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生产制度(月票加更1)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296章 生产制度(月票加更1)(第 1/ 页)
第1296章 生产制度(月票加更1)
时已午后,金乌西垂。
湖水渐渐褪去了正午的鎏金,化作一方墨玉砚台。
岸边亭台廊桥边绑看几艘飘飘荡荡的小船。
新发的荷叶尚蜷着翡翠边,偶有早熟的莲苞挣破绸衣,在暖风里颤巍巍擎起胭脂笔尖水榭檐角铜铃轻响,芦苇荡深处忽惊起数点白鹭,掠水飞去时,姿态惬意潇洒。
几名宫人蹲坐在矶石旁,手中麻绳正系着装满菱角的萝筐,在水中淘洗着。
忽有脚步声传来,她们扭头回望,见到一群甲士小跑而至,目光四下巡着,顿时心下恍然。
有那姿容秀丽的,悄悄将繡裙领口向下拉了拉,露出白暂滑嫩的小半个山峰。
其他人见了,心下暗骂不要脸,
不过谁也别笑谁,为了更好的生活,又算得了什么?这苦日子谁想继续过下去?
去年,原琅琊中尉孔坦的儿媳谢氏没入掖庭之后,就在水边浣衣,被天子撞见,直接抱入浣衣房里宠幸了半个时辰,可惜没怀上孩子,最后也没下文。
如果运气好,一次就怀上了皇子公主,可就脱离苦海了。
不过她们的努力注定白费了,邵勋来到亭中坐下后,只顾着逗弄孩儿,根本没注意到这些宫女。
反倒是石美人扫视一圈,暗暗冷笑。
贱婢们以前身份高贵,现在落差太大,心中难受,有些人就不自觉地骚浪起来了。
呵呵,天子看不上你们。偶尔打点野食,换换口味而已,别当真。
再者,天子穿着素服没看见么?一个个蠢笨如猪。
邵勋很快坐到了石凳上,羊、石二女抱着强裸,坐在他身侧。
宫人们很快失落地离开了,军士们亦远远散开。
湖风吹拂之下,直让人心旷神怡。
邵勋看向羊献容,道:「今日唤你来,却还有一事。」
「我还以为你就住在观风殿不挪窝了。」羊献容说道。
邵勋尴尬一笑,道:「确实就住在观风殿。每日晨起练武,上午朝会或问对,下午批阅奏折,再骑会马,带着那帮孩童操练一番。用过晚饭后,写书、看书,亥时就上榻睡觉。周而复始,几乎回到了三十年前住军营那会。」
羊献容凑近看了他一眼,道:「连女色都戒了,很不习惯吧?」
石氏有些羡慕地看看羊献容。
她这辈子都不可能用这种口吻与天子说话,她和羊献容的区别,大概就是主母和女奴的区别。
「戒了女色,满腔精力无处发泄,正好办点正事。」邵勋说道:「广成泽那边你还有庄子吧?抽些人手去淮南,让陈严先在广陵大造垛田。」
「淮南」有时候是指淮南郡,有时候就是地理名词,即淮水以南、长江以北之间的江淮地带,此处语境下自然是地理名词了。
陈严本来是堂邑太守,普亡后出任广陵太守。他是石氏的亲族,所以邵勋顺便把石美人也叫过来了,顺便看看儿子。
「你是想让人种稻?」羊献容很快反应了过来。
「不错。」邵勋点头道:「江南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在种粟,简直匪夷所思。北地两年三熟之下,粟、麦、豆轮作,百姓产粮大增。而今该料理江南了,再怎么说,麦的亩收比粟高一些,而稻又比麦亩收高。多种些稻麦,少种些粟,能让粮产大增。粮多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行。」羊献容说道:「不过广陵人烟稀少,却种不了许多。」
「万丈高楼平地起,先开头。」邵勋说道:「稻麦轮作先弄起来,以淮南、江南的气候,以其地力,一年两熟并非没有可能。至不济,两年三熟也可以。」
无论是北方的两年三熟,还是南方的一年两熟,核心农作物都是冬小麦。
正是因为把冬天几个月利用上了,才使得这种农业耕作制度得以运转。
但小麦、水稻都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一年两熟时间上不太够。但别急,北方种植水稻历史也很悠久,只不过种的地方少而已,但技术比较高超。
此时江南农业技术是非常落后的,不排除有少数先进的地方,但整体仍是「火耕水瓣」,即先放火烧田,把杂草烧干净,将草木灰作为肥源,然后开闸,将水灌入田中,直接播撒稻种。
那么北方人是怎么种稻的呢?长期田间管理,定期锄草,播撒稻种后,等到出秧时节,杂草也一起长出来了一一别小看杂草,这玩意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农人将杂草和稻秧一起拔出来,将杂草践踏入泥水中,任其腐烂,再将稻秧插回去,
达到了一次除草的目的。
邵勋曾在广成泽看过,当时觉得很违和,却又说不上哪里。
后来有一天,猛然顿悟:你这是原地插秧?
