是李靖与红拂女响应李渊的起事,与李世民共同平定中原。
期间红拂女去了李秀宁麾下,成了李秀宁麾下的大将,在那之后两位婶婶便一直跟随,直到后来玄武门兵变。
大唐豪迈的开场下,玄武门的黑暗是笼罩在很多武德朝旧人心中的一个芥蒂。
放眼现在的这对夫妻俩,李靖还是那个令四夷胆寒的大将军,令中原豪杰肃然起敬的英雄好汉。
尤其是李靖放下了兵权那一刻,令中原众多豪侠感慨又对李靖敬佩。
一来是为了社稷安定,二来也到了马放南山时候,当年的李靖是绿林好汉中的豪杰。
现在也是一个不贪名利的好汉,值得敬佩。
张阳瞧着气质飒爽的红拂女,即便可以看出她的气色并不好,仍然可以想象,那在战马上一身甲胄的女将红拂女张出尘。
红拂女一样,两位婶婶也一样。
红拂注意到了一旁有个骑着熊在田地间嬉笑的女娃娃。
杨婶躬身解释道:“张将军,这位便是公主殿下与县侯的孩子。”
李靖点头道:“这娃娃能够驱使如此牲口,将来也是一位不让须眉之辈。”
话语顿了顿,李靖又道:“红拂,不如你我收她为弟子。”
红拂女笑道:“甚善。”
李玥闻言笑道:“代女儿谢过大将军,谢过张将军。”
见眼前夫妻俩的目光注意到了一旁的张阳,李玥连忙牵住夫君的手,神情带着幸福的笑容,“这位便是我的夫君。”
红拂先是上下打量,“很普通的一个男子。”
张阳错愕,正想要解释。
李靖也点头道:“嗯,很一般。”
两位的评价很是中肯……
张阳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微笑相对。
村子里现在看起来有些凌乱,尤其是刚刚开垦的菜地,东一片西一片的。
中间是一条村子里的主干道,两侧种着各式各样的瓜果,只是这些瓜果现在都耷拉着,正是入秋,枯黄的叶子看着有些煞风景。
还有村子里的孩童很多,更有三两只家犬相互追赶着。
李靖又道:“陛下说骊山有个很好的医馆?”
张阳解释道:“我们医馆一直都是以医学为主,由孙神医领头,正在做着各种疑难杂症的归类与医学团队交流经验……”
正说着,李靖又道:“听说太上皇李渊也在这里?”
话语被打断,张阳只好改口道:“这个时候他老人家多半在打太极。”
李靖道:“嗯,先去看看他老人家,再去看看你的身体。”
红拂点头没有反对。
说罢,夫妻俩便走入了村子,张阳心说这大将军还挺有主见的,说什么都是一个样子。
大唐豪侠果然都是说一不二之辈。
走入村子里,夫妻俩的目光一直打量四周。
小清清骑着熊而来,“娘,我也想跟他们去读书。”
孩子自然需要同龄人做玩伴,平时在骊山都是一群弟弟妹妹们陪着她。
说着要去读书,说不定这丫头多半要去玩耍。
小熊扭着丰硕的身躯安静地走着。
李玥低声道:“你还想小,等你再长大一些,就去村子里跟着欧阳询老先生学写字,跟着孙神医学艺术,与两位婶婶学骑射,还要与小慧小武姨姨学经营。”
从出生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打算好了,等女儿六岁了就要跟着欧阳询老先生学写字,十岁之后便去和孙神医学医术,等满十五岁了就去学骑射。
身为家中的严母,李玥一直恪守着女儿文武都要齐备的打算。
红拂低声道:“小丫头,以后跟着我学武艺可好?”
