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刷熟练度ing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270章 刷熟练度ing(第 1/ 页)
第270章 刷熟练度ing
在秦淮挨家挨户的拜年送汤团之下,整个秦家村都吃上了汤团。
四喜汤团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响彻整个秦家村,就连牙牙学语还在啃手指流口水的小孩,都会拍着手开心地嚷嚷四喜汤团。
作为回报,秦淮收到了来自村民们的一叠红包,每个红包的钱不多,基本都是5块、10块,偶尔出现一个塞20块巨款的。
钱不多,但量大呀!秦淮送完汤团回家数红包的时候,秦落也从玩的好的小姐妹家里玩回来了。秦落拿着12个红包开心归来时,看到秦淮面前的两大袋红包时的惊呆了,脱口而出的第1句话是:哥你在哪儿买的红包?
然后兄妹俩就一起数红包。
秦淮喜提2655元现金。
都是零钱,可以留着在村里的小超市买食材。村里已有一家名为小超市,实则小卖部的店,是村长的大儿媳开的,什么都卖,主要卖生活用品和调味料。
往年秦淮过年在家做点心,都是拜托村长儿子帮忙采购食材,他家有面包车,买货方便。
美好的年三十,就在送汤团和数红包中度过了。
初一的早上秦淮是被鞭炮声吵醒的,一看时间发现也不早都七点多了。拉开窗帘往外一看,一地碎红,得亏秦淮睡眠质量好,是睡到会被吵醒的时候才醒来。
不然以地上碎红的厚度来判断,睡眠质量差一点的,今天早上4点差不多就该起床了。
打开窗,满满的硫磺味。
嗯,是过年的味道!
秦淮默默把窗户关上,对着窗外的晴天伸了一个懒腰。没穿昨天的红彤彤、毛茸茸套装,那衣服除了喜庆外没什么用,穿在身上不方便干活。
昨天年三十,需要穿得喜庆些,加上工作任务也不是很重牛刀小试罢了,什么工作服都一样。
今天不一样,今天是初一了,是正式刷熟练度的日子,可不能马虎大意,得换上正经的工作服。
秦淮把黄记的工作服从行李箱里拿出来,大小合适,剪裁得当,版型正好,胸口还绣了名字,是黄记后厨的正式工才能拥有的衣服,学徒都没有。
拿上手机,推开房门,小秦师傅在大年初一闪亮登场!
“哥,新年快乐!早饭已经好了在锅里,奶奶把昨天没吃完的鸡汤面和三丁包热了,王婶一大早就来了,见你没醒送了鸡蛋又回去。王婶煎的荷包蛋可好吃了,我都吃了三个了!”秦落探头道,手上端着大海碗,碗里全是长寿面。
秦淮去屋外洗漱。
秦老爷子家虽然建了现代化厨房,但是家里没有洗漱用的洗脸池。早上要洗脸刷牙都是拿盆接水,拿着杯子和牙刷到屋外洗漱,美名其曰早起呼吸新鲜空气。
秦落端着碗跟在秦淮后面。
“哥,你今天做什么点心啊?今天一大早大舅、二舅、三舅、小舅,大姨、二姨、三姨、小姨就打电话来拜年了,商量什么时候来我们这儿,两两来分四天,不然人太多了点心不够分。”秦落话音刚落,秦从文就打着电话从边上路过。
“二舅新年快乐呀!明天表哥他们过来给我妈拜年?明天不行,明天不行,明天淮淮他亲大舅、亲二舅得来。今天?今天更不行了,今天都是村里人互相走动的,好几个叔叔不都在村里吗?”
“淮淮醒了呀?锅里有昨天剩的面条,赶快吃,落落想吃你奶奶都不让。”秦从文抽出嘴关心了一下儿子,接着婉拒,“对,淮淮刚醒,昨天做点心累坏了。”
“四喜汤团。你也听说四喜汤团了?都传到你们那儿去了?!他二舅公哦,我跟你说……”秦从文打着电话越走越远。
秦淮默默吐掉嘴里的漱口水,瞥了一眼秦落手上端的大海碗,问:“所以现在大致是什么安排?”
