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调动(下)(月票加更3)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315章 调动(下)(月票加更3)(第 1/ 页)
第1315章 调动(下)(月票加更3)
二月初了,上白镇内哀叹之声连连。
初五,镇将薄贯之接到兵部命令,点选精壮步卒三千、骑卒五百,于二十天内抵达幽州。
他立刻召集镇内主要官员开会。
镇副(副将)刘既、长史田材、司马黄淮、户曹参军李楚、兵曹参军田简、田曹参军祁顺、法曹参军田异、铠曹参军郭和等,外加一干成主,总计十余人,吵吵坐在一起。
上白镇传到现在,已然是第二代当家了,比如镇将薄贯之就是薄盛之子。
田氏诸人同样如此。
资格最老的是刘既,他已经六十出头了,名为副将,实际就是个吉祥物,不管事的。
小小一个上白镇,内部也分为多个派系。
薄氏是受到朝廷认可的,世袭镇将,自成一派,
田氏这些年的势力越来越大,隐隐超过薄氏,是上白镇当之无愧的实力派。
除这两家外,刘既、郭和祖上是并州及冀州土人,早年被裹挟着入伙的,而今倒也安心在镇内发展了,他们两家走得比较近,关系较好,隐隐成一派。
至于黄淮,那是已经离任的司马李农的嫡系,与李楚(李农族子)守望互助。
祁顺则是乌桓人,他父亲早年统率并州乌桓一部东进,加入乞活军,后来又吸收了冀州乌桓,实力也不可小。
正所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上白镇便是如此,竟然分成了五大派系、八大家族,互相制衡,内部并不团结。
所以在薄贯之当众宣读了朝廷诏书,要求各成抽调兵马的时候,马上就是好一番争吵长史田材第一个提出异议:「朝廷有诏,我等自当遵从,可为何广宗成足足出兵两千?其他诸成加起来才出兵千五,岂非不公?」
「广宗成人多势众,出兵两千有何不可?」薄贯之问道。
「多是多,可也没多到镇内一半户口。」田材毫不客气地说道。
「你!」薄贯之大怒起身,地一下抽出佩剑,斥道:「汝欲抗命?」
兵曹参军田简也抽出了佩刀,大声道:「将军,朝廷只是让我镇出三千五百步骑,可没说到底哪个成出兵。你安排不公,别人还不能说话了不成?」
「田长史、田参军,过了啊,把刀收起来。」满头白发的副将刘既当起了和事佬,只见他呵呵一笑,又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吵不休。兵部来人还住在馆驿呢,若让他知晓,捅到朝廷去,我等岂非都要受责罚?」
刘既搬出了「朝廷」名义,薄贯之、田家兄弟都冷静了下来。
田简冷哼一声,将刀收起,坐了下去。
薄贯之死死看了他一眼,亦将佩剑收回。
「刘公说得没错。」黄淮摆了摆手,道:「国事要紧,耽误了我等都没好果子吃。这样吧,广宗成出兵千五,那五百人的缺口大家奏一凑,先把朝廷应付过去,如何?」
祁顺偷瞄了眼黄淮。
这厮很明显已经是朝廷的人了。
李农当上了大理寺少卿,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上白镇的影响,黄淮、李楚二人仍然唯他之命是从。
装什么装呢?真以为大家是瞎子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朝廷也能给一个正五品职官,他也不是不可以放弃手下这四千多男女老少。
今时不同往日了,上白镇的官真没啥意思,便是世袭几代人,怕是也不会被人认为是士族,永远会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们,仿佛上白镇从上到下的官都是假的一样。
他默默叹了口气,耳边听看镇内诸将争执不休、讨价还价的话语,心思已飞到了他处。
一直吵到午后,在兵部使者过问下,上白镇内终于定好了各自的出兵规模。
与上白镇类似的还有武强、易京、飞龙山、蒲阳山等镇。
各镇出兵两千到四千人不等,总计凑了二三万兵,陆续发往幽州,主要工作是往北平方向转输、押送粮草、器械,另外就是帮着照料马匹、役畜,甚至还要临时平整道路。
说白了,他们承担的是辅兵角色,至少暂时如此。
******
冀州清河县内,太常卿崔遇之子崔瞻从汴梁回返,与一干叔伯兄弟们商议许久,决定调集崔氏部曲一千,北上幽州。
「朝廷度田甚急,一点情面都不讲,到头来还要我等出兵,喉。」有耆老不满道。
「六叔,话不能这么说。」崔瞻笑道:「此一千部曲转运资粮罢了,不会与贼人争锋「那派些庄客不就好了?」
「慕容氏骑军多,庄客怕是不行,他们不经吓,贼人射一通箭就散了。还是得上部曲,天子也是这么要求的。」崔瞻耐心地解释道。
