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药师与火器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药师与火器(第 1/ 页)
房玄龄神色忧虑,看向窗外遗直正在训斥着遗爱,遥想当初再看眼前不知不觉已经是贞观十二年了。
陛下登基到现在已过十二年,从武德年间的孱弱到府库空虚,再看如今陛下身为天可汗,西域诸国为陛下修建天可汗大道,诸国使者前来朝贺。
青年才俊一个个涌现,仿若又是一个大世,长孙无忌与礼部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以许敬宗和李义府为首的一众官吏对长孙无忌颇有说辞。
如今的许敬宗成了气候,今时不同往日,他跟着张阳立功不少,现在是礼部尚书,而且掌握着礼部众多官吏。
以前觉得礼部是朝中最孤立的一部,而现在反观这种孤立让陛下对礼部越发看重,也使礼部内部越加地团结。
这样的礼部一旦站稳脚跟,反倒成了朝中最团结的一股力量。
自许敬宗任职礼部尚书,屡次被陛下召见,还受到太子的赏识,以后他的仕途会更加平稳,即便他现在与长孙无忌多有不和。
房遗直走到窗前低声道:“父亲,听闻褚遂良去见赵国公了。”
这褚遂良终究还是和长孙无忌走得近,房玄龄低声道:“且这样吧。”
“孩儿明白。”
骊山的早晨,皇帝来骊山之后,张阳也摆出态度,翁婿两家很有默契地在骊山各过各的。
张阳手中拿着太府寺的卷宗正在记录着作物长势的情况,春季还未来,暖冬十来天之后,倒春寒来得早也来得反常。
明明就要入春的天气,反而越加寒冷了。
李孝恭抱怨道:“这些天没有蔬菜吃了。”
张阳的笔还在卷宗写着,一边记录回话道:“村子里还有些韭菜和萝卜。”
李孝恭垂下头长叹一口气,“老夫已经吃了三天的韭菜炒蛋了,你闻闻老夫嘴里的味。”
张阳退后一步,笑道:“骊山还有不少的芹菜和菠菜。”
现在骊山就剩下几样耐寒的蔬菜,吃素菜倒是勉强能够应付,只不过骊山尚可,长安城的菜比肉贵了,河西走廊不断有羊群送到长安城。
当年李靖大将军打下了阴山后,越来越多的羊群进入关中,陇右和关中也开始有不少人家养羊群了。
张阳并不喜欢人们过度放牧,这样有违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近来身体还好吗?”
“尚可,只要家里的婆娘不来折腾。”
自从家眷搬到了骊山,他的神情多有疲倦。
不多时李泰也走了过来,他好奇道:“本王的小侄女要养鱼?”
张阳缓缓点头,“有劳你这位舅舅了。”
李泰也是发愁,“当初为了蔗糖在岭南还算是有些人脉,倒是可以打听一下能够在温水中存活的鱼,常言大鱼难在小塘存活,只能养小鱼了。”
骊山的华清池就是这么一个情况,现在的华清池并不大,别说养鱼了,现在就连水草都养不活。
张阳收起卷宗言道:“她的兴致也就这么几天,等过几天就不在了,再不济到时候给她做个小水缸。”
华清池内没有生态,养不出水草自然也不能养鱼。
倒是可以池的两边,用来扩建池塘,如此有外面的泥土进来,也会让华清池焕发生机。
但如此一来这样的华清池一到夏天就会蚊虫成群。
现在成了泳池也挺好,考虑再三还不如保持原样。
骊山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媳妇还想在骊山的北面做个动物园。
养着家里那几头熊都很吃力,更不要说养个动物园。
就家里那两头熊猫,它们本来就不像熊大那样可以喜欢吃饭食。
熊猫习惯吃竹子,这两头每每溜进山林就找不着了,只有在夜里的时候才会回来睡觉。
李孝恭低声道:“老夫听闻那长孙无忌时常与许敬宗争执?”
张阳闻言点头,“怎么,您老现在关心这件事了?”