他记得没穿越前帮家里种稻,那都是从一小块特意留出的秧田中,取出密密麻麻的稻秧,然后到专门的大田里插秧,为此搞得腰酸背痛,腿还被蚂吸血。
后来有了抛秧技术,则轻松了许多。
你竟然原地拔起稻秧,原地插回去?你竟如此?为何不移栽?
呢,不移栽的原因很简单,一年就种这一季稻,我不搞稻麦轮作,时间绰绰有余,不着急,不需要特别急切地抢农时啊。
后来邵勋建议选一小块养护得比较好的垛田,三四月间育秧,待到五月初冬小麦收获时,秧苗已经长出来了,这时候就可以给麦田灌水,慢慢移栽秧苗进去了,八月就能收。
此谓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但这种农业制度不是很适合北方,只能搞小规模试点,真正较大范围种植,还是到攻取淮南之后了,芍陂、淮南苑有了一定规模的稻麦轮作,接着是蔡洲苑,然后荆州北部也有小范围推广。
怎么说呢,育秧、插秧制度是根本。
三四月间,冬小麦还在地里生长,没完全成熟,这时候便可以在小块苗田中育稻秧。
等到五月初冬小麦收割完毕,灌水泡田之后,便移栽秧苗。因为秧苗较小,且长得密密麻麻,因此移栽到稻由中可以种好几亩。
八月收稻,一年两熟完成。
这种稻麦轮作制度是唐代安史之乱,大批中原百姓南下后,慢慢推广开来的。
晚唐商业大繁荣,未必没有这种让江南农业潜力彻底爆发出来的耕作制度的加成。
羊献容见证了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农业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整个过程,在听到邵勋打算在淮南、江南慢慢普及这种全新的耕作制度后,一时间有些失声。
「你以前说,未来是江南的,我还不信,现在么一一」
她摇了摇头,叹道:「可能世道真的不一样了。」
「有人觉得北地豪族南下是去抢田的。诚然,这没错,可他们也带去了北地的很多好东西啊。江南农业,还是太落后了一些。」邵勋说道。
人为驱动北地豪族南下,搞衣冠南渡2.0。
再提前普及稻麦轮作制度,大幅度减少了农由的空闲时间,提高了农由的利用效率,
不知道会对未来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兴许,江西不用等到唐代才彻底开发出来,荆州不需要等到两宋才慢慢成为熟地,西南地区也不需要等到明清时期才能彻底改土归流,整个历史进程都会加速。
当然,制度变革了,农人还需要适应。
能量是守恒的,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多了,对肥力的消耗就大,他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养护土地。
邵勋不是很懂技术,他只懂经过历史验证的耕作制度。
新的生产制度给你了,配套的肥田技术需要你们自己去摸索。
话说到这里,羊献容基本明白了。
广成泽这些年来就在捣鼓这些东西。
身高体壮的马,还分战马、挽马、驮马三大类,各自要求不一样。
各种牛羊,还要适应各地天气。
奇奇怪怪的蔬菜、果子。
垛田、稻麦轮作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老实说,她都不太想管这摊子事了,反正她是后妃,这些事理论上和她无关,虽然都是孙家、羊家人在具体办事。
想到这里,她又开始逗弄山宜男的女儿,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姨母和外甥女双双被这个男人在身体里下了种子,还生出了孩子,有时候想想,肺一一都要气炸了。
女婴刚刚睡醒,见到羊献容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顿时哭了起来。
邵勋慌忙抱过,轻声安慰,没想到哭声更大了。
正手忙脚乱间,又一辆车停在不远处。
诸葛文彪挺着个大肚子下了车,见到亭中几人时,原本微有笑意的脸立刻落了下来转身就上了车。
羊献容噗一声笑了出来。
石氏心砰碎直跳,低头垂首,恨不得把怀里的孩子藏在草丛里。
「孩儿你也看过了,我带回去给宜男哄。」羊献容站起身,轻笑道:「广成泽那边可将大部分人手发往广陵,淮南苑兴许也能抽调数十人。人家不辞辛劳,为你干活了,总要给点好处。」
「都是长秋你的亲族,自然要大加任用。」邵勋保证道:「去广陵后只要卖力,不出两年,白身者给官,有官身者超摧。」
「你看着办吧。」羊献容无所谓道,说完,又点了点邵勋,道:「好好守孝。」
邵勋无奈地挥了挥手,待其走远后,又看向石氏,道:「文彪九月就要产子了,你是她长辈,本还想让你多照拂下她,现在看来是不成了。黄女宫游仙院还没人住,你明日就搬过去吧,以后就是你的寝殿。」
说罢,亦起身离去。
石氏松了口气,同时喜上眉梢。
她也有自己的独立寝殿了。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