小清清倒是咧嘴一笑,很懂事地没讲话,主要是母亲在身边她不敢在外人面前多说话。
红拂眼神中对小清清越发满意。
张阳心中不免捧腹,别看女儿只有三岁出头,她在两位婶婶与媳妇的教导下,如今可机灵了。
她那是懂事吗?她是怕她娘罚她乱说话,去写字。
这孩子怕极了写字。
还要她跟着欧阳询老先生学书法,张阳只觉得心中很累,养孩子不容易呀,她的师父都是当今一等一的人物。
这孩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安安静静练书法的样子。
张阳带着李靖夫妻俩来到村子里的一处开阔地,李渊与欧阳询,张公瑾三人刚打完了太极。
三个老家伙坐在一起,聊着各自的身体的状况。
人都到了这个年纪了,他们的话题往往都是睡觉时起夜几次,能吃多少饭食。
等李靖到了近前,张公瑾和欧阳询都沉默了。
李渊抬眼道:“药师,红拂你们来了,去朕的院子坐一坐吧。”
小清清对李渊很是亲切,当即让熊大跟在李渊身边,如此她就可以骑在熊背上,给老人家整理整理白发。
只是走到李渊的宅院前,两位婶婶与李玥停下了脚步。
她低声道:“夫君,我们且在这里等吧。”
张阳看了眼院内,也明白了其中意思,便干脆与媳妇站在一起,“你说我们女儿拜李靖大将军为师是不是不太妥当?”
李玥眨眼疑惑道:“为何?”
“你想呀,这太上皇整天教导我们女儿如何造反,再有李靖大将军教导兵法与身手,她以后真的要造反怎么办?”
闻言,她看了看正在梳理熊大的毛发的女儿,笑道:“夫君多虑了,女儿怎么会造反,她不会的。”
“我这心里不踏实。”
“张出尘将军与李靖大将军也会教小郡主忠义的。”
婶婶也讲着。
李靖大将军是个忠义的人,他是豪侠,又颇有名望。
这样的人来做小清清的师父确实很好,但也有不好的地方,万一她真想造反了该怎么办?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考虑,孩子现在也才三岁大。
张阳干脆将这个问题抛到了脑后,不去考虑这些烦恼,还是想着怎么让媳妇多出一些银钱,来修建书院,这才是眼下的头等大事。
哄好了媳妇才能让她多拿出一些银钱来,毕竟家里的所有银钱都在她手中。
而自己呢,回了长安城想要东市买点菜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身无分文好几年了。
院内传来了争吵声音,红拂女与李靖在争吵着,话语中还带着平阳昭公主的名讳。
之后话语声逐渐低了起来,也不知道李渊与他们说了什么,直到夫妻俩走出来。
张阳再带着这夫妻俩去医馆。
都说李靖大将军腿脚不便,如今看来与常人没有区别,一点都不像是有腿疾的样子。
等这两人走入医馆,张阳与李玥便等在门外,人家是询问病情去打扰并不好。
安静地坐在门外,张阳揣手道:“李靖大将军还是因为当年平阳昭公主的事争吵吧。”
李玥暗自点头,“想来是的。”
张阳感觉有些惆怅,眼前是一种很现实的局面,别人的家事不能多问,包括红拂女的身体状况。
这是人家的家事,虽说两位婶婶与当年的李秀宁也颇有渊源,但事涉宫中秘闻,不论是谁议论起来都是讳莫如深。
等夫妻俩重新出来,张阳便道:“大将军不妨暂住骊山,养病也很重要。”
李靖板着脸,“太过叨扰。”
早就料到对方会这么说,张阳又道:“大将军不必有顾虑,就当是照顾张将军的病情,这就让女儿拜师。”
李靖沉默半晌,再看红拂没有拒绝的意思,“那便好,只是我们夫妻二人只是暂住骊山,来日等红拂病有好转,便离开。”
看来红拂女的病还有好转的机会,张阳便顺势点头。
便是李玥带着小清清向红拂拜师,还有两位婶婶陪着。
孩子不懂事,拜师也是扭扭捏捏的。
关于以后她还要去宫里拜皇后为老师,这都不重要,以媳妇让女儿德智体美全美发展的架势来看,她的老师越多越好。
孩子的命运终究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做皇后弟子的事是李世民的心思,此事往后再做打算。
李靖也在一旁看着向红拂行礼的小清清,“说来家中有两个儿子,红拂她一直想要个女儿,正好圆了她的心愿。”
“孩子不添乱就算不错了。”
再看张阳的神态,李靖又道:“当初在秦王府,红拂女见过她的生母,当初她还在襁褓中就失去了母亲,汝南公主小时候便是个很坚强的孩子,你好好待她。”
张阳拱手道:“大将军的话,在下定当铭记。”
期间红拂女又与李玥说了什么,只见她擦了擦眼泪,隔着太远,听不到她们之间的言语。
关于李玥的生母长孙皇后已经说过一次了,如今红拂女又与她说过往的事,她难免有些触动。
不过都过去这么多年,张阳笑道:“我更喜欢与她的后半生可以安安静静地度过,以前的事情可以缅怀,可不能沉浸在悲伤与过去之中。”
李靖重重点头,“没想到你年纪轻轻便有此感悟,实在难得。”
“大将军说笑了,在下不年轻了,如今年近三十,二十有七八了。”
“哼。”李靖哼了一声,言道:“男儿是否成长断不能看年龄。”
沉默片刻,他又道:“老夫还听说你有一样可以破城池,平山川的利器?”