李孝恭摇头道:“倒不是关心,就是听个热闹。”
河间郡王在骊山住着也有好处,俩人的交情先不说,至少他是宗室的领头人,能够在骊山号令宗室给予太府寺帮助。
李泰若有所思道:“今年除夕之后,宗室就有人说起要不要来骊山再吃喝一顿。”
“要是太府寺的耕种之事能够顺利展开,收获之际也可以庆祝。”
李孝恭现在想着来年的夏天能够快点到来,他那些田地都要用来种葡萄。
这些葡萄对太府寺来说很重要,水果蔬菜都要好好培育。
李孝恭嫌弃道:“这许敬宗真不是东西,如此不爱惜自己的羽翼,早晚会栽倒在别人手中,老夫怎么看重他了。”
张阳仰头惆怅,感慨道:“河间郡王当初放了一把火就离开了礼部,可您不知道我为了离开礼部,足足用了五年时间。”
李孝恭重重一拍李泰的肩膀。
惹得李泰眼角直抽抽,还挺疼,“皇叔,你与姐夫说话,拍我做甚?”
“张阳子任职礼部尚书,可没少和陛下翻脸,哈哈哈!笑煞某家,也亏得你小子有种,你小子命大,他许敬宗就没你这般有种。”
张阳哀声道:“命不大,当初为时局考虑罢了。”
叔侄俩人的谈话又聊到了婚后生活,张阳不想和李泰谈这些,便自顾自离开,回到了骊山继续造火器。
李世民想要给诸国使者看看火器的强大,来彰显他的天可汗之威。
张阳打算给他造一个火药筒的大家伙,这个家伙的模样与大号的烟花差不多,可以扛在肩上,也可以一次点火发射多次,就是稳定性不太好,想要量产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
用来给李世民这个皇帝演示最好不过。
除夕过去之后,关中和长安城以及骊山都迎来了平静的沉淀期。
一个月过去,骊山的蒸汽机久违地响起一声嘹亮的汽笛声。
倒春寒又一波席卷关中,骊山在今天正式开工了,蒸汽机开始运作,工厂内的流水线开始运作起来。
一卷卷棉布从蒸汽机内出来,小慧和小武盘算了一番,棉布出产的速度比之前的效率,提高了三倍不止,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李泰开展回收纸张的二次利用,他用做肥皂的碱水去除纸张的墨水,将旧的纸张重新泡成纸浆之后,将旧纸浆与新的纸浆按照比例混合。
由于骊山的蒸汽机做工太过粗糙,牛闯带着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始重新规划和精巧化,将蒸汽机做得更加精巧,以此蒸汽的利用更有效率地传输,体积越小转换的效率就越高。
本着这个方向,骊山自去年打开了生产力的瓶颈,准备骊山生产力第二次腾飞。
李世民对骊山民众齐心生产的场面很满意,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工厂,尤其是那吃着煤石吞吐黑烟的大怪物,这个蒸汽机不用人力,就可以拉动流水线的车床,并且很多机械活不再使用人力。
十来个人在工厂内忙活,就能完成数十人的工作,这如何不让人咋舌。
张阳前两年一直不计代价囤积煤石,李世民一想到他用如此便宜的价格拿下了数万石煤石,捡到大便宜。
骊山的一切就是果实,李世民看着这些果实的目光火热,只要将张阳吊死在承天门前,这些果实就是他的了。
当然了现在这些果实还是骊山的。
今年已经到了二月,上官仪早早就离开了村子,前往长安周边各地与之前宗室的约定,开始安排蔬菜种植。
李靖住在骊山有五个月了,这五个月他见过张阳用过一次炸药。
直到今天,张阳扛着五个粗大的竹筒下山。
李靖和李世民一起站在山下看着这一幕。
卫国公李靖能够来骊山是李世民授意的,也是为了专研火器对于军中适用如何。
这件事交给别人不放心,李世民更相信李靖的能力。
李世民近日的心情很不错,他摆了摆衣袖,抬首看着拖着竹筒下山的张阳,低声问道:“药师在骊山也有半年了?”