六叔冷哼一声,不过没再说什么。
此时又有其他人问道:「吴兴郡西南有蛮夷,与我崔氏争地,能不能打?」
崔瞻想了想,道:「五叔放心,天子向重北地士人,若那些山越宗帅后裔真有不法情状,击之可也。」
「如此老夫便没甚话说了。」五叔点了点头,说道。
「其他各家出兵了么?」崔瞻大伯又问道。
「平原刘氏、华氏各出部曲千余,石氏、高氏也差不多。」崔遇说道:「河南大族应该也被规定了出兵员额,都是当辅兵乃至押运粮草的。」
「都只能出动这么些人了啊。」大伯有些感慨:「往昔不拉个三五千人出来,连坞堡帅都镇不住。」
众人亦有同感。
北地豪族实力的下降有目共睹,核心原因便是度田以及因度田而来的下江南。
朝廷给百姓授田,赋役明明白白,如果有选择,普通农户肯定不愿当庄客,毕竟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不是乱世了,无需付出人身自由的代价以及一年辛劳所得大部分来换取安全方面的庇护,故屡有庄客逃亡之事。
清河郡度田之后,相当多的土地连同庄客被清理了出来。
御史大夫山遐数次巡视河北,监督地方郡县出户一一他在江南就干过这事。
因着此事,各家都加快了去江南的步伐,北地本家实力锐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头顶上有这么位天子,过得真是难受。」大伯最后说道。
「大伯此言差矣。」崔瞻说道:「若无今上,河北不是在刘曜手里,便是为石勒所据,他们可未必会给崔氏面子。」
「都差不多。」大伯说道:「今上是给面子,但索要钱粮、征发丁壮的时候,一点不手软,与石勒、刘曜无异,他也就是场面上做得好看罢了,场面下真无太大区别。」
「大伯慎言。」崔瞻忙道:「天子不日即至河北,有些话不能说的。」
大伯再叹一声,闭口不言了。
崔瞻暗暗松了一口气。
河北地近幽州,肯定是要出动大量人马的,不单是豪族私兵,几个军镇也要派遣得力之人,镇兵、私兵加起来怕是超过五万人。
有此五六万众在后方转输,粮道乃安。
当然,他们也不排除要上前线厮杀的可能,甚至会遭遇绕后袭扰粮道的鲜卑骑兵,一切都要看运气了。
崔瞻在清河一直滞留到二月十五日,亲眼看到诸郡豪族私兵带着最后一批粮食北上时,才返回汴梁汇报。
******
二月中旬的平城依旧天寒地冻。
调兵命令已经发出,不过他们这里还没动静。比起幽州方向,草原上没有大队人马转输资粮,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牛羊大军。
二月十八日,云中太守(原云中尹)王昌下令在乞伏袁池东北修建草料场、牲畜栏。
这不是什么大工程,征发人丁之后,差不多四月初就能修建完毕。
到了那会,并州一带会有大量牲畜被驱赶过来。
阴山以北牧草返青稍晚,所以需要先用预存的草料乃至并州输送过来的杂粮喂养一段时间的牲畜,尽可能令其长。
待到五月牧草长得差不多了以后,再驱赶数十万头牛羊,浩浩荡荡东行,「兵」分数路,由老弱妇孺在后方边放牧边前进,平城侍卫亲军一部及各部征集的精壮在前方开路,
先向东进入宇文十二部的草场,与其合兵一处,自西向东翻越大鲜卑山,沿着当年宇文氏骑兵进攻慕容鲜卑的旧路,一路攻伐过去。
他们这一路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十万众,仿佛「武装迁徙」一般,带着马车、帐篷、
牛羊、战马、弓刀,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去。
按照目前流传出来的消息,单于大都护邵慎是此路统帅,大梁朝廷的骑军很可能也会大部加强过来,外加单于府辖下的兵卒,总计二万精骑,带着数万草原牧人轻骑兵,从慕容鲜卑西北方攻过去,与幽州方向杀过来的大军会师于柳城、棘城。
在王昌看来,慕容鲜卑固然能打,恐怕也架不住这般四面围攻之势。
如果高句丽再从后方出兵,辽东郡方向的慕容仁坚持住并牵制一部分兵力的话,慕容真的挺难的,要有多神勇才能击退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方向的围攻?
各个击破?四个方向都有大量骑兵,还有攻城略地的步兵,难喽。
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慕容氏就不该硬顶着。
梁帝邵勋若来一招分化瓦解,招降纳叛,自己人心就乱了。
他最喜欢的就是这招。
二月下旬,各个方向的消息逐渐汇总于汴梁。
刚刚给八皇子、蜀公邵厚办完婚礼的邵勋,也准备正式东巡了,第一站:济阴。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