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夜谈雪莲会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43章 夜谈雪莲会(第 1/ 页)
第443章 夜谈雪莲会
不料此地白天路上少有行人,到了晚上,这间破败的驿站却陆陆续续来了六个人。
林觉和狐狸算是一个。
一对官吏和仆从。
一个年轻书生。
一个中年商人。
一个打扮不错的老者。
虽然都是陌生人,在这年头,防人之心不得不有,大家有意分开坐,可这驿站的客堂就这么大,坐这么多人,还有两扇窗户关不好,不断侵来风雨雷光,要想身上不湿就必须得避开,就更拥挤了。
如此互相防备,除非夜里不睡,否则必要性实在不大。
还不如大家聚在一堆,一起防贼,
很快便传出一道声音:
「诸位都是来避雨的,相逢也是有缘,不如坐在一起,点一堆火,互相取暖,合力防贼,共度长夜,如何?」
是那名看着像是官吏的人。
话语一落,年轻书生就猛地赞同:
「甚好!甚好!」
其他几人也都没有意见。
坐在一起,点一堆火,不仅可以合力防贼、取暖祛寒,还可以防止妖鬼。
年轻书生似乎胆小,最为勤快。
众人很快在官驿中搜集了一些柴禾,就在客堂中间堆在一起,点起火堆,又约好晚上休息之时,若是发现有人是贼,欲行不轨之事,必须大声喊出来,提醒所有人。
林觉自然也坐了过去。
若不过去,怕要让他们提防自己一夜,又要担惊受怕一夜了。
而这时才有人看见,林觉穿着一身道袍不说,身边竟还跟着一只看着颇为不凡的白狐。
「这——..」
书生立即指着一人一狐,面露惊容。
「它不伤人。」
林觉微笑的看着他。
狐狸也严肃的与他对视。
「道长是从秦州过来?」中年商人问道。
「正是。」
「难怪!听闻如今京城养狐成风,秦州道人都以带一只白狐为风尚,道长也应是效仿吧?」中年商人一边说着,一边仔细打量扶摇,「道长这只白狐品相颇为不凡,应该花了不少钱吧?」
「捡的。」
「哈哈—」
中年商人笑而不语。
那名官吏打扮的人见状,率先拱手说道:「在下盛宇清,这是跟随我多年的老仆,叫周六,诸位既然在此相逢,何不留个名姓呢?」
「哎呀,失礼了,失礼了!」书生连忙回礼,将头低得很低,「小生齐高,
有礼了!」
「在下卢亦辰,原是走商的。」中年商人说道。
「老夫马伯恩,家就住当地。」老者说道。
「在下林方觉。」林觉也笑着说。
「没想到白天一路过来,路上都没见着什么人,到了晚上,居然,居然遇见了几位同行人————」书生明显害怕。
「这很正常。」官员说道,「以前人们都在白天赶路,是因夜里看不清,害怕撞到妖鬼,可是如今这个世道,人心已经比妖鬼更可怕,在天要黑的时候出门、在夜里赶路反倒更安全了。」
「是啊,毕竟遇到妖鬼,无非被吃掉,遇到山贼土匪,可就不见得了。尤其是妇人家。」老者悠悠的点头道。
「诸位都是去做什么的?」书生又问。
「我等是去前方昭俊县赴任的。现在世道真是太乱了,几个月前,大足攻破了昭俊县,烧杀抢掠,城中官员也死了不少,上个月叔先将军魔下的军队收复了昭俊,便命在下前去填补县中主簿一职。」官员说道,「本来以为不远,结果不慎遇此骤雨,不得不来此躲避。」
书生听了,连连点头。
「我以前是走这条路的行商,经常从这里走,有朋友就住在前面,我去看望一下。正好他还欠我一笔债,顺便去收了,不然怕是再等十年都不敢走这条路了,也更收不回来了。」商人说着,仰头看这驿站,「就像这间驿站,我前几年每年从这里路过,它都好端端的,去年从这里走的时候它也还在,今年再来,没想到就空了。世事无常啊。」
书生点了点头,又看下一个人。
「呵呵,小书生莫要害怕,老夫有个女儿,嫁到前面,前些日子托人带信来说,生了个大胖小子,因此去看望她一下。这条路上有山贼,白天从这里走不安稳,老夫年纪大了,胆子也大,对路也熟,便从晚上走。」
书生看向了林觉。
「我?道人一个,游历天下,遍访名山,去关外转一转。」
「这个世道,道长没有要紧的事,居然敢出关去?」书生惊讶了,明显起了几分防备。
「正是啊。」
林觉笑呵呵的看着他。
「这.」
众人都看林觉,却也没说什么,只在心中多留一分防备。
「你呢?」
众人又都看向书生。
「哦,小生本是陇州人,有个表叔父在北边从军,当了将军,前些日子写信来说,要我去他军中做文书——-唉,说来不怕大家耻笑,小生一直在家苦读,却是未得半点功名,如今,呵,大家也知道,咱们这的人要想科举,要么得等下一朝,要么就得叔先将军兵败后了。而我一直待在家中也不是个事,这才答应下来,冒险过去。」
「都难啊—」
火堆旁传出一声叹息。
火焰烧出啪声。
千坐着也不好,干脆闲聊起来。
「如今这边打仗打得怎么样了?」商人问道。
「唉,本来叔先将军都要打进京城了的,结果不慎失利,兵锋受阻,后来大足人又趁机南下,侵城掠地,将军腹背受敌,前几个月,魔下又有一路旗帜居然叛变了,将军平息他又用了不少精力。」官员叹着气说,「还好出了个罗将军,
