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人杰地灵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066章 人杰地灵(第 1/ 页)
第1066章 人杰地灵
“陈奇同志,欢迎欢迎!”
“劳烦你们了!”
陈奇的航班在杭州笕桥机场落地,当地文艺界的同志来迎接,他现在去全国各地都很有面子,只是交流的少,还不如往海外跑的频繁。
小莫和小杨出门就跟着,上了一辆面包车,驶入市区,陈奇打量着左右街景,笑道:“我上一次来杭州是81年,参加第一届金鸡奖,没想到8年后才来了第二次,变化真大。”
“您的工作主要在海外,不过也正因如此,《新白娘子传奇》才能在杭州拍摄,感谢您从中牵线。”
文艺界的同志很乐呵这可是第一部与台湾合作的电视剧。
要在杭州、南京、苏州、镇江取景,还要去广东影视城拍摄。杭州只是取景地之一,但故事背景与杭州紧密相连啊,西湖、断桥、雷峰塔(现在还没复建)等等。
“剧组下榻在柳莺宾馆,我们为您安排的也是柳莺宾馆。今天就不打扰了,明天市里文艺界的同志想邀您吃顿便饭,吃完再一起逛逛西湖风光,不知您?”
“好啊,我正想游览游览。”
陈奇此番真的是探班,比较悠闲。南方更热,他人模狗样的拿了一把扇子,白色短袖衫,带窟窿眼的凉皮鞋,茶色太阳镜,一副离休老干部打扮。
柳莺宾馆在柳浪闻莺公园里面,剧组拍许仙捡金钗的戏,实际就是在酒店楼下的庭院里拍的。
他抵达的时候,一干人已经等候。
这是台视参与投资的,派了个制作人叫曹景德。他后来做过《香帅传奇》,以及《帝女花》《孽海花》《状元花》,这三花都是叶童反串男主,赵雅之女主。
所以他们一共合作了四部剧,都演夫妻。
别信什么二人不合的鬼话,都在私下里来往,有一段分开了几年,又和好了。后世年纪大了,一个71,一个62,快到随心所欲的年龄,在台上各种秀恩爱。
叶童老了之后,反倒比年轻时更有味道。
“陈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曹景德穿着西装,文绉绉的,这点很有意思,台湾早期的影视人讲话都有一股“民国味儿”,甭管他是否真有学问,嘴上都是文绉绉的。
“好说好说!”
陈奇与其握手,打量几眼,笑道:“今天气温这么高,老兄你穿西装不热么?”
曹景德一愣,旋即也笑道:“我还是拘泥于形式,见笑了,不像陈先生随意自然。”
“我也是装的,我这是标准的老干部套装。”
三言两语拉近距离,陈奇又与主创一一握手。赵雅之和叶童已经卸了妆,站一块比毛宁、杨钰莹更像金童玉女,叶童是庄澄旗下的,也是自己人不必多言。
看到黎美娴时这姑娘大高个,皮肤白,有英气也能泼辣,用拗口的普通话称呼:“陈先生好!很高兴见到您!”
“嗯,辛苦了。”
“辛苦了!”
跟着还有法海、李公甫、许姣容、戚宝山、李碧莲等角,这次是一下子拍50集,全程取外景,不用前一半后一半了。
陈奇很喜欢李公甫、许姣容这俩角色,一等一的好人。
“你们在此辛苦工作,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做贡献,我代表厂领导和全体职工感谢你们!”
最后,他见了一干幕后岗位,基本是北影厂的人员,简直心潮滚滚,热泪涟涟。
招呼完大家,他先休息半日,下午开了一场座谈会。香港、台湾来的都一本正经坐着,人手一杯茶听陈奇同志讲话,气氛庄严肃穆,一副入党的样子。
他也是官话套话,毕竟有媒体在现场,感谢、勉励云云。
话说国内影视界很大程度上靠情怀活着,比如《西游记》华语世界第一大ip,翻来覆去鼓捣多少次了?白蛇传差一点,但也翻拍过几次,还出了三部动画——《白蛇:缘起》那三部曲。
80-90年代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且是潜意识的影响。
就像关羽的形象,基本脱胎于《三国演义》陆树铭的造型。还有唐僧师徒、林黛玉、如来佛、观音等等,已经定型了。
…………
次日上午。
陈奇先跟组看了几场拍摄。
水漫金山后,白素贞和许仙分开了,在金钗的指引下在断桥重逢。断桥是著名景点,游人众多,剧组为了清静一大早就爬起来。
赵雅之换了一身粉色的戏服。
原版一个从桥这头跑,一个从桥那头跑,叶童跑得跟二傻子似的,桥中间还有一根路灯杆明晃晃的戳在那儿。
如果是台湾原班人马拍也就这么算了。
但北影厂还是负责任的。这年头的技术想在后期程序中抹掉路灯杆很困难,北影厂的美术师做了一棵假树,把那路灯杆挡上了,再拉远景,基本能掩盖过去。
拍完这场,剧情顺下来接着拍。
白素贞和许仙重归于好,小青却一肚子怨气,仨人在西湖边溜达,小青当电灯泡。
白素贞这会已经怀孕了,赵雅之挺着假肚子,与叶童搂搂抱抱,又摸小手,恩爱无比。陈奇在旁看着,吃瓜吃的很开心,百合剧嘛!