秦落掰着手指开始汇报工作:“和往年一样,舅舅和姨他们肯定是要优先安排的,初二到初五的时间都留给他们。”
“今天早上姑姑打电话来说,何成的堂哥初八要出国,想让他在出国前吃点好的,所以奶奶给他们家那边插队排到了初六。”
“堂伯他们安排在初六到初十。”
“舅公他们你知道的,奶奶看他们超级不顺眼,排在初十一到十三。二舅公担心时间太晚了你不愿意做点心分不到东西,一大早就打电话给奶奶,奶奶没接,现在又打电话给爸,想往前挤挤。”
秦家虽然直系亲戚不多,但旁系亲戚数量夸张。
秦淮的外公和外婆在赵蓉收养秦淮前就已经去世,赵蓉上面足足有4个哥哥和4个姐姐,她排老九。
秦淮一直到偶被赵蓉和秦从文收养的第2个年头,才认全自己的舅舅和姨。秦淮的大舅比赵蓉足足大22岁,秦淮第1次见到大舅的时候以为是外公,要不是赵蓉介绍得够快,阿公两字差点就叫出口了。
秦老爷子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早已去世,姐姐嫁到外地,两个侄子都在本村,秦淮昨天上门送过四喜汤团。
秦奶奶那边的亲戚就多了,秦奶奶是大姐,下面足足有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除了秦淮的大舅公10多年前因病去世外,其余的都还健在。
不过秦奶奶和这些弟弟妹妹的关系普遍都不好,据说是因为秦奶奶年轻的时候是长姐要养家,性格风风火火,手段雷厉风行,对弟弟妹妹的管教很严格,让不少弟弟妹妹对她心生怨恨。
后面秦从文和秦秀丽多年不孕,在背后蛐蛐最多的不是村里人,而是秦奶奶的亲弟亲妹。那时候秦奶奶还是泼辣的性格,从不忍气吞声,直接打上门去,差点断亲。
这些年秦奶奶除了和大妹小妹走得比较近外,其余的弟妹没什么走动。在秦淮技惊四座之前,秦奶奶的很多侄子侄女甚至过年都不来给她拜年,后面就算上门拜年也排不到初九以前,只能拎两箱奶换两斤素包子。
至于为什么过年的时候不是秦淮去舅舅和姨家拜年,而是舅舅和姨们上门来秦淮家拜年……
赵家人表示他们赵家有赵家的节奏。
小妹一家过年忙,没有时间上门拜年,哥哥姐姐们迁就一下小妹,去小妹家拜年怎么了?
“哥我跟你说,今天早上我听爷爷奶奶说二舅公他们家……”秦落迫不及待地分享起了刚听的八卦。
秦淮津津有味地听着,边听边盛面,兄妹俩端着面条坐门口,一个讲一个听。
秦淮有的时候都觉得,他这么爱听八卦,在黄记交流的时候那么喜欢在工作的时候听董仕讲八卦是有原因的。
家里亲戚太多了,亲戚多,八卦就多,拜年的时候又会互相走动,把积攒一年的八卦四处传播。
往年一到过年的时候,秦淮在厨房里做点心做到腾云驾雾,秦落在外面听八卦听得瞠目结舌,听得差不多了就窜进厨房里给秦淮讲,让秦淮在腾云驾雾的同时瞠目结舌。
吃完早饭,王婶又来了。
来上工的。
见王婶这么有工作热情,秦淮非常感动。秦淮是早就打算在过年时候重点练四喜汤团的,食材早就准备好了。
王婶菜刀一拿就开始剁肉,秦淮锅一烧热就开始熬糖。很快,昨晚boss直聘的村民们纷纷到齐,各司其职,配置比年三十那天要高很多。
烧火的都不是三姑婆和六姑婆这种远房亲戚,是村里公认的烧火能手,专业烧火员。
一批又一批四喜汤团诞生。
经常做点心的人都知道,如果只做一样点心,那么制作的速度可以非常快。
很快,第1个装四喜汤团的大盆满了。
第2个也满了。
眼看第3个盆也满,秦淮抽空对外面吼了句:“奶奶,家里来客人了吧?别让客人空手回去,给大家装点汤团带走呀!”