张阳距离走到山下还有一段路,李靖回话道:“回陛下,末将在骊山已是第六个月,前五个月……”
李世民一脸的笑容,“那五个月你有何收获吗?”
李靖不住摇头,“为了等张阳造出火器,足足放了五个月的炮仗。”
“……”
“很是无趣。”
闻言,李世民低头看去,李靖手中就有三两个小炮仗,就是这些小炮仗,让这位名震中原内外的大将军玩了五个月。
终于张阳拖着这些竹筒下来了。
这个五个竹筒立起来足足有三尺高,一个成年人正好可以扛在肩上。
李靖和李世民好奇瞧着。
张阳介绍道:“陛下要不要试试?”
事物越大其威力应该也越大,不论是攻城器械,还是战争兵器,武器越大杀伤力往往越大,这是当年作为天策上将得来的经验。
这五个长又粗的竹筒从村子运到村口,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李孝恭和李泰第一时间来凑热闹。
看到远处有个草垛,张阳便找到了目标,三百步开外的草垛正合适。
张阳扫视一眼众人,“不知道哪位愿意第一个开火?”
开火?开火是什么意思,住在骊山的李渊和欧阳询也来了,众人都在议论着。
张阳看了看阴沉的天空,过不了多久便会下雨,便招手让李孝恭来尝试。
竹筒表面很光滑,但在两侧装了可以着力的把手,李孝恭将这比大腿还粗的竹筒扛在肩上。
张阳嘱咐道:“河间郡王单膝跪地,看到上面的准心对准远处的草垛。”
李孝恭依言照做,屏息准备好了。
张阳点燃了火药筒后方的引线,引线烧入竹筒内,白烟从竹筒的后方升腾而起。
众人也都屏息看着,只听竹筒后方一声炸响,一团火焰射出朝着远处而去。
当那团火焰接触草垛的一瞬间便炸开,在那个草垛前炸开个大豁口。
李孝恭还举着火药筒深吸一口气,神情木然地说了一句,“娘的。”
眼前硝烟很浓重很刺鼻,众人许久没有回过神,只觉得这东西要是打向人群会有多少人被烧死。
安静片刻,那草垛也烧了起来,原本打出去的火球就是烧着的,连带草垛也烧起来
张阳蹙眉问道:“陛下觉得此物如何?”
闻言,这位皇帝这才回神,被硝烟呛得咳嗽了几声,“朕……咳咳!朕还是喜欢那炸开城墙的火器。”
兵事见解还要问问李靖的意见,领兵打仗这种事情这位大将军的经验还是值得听取的。
李世民沉声道:“药师以为如何?”
李靖来回走了两步,考虑好一会儿回道:“此物……有不妥之处。”
李世民点头,刚想说什么却见父皇走了出来。
李渊在人前拿出了以前的威严,他走到两人中间,小动作有意地挤开了李世民,而后沉声道:“药师所言,当不会有错,朕愿闻其详”
惹得李世民很是不满,明明是朕想要问的,却被父皇抢了话,当下有这么多人看着,他也不好计较,只能将想说的话咽下去。
“陛下,此物看似声势很大,两军尚未冲阵尚且可用,但短兵相交,则反受其累。”
李靖又道:“倒是此物可射三百步之远,比之弓箭更有效用了,两军交战之前,放在阵前更合适。”
说罢,李靖转头看向张阳,“想来县侯还有诸多火器没有拿出来,是也不是?”
张阳笑道:“在下一时创意,让陛下与诸位见笑了,嗯!胜在创新。”
众人没有反应,他继续忽悠道:“不论做什么都要有创意,创意与发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璀璨的宝贝。”
说话间,见李孝恭还扛着那玩意儿,一脸绷着又浑身僵硬不敢放松。
张阳咳了咳道:“河间郡王,您可以放下来了。”
“是吗?你不早说!让老夫扛了这么久。”
“以后放在军中使用的话,在炸出去之前,一定要大喊一声:开炮!”
“为何?”
“这是习俗。”
李孝恭冷哼一声,“此物第一次出现在世间,何来的习俗,莫要晃点老夫,欺人太甚!”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