见张阳诧异,李靖又解释道:“是老夫听陛下说起,便来相问。”
“在下手中确实有此物。”
“拿来看看。”
一阵秋风吹动了衣袖,张阳沉默良久。
李靖抚须颔首道:“你善使阴谋诡计,难道都不将此物呈于老夫面前吗?”
“谁说我善使阴谋诡计吗?”
“呵呵……”李靖笑道:“老夫听陛下说过你的事情,自当认为你善用诡计,你又是张公瑾的弟子,张公瑾其人乃谋士,善用计谋,如此你也该如此。”
“这些都是陛下说的吧?”
李靖没有否认。
张阳一脸的哀愁,“大将军误会了,在下一身浩然正气,行事向来光明磊落,天可汗心胸狭隘,善于背后说人坏话,断不可听信一家之言,就断定他人的人品,这样是不好的。”
李靖又道:“老夫听房玄龄说你害死了高昌王父子。”
“嘶……”
张阳倒吸一口凉气,“那是他们自作孽不可活与我何干。”
李靖的神色平淡,“嗯,你果然有谋士风范,不论他人说什么,你都能一力辩之,世人皆知谋士谋算天下,有大成者如苏秦,张仪,老夫是欣赏谋士的,至少你不是匹夫。”
这印象怕是消除不了了,张阳痛苦地扶着额头,“我是一个好人,至少在大唐的这辈子,我尽做好事了。”
李靖沉声道:“你还是不愿意拿出那破城利器吗?”
“还请大将军给我点时间。”
“怎么?你这是与母鸡下蛋般,还要等吗?”
张阳一脸地犯难,“火器铸造很复杂,需要时间。”
“嗯,老夫愿等。”
不多时红拂女抱着小清清回来了,“从此以后这丫头就是我们的弟子了。”
张阳行礼道:“孩子不懂礼数,在下代为谢过李靖大将军与张将军照拂了。”
红拂将孩子交到李玥的怀中,嘱咐道:“如今她还年幼,以后每月的月初五日来寻我夫妻俩人,锻炼筋骨。”
张阳点头道:“骊山其实也是个风景宜人,养人的好地方,在下带着两位将军走走如何?”
“不必。”红拂断然拒绝道:“我们夫妻自己可以走动,不需要你领着,住处可安排好了?”
与豪侠说话,果然轻松许多,说拒绝就是拒绝,说答应就是答应,也不会弯弯绕绕,就说讲话太直了。
李玥亲自给李靖大将军与红拂女挑选了房子,村子里的空房子本来就很多,也是为了将来给骊山继续收拢人才之需准备的。
适当也可以接纳朝堂退下来的老人,只是大唐一朝的文人经历过乱世之后,大家都有一股豪迈的文气。
不会轻易接受他人的好意,就像是欧阳询老先生也都是李泰半绑半请带来的。
还有王珪老先生,宁可去终南山隐居,也不愿意来骊山。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