这句话是秦家的暗号,表示秦淮已经做够预估的量,多出来的可以分给上门的幸运邻居。
听到汤团二字,幸运邻居们差点激动得叫出声。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人要问了,秦家村的村民不是昨天晚上都吃过四喜汤团吗?不至于这么激动吧。
是这样的,大年初一是村里人互相走动,这个村里人的范围很广,不光包括秦家村的,还包括隔壁村的、隔壁的隔壁村的、隔壁镇的、同一个县的,只要想走都可以是村里人。
秦老爷子和秦奶奶都有兄弟姊妹,他们的父母也都有兄弟姊妹真的论起来,能说清楚关系的亲戚简直不要太多。
这些亲戚们比不得舅舅、姨、姑、堂叔、表舅这些近亲有底气,不光可以上门拜年,还能预约拜年上门吃饭。但真的论起来也算是亲戚,提两箱奶、一包干木耳,上门走动一下也说得过去。
大年初一就是秦老爷子和秦奶奶专门留给这些远房亲戚们走动的,不保证能分到点心,但是不上门一定分不到。也不图对方上门带的礼品,往年秦老爷子和秦奶奶还愿意收点水果,今年家里的水果太多了都不想收。
一位秦淮的前两年提水果上门都没有赶上好时候,没捞到点心,只得到了一箱用作回礼的奶,今年提水果上门发现秦家人是真的不想要水果的本来已经绝望,在心里偷偷流泪的不知名的远方亲戚,在听到秦淮的话后留下激动的泪水。
家人们,努力是有回报的,坚持是有作用的!
他就知道,哪怕他只是秦淮的二堂伯老婆的堂哥的表弟的舅妈家的儿子,真的论起关系都不知道自己该是秦淮的什么亲戚,但是因为就住隔壁村离得近,所以每年大年初一都能上午来秦家拜年,这几年坚持提水果上门,哪怕其他人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谁也提水果上门是有用的!
四喜汤团,这不就赶上了!
上午11点去秦家拜年,就赶上了四喜汤团大放送的消息轰动了秦家的远房亲戚圈。
往年,就算大年初一有少数幸运儿能分到带走的点心,那也通常是在下午。
很多人是早上吃了早饭提东西出发,然后一直唠嗑,唠到下午。
人太多了就出去唠。
只要是稍微沾亲带故不太离谱的,秦家都会管俩包子,总不能让人家大年初一拜年饿着肚子回去。
那位不知名亲戚之所以前两年连包子都没捞着,是因为实在是有点太不沾亲带故。
结合昨天晚上的四喜汤团,全村送的消息,很多住在附近的人都嗅出了今年的不寻常。
附近村子的人立刻行动起来,根本不打算来秦家凑这个热闹的大年初一无事可做的人家,都在家里寻觅起适合上门拜年的礼物。
反正没事干,不如过去碰碰运气。
见来的人多了,想着反正家里是大锅,大锅煮四喜汤团很方便。做四喜汤团虽然主要刷的是调馅熟练度,但是煮四喜汤团也是能刷火候熟练度的,汤团包久了也得煮几锅换换心情,秦淮干脆煮了两大锅直接分给来家里拜年的远方亲戚。
家里碗不够没关系,去村里借。
大年初一提着本来是买给家里孩子吃的旺旺大礼包,临时起意来秦家拜年,一进门就发了一碗四喜汤团,一碗四颗满满当当,一口下去只觉得好吃到当场升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算哪门子亲戚,只是单纯住隔壁村的村民震惊了。
原来,这才是过年的感觉吗?
村民没想到自己都47了,还能体会到小时候大年初一去别人家拜年,被家里富裕的热情村民塞了一把花生的喜从天降的感觉。
村民看着院子里院子外,齐齐端着碗边吃边聊天,吃完了还依依不舍的喝点汤团汤的人,只觉得今天真是热闹的大年初一。
真是来对了!
“吃完了碗放这里啊,不要乱放。”邻居家的婶子也给自己找了活干,顺便给自己家的几个孩子找了活干——
刷碗。
这可是个好活,今天晚上全家人晚饭的四喜汤团就指着孩子们刷的碗了。
村民端着碗,也不知道该找谁聊天,就找一个说话声音最大的往他边上一站,开始听八卦。
他前面站着一个明显在读书的小丫头,手上端着大海碗,听得特别认真。
屋子里,秦奶奶拿着清点的小本本走出来,抓住一个她认识的真的是远房亲戚的远方亲戚:
“秀萍呀,你跟后面来的人说说,让他们不要再带水果来了。今年家里真的有好多水果吃不完,淮淮有个朋友寄了几十箱水果过来呀。”
“只要不是水果什么都行。”
“对了,认不认识会剁肉的,介绍两个。淮淮那边帮工又不够了,介绍费两袋汤团。”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