他还与剧组人员合了一张影,站c位,属于穿越者打卡了。
在江浙拍完之后,剧组会去广东影视城,《包青天》已经在那边拍呢。双方会合作彩蛋集,即青白二人帮包拯破案缉凶。
…………
中午,一家很上档次的馆子。
陈奇只待两天,明儿就走,当地文艺界抓紧时间宴请。
有浙江电影制片厂的,没错,浙江也有电影厂,只是存在感不足,拍的多是纪录片和戏曲片。80年拍过一部故事片《胭脂》,朱碧云主演。
还有电视台的、文学界的、曲艺界的,总之与文艺相关的都来人了。
“这位是我们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老马同志!”
“您好您好!”
说是老马,也不过50岁而已。陈奇与其握手,忍不住一乐,老马同志大家不熟悉,但他儿子一定熟悉,他儿子叫马云。
席间觥筹交错,谈天说地。
忽地一道菜上来,老马同志热情介绍:“这是我们最著名的一道美食,西湖醋鱼!陈奇同志尝一尝?”
噢哟~
陈奇一瞧,只见一条野生草鱼横卧盘中,浑身挂满棕红透亮的酱汁,鱼鳍倔强地翘着,有一种死了白死的控诉感。
他上辈子吃过一次,这会还想尝尝,这80年代的风味与后世有啥区别?
他夹了一筷子混着酱汁和姜末的鱼肉,犹豫片刻,塞进嘴里。据说地道的西湖醋鱼吃起来像蟹肉,这条鱼地不地道不清楚,反正没动第二筷子。
一个劲猛吃龙井虾仁。
大家聊天,话题无非是想与东方集团合作,拍拍浙江风味的影视作品。电影他们不敢想,想做电视剧。
“我们浙江是文化大省,白蛇、梁祝、济公、刘伯温、观音、苏东坡、越剧昆曲、京杭大运河……可汲取的营养太多了,但就因为多,反而一团乱麻,我们也缺乏相应经验。
您是行家,如果拍电视剧该怎么着手呢?”
“依我看来,做电视剧首先要大众化。”
陈奇合不合作都行,权当交朋友,笑道:“故事知名度要高。像《济公》就非常成功还有现在拍的白蛇,这两个故事在民间传播性本就很广,老百姓熟悉,熟悉就爱看,这叫市场基础。
其次是剧情,一波三折,痴男怨女,爱恨纠葛,得有这些元素。我指的是娱乐剧,如果你们拍严肃剧,那是另一套路子。
最后,也是现在电视剧从业者不太注重的一点,得请明星!观众越来越认脸,请明星就有了基本保证,想挖掘新人也行,但在合适的基础上,也得考虑这个新人的明星潜力,别找大众脸,要找明星脸……”
他巴拉巴拉说了一通,道:“如果拍浙江文化的剧,就拿您刚才的举例来说,《梁祝》题材就很棒啊!仅女扮男装求学这一点,就满满的娱乐元素,我刚好也想拍,你们愿意就合作,何晴演祝英台怎么样?”
“还有苏东坡,民间野史他有个妹妹叫苏小妹,苏小妹三难秦观也是流传颇广。这都可以拍,陶蕙敏演苏小妹如何?”
“……”
众人一听,明白他是真心说的,并非逢场作戏。因为何晴、陶蕙敏都是浙江人。
陈奇兴起,又讲了一个《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故事,何晴、陶蕙敏演双女主。听的众人震惊不已,果然是当世一流才子,脑子里就像装个百度+b站+抖音,随抄随有。
总之听的极为动心,这三部剧的可操作性非常高。
那位老马同志也是频频点头,都是古代人文世情故事,民族文化精粹。
一顿酒吃下来,宾主尽欢,趁着兴头大家出酒店,来到了西湖栈道,一边继续聊,一边饱览湖光山色,顺便饭后消消食。
陈奇这种活动参加的少,体会到作家开笔会的爽感了,都是这个公款消费的流程。
而走着走着,或许是错觉,那位老马同志有意无意将众人往某处领,进了一个叫“六公园”的地方。
当看到公园里有个“英语角”,一群中国人外国人在那里交流热烈,为首的是一个相貌清奇、脑袋很大、有几分et外星人风采的时候……
陈奇乐了,乜向老马同志,你还真是故意的咧。
(冇了……
大家520快乐!)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