勇猛无敌,用兵如神,势不可挡。」
「听说、听说那罗将军是叔先将军的女婿?」书生也开口道。
「没错!」官员答道。
「我也这么听说。不过那叔先将军生了十多个女儿,又有十多个千女儿,全都许配了出去,他的女婿可多得很。」商人说道。
「这就莫要妄议了。」官员连忙制止。
「但愿这仗早点打完———」老者的话不多,听到这里,才摇头叹息一句,「自古以来,但凡打仗,武人都去封侯了,文人都去当宰相了,最苦的还是咱们这些老百姓啊。」
「我倒是愿意叔先将军获胜,这样一来,咱们西北的子弟也算翻身了。」商人开口道。
「是极了!」
书生连连赞同着道。
因为几人说话都很正常,除了那个道人以外,其他人来此的目的也都说得过去,再加上行为举止,交谈间心有所感,他也慢慢放松下来。
「此前叔先将军大军南下,都说势不可挡,是怎么被挡住的?」
「听说啊,乃是一个原先寂寂无名之辈,在城中都不是知县,偏偏就拦住了他,唉你说这天下纷争啊,有时真是有几分玄乎,也弄不好哪里就蜗居着一个龙虎豪杰,只是盛世显不出来罢了———」
众人聊起了天下大事。
他们有的是当地人,有的与北方军中有些关系,有的自有听闻见识,你一言我一句,不论讲得有几分可信,也拼凑出了如今的天下之景。
又因这里乃是路边驿站,深夜雷雨,讲着讲着,就从天下大事偏到了妖鬼神仙故事上。
由那商人率先开始:
「此前路过秦州,倒听说秦州近些年来出了很多妖精鬼怪和神仙的事情,最严重的一件,说是秦州东北几座城都陷入了地下,很多高人都去了那边对付妖怪,神仙也从天上下界,这才将之除了。」
「这世道妖精鬼怪本来就多。」官员说,「我前不久就才遇到过一件。」
「什么?」
众人都很感兴趣。
林觉也将目光投了过去。
就连趴在他的身边、已经昏昏欲睡的狐狸也睁圆了眼睛,看向这人。
「之前我住在青州,有一段时日心中浑浑噩噩,不知是不是撞了邪,于是就去我常见的一座道观里烧香礼神,结果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的道长,与他相谈。不曾想和这道长聊了几句,居然豁然开朗。」官员说道,「不过我之后再去这间道观的时候,却发现这间道观里根本就没有这位道长,而且那段时间也根本没有别的道长来做客。」
「那是神仙?」
众人纷纷猜测着道。
「我也不知道。道观也没有和他长得像的神像。」官员摇头,「倒是道观后面有着一方坟墓,说是以前道观里的一位道长留下的,坟墓前面的石碑上也没写名字,只写了一首诗,那首诗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官员说完,稍作沉吟,便摇头晃脑的念道:
「故人何在?仙道哪里?心事谁同?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大概是位老道人求仙问道,蹉跎半生,弥留之际留下的,唉,令人晞嘘。
」
林觉听了这个故事,来了一些精神「我倒听说,鬼神本质相仿,哪怕这是一位鬼,既然能与足下答疑解惑,助足下摆脱迷茫,倒也不必管他是不是鬼了。若在感激之时,在他坟莹前为他上一香,上香之时,将他当做神仙也无妨。」
官员一听,肃然起敬,转头对着林觉行礼。
其余几人也都多看了林觉一眼。
「这类事情,老夫也曾遇到过一些。」那名老者开口,「年纪大了,总会遇到不少鬼怪。」
众人便全都看他,洗耳恭听。
「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人,就住在老夫的隔壁,我们村酿酒很出名,家家都富贵,尤以他家最为富贵。
「有一天他从城里回家,出城没多久就遇见一个妇人向他请求,说要搭车,
那人就答应了。
「然而上车走了十里,妇人却对他说,我其实是个鬼,奉另一个鬼的命令,
去你家害你的。不过你让我搭了你的车,路上一番谈话,我觉得你是个好人,不愿加害你,所以才将这件事告诉你。
「那人立马求情。
「妇人就对他说,让他快点回去,带好财物搬去城里,她在后面慢慢的走。
务必在正午之前搬走,城里有城隍,她这种小鬼进不去。
「那人就回去,带上所有财物,叫上家眷,搬到了城里去。结果就在正午,
他家的房子就垮塌了。」
众人一听,都引以为奇。
林觉也若有所思。
接下来便轮到了书生。
书生见大家都在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小生年轻,见识浅薄,所知道的这类事情不多,不过也愿意讲来为大家取乐,打发夜里时光。」
说着看向众人:
「诸位可知,出关不远,有座天山,天山上有神仙妖怪,又有千年的雪莲传说每五十年都开一次雪莲会?」
林觉听闻这话,立马略微坐正了。
狂风吹雨,雷霆闪光,几人围坐废弃官驿之中,对着火堆讲着故事。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