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排行榜
首页
阅读记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1章 ,文学交流,心已飞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511章 ,文学交流,心已飞(第 1/ 页)

    第511章 ,文学交流,心已飞
    金庸是个爱书之人,藏书更是多,见到李恒小小年岁就有一屋子图书,被惊讶到了,
    他本能地问:「这些都是李先生买的?」
    李恒如实回答:「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托我师哥他们买的。」
    金庸问:「我能看看吗?」
    李恒笑着道:「都是一些文史类普通书籍,请随意。」
    金庸同样身为作家,通过各种方式才获得拜访李恒的机会,能参观书房的机会,如今好不容易来了,碰到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太客气。
    他立在书架前,先是气定悠闲地对着满屋子书籍又细细过目一遍,随后手一伸,掏出感兴趣的书本翻了起来。
    金庸在翻书。其秘书则拿着相机为他拍了几张特写照,记录此行的言行举止。
    李恒没去管,随老先生折腾,请廖主编和余老师坐下后,三人面对面优哉游哉地喝着茶,十分惬意。
    大约半小时后,金庸突然转身问李恒:「我观很多书都做了笔记,写了感悟,这屋里的书李先生都读过?」
    那不是废话嘛,老子每天都要看书的,有些书甚至是老家搬来的,日积月累下来不说全部,当相当一部分还是翻过的。
    李恒回复:「还好,有些看过,有些是用来查阅写作资料的,还有些是我将来打算看的。」
    金庸问:「这里一共有多少藏书?」
    李恒回答:「大概1400多本。」
    金庸先生顿了顿,心生倾佩地感慨道:「了不起!来之前我以为李先生是个小老头,
    至少也是上了年岁。
    在校门口初相识,李先生的年岁震碎了我的传统观念,认为李先生是个写作天赋超群的天才。
    而直到翻阅了这些图书,我才明白李先生在勤奋上远远超出了我,我自愧不如。」
    李恒内心得意,面上却平和地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五四运动以后,近现代有许多小说家是用中文写外国小说,而查先生则坚持用传统形式写中国故事,雄厚的文化底蕴远远超出了武侠作品形式。
    我一直觉得,您的作品艺术结构不只是东方的,还继承了五四后新文学的创作手段。
    作品不仅有娱乐性,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这背后的艰辛和卓越常人无法理解,在这点上,值得我们广大同行学习。」
    金庸夸他才情天赋满满,夸他勤奋。
    李恒则反过来夸他开创了新形式,把武侠小说写出了新高度,写出了文学艺术。
    都说人敬我一尺,我则敬你一丈。
    金庸写了那么多精彩的武侠小说,背后更是有过亿的书迷力挺,本该是春风得意。但现实却是,总有一些文化名人以通俗小说去批判他,批评他的作品只是一味取悦大众,只有粗浅的娱乐性,不入流。
    这是金庸先生心中的一大痛处,
    如今听到李恒这么夸赞他,金庸心情立马大好,一时间笑容溢满了整张脸。
    要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啊,是写出过《活着》、《文化苦旅》和《白鹿原》的超级牛人啊,其话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重?只有他们这些拿笔杆子的人才明白李恒的伟大。
    短短几句话就把金庸先生的情绪调到了最高处,
    金庸开心地坐过来讲起了自已接触《白鹿原》的经历:「上半年,我忙完工作后,就电话问居住在羊城的一多年好友,问他内地文坛的情况?问内地有没有出版什么好的书?
    值得一看的书?
    当时好友就非常隆重地向我推荐了《白鹿原》。
    他向我介绍说:良镛,你运气好,现在问的恰到时候,其他书可以不看,但近期新出版的一本书非常有必要看看。
    这是一本史诗级的文学作品,作者对民国时期乡绅群体的写法有着全新突破,把白嘉轩这位乡绅写成了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为民请命、受到乡亲拥戴的正面典型我当时一下子就来了兴致,要他收集整齐《收获》杂志期刊,邮寄给我。
    我读完第一遍时,感觉特别棒,从书里悟出一个道理:低谷时,不弯腰,恪守道德底线,是品格的力量;顺境中,不骄不躁,低调做人,是一种格局。
    意犹未尽,于是我马不停蹄读了第二遍。
    等第二遍读完,我豁然开朗,惊出一身冷汗,我替这位作者担忧,这作者胆子真是大哎!」
    书房诡异静了几秒,稍后大伙会心笑了。
    李恒笑道:「查先生,这书您看懂了。」
    金庸颌首:「《白鹿原》真是一本好书,百年难得一见的经典,李先生大才,我读完第三遍后,就有一种直觉,它会拿遍内地所有大奖。」
    大奖?
    《活着》只有口碑,没有奖项。
    《文化苦旅》口碑一如既往的好,目前也还没拿奖。
    现在不论是《收获》杂志也好,亦或是廖主编,还是余淑恒,都希望《白鹿原》突破桂桔,既有口碑,又能拿大奖。
    甚至在一定程度,余老师和廖主编希望他获奖的心思,比李恒本人还要重。
    廖主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李恒是《收获》杂志的扛鼎作家,过去两年,几乎是他一个扛着《收获》在前行,在销量上力压《人民文学》连续11期保持全国第一,这让社里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跟看吃了一波大红利。
    也让杂志社所有人都对李恒产生仰慕之情。
    毕竟,能以一已之力压倒过去独霸业界的《人民文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
    过去从没有人想过,但李恒却完成了,不仅震动文坛,更是让整个文学界都刮目相看,对他保持一种崇高敬意。
    不论是友好的,还是敌对的,至少在市场销量这一方面,大家都对作家十二月心服口服。
    而余淑恒就不用谈了,《白鹿原》她几乎是全程陪同的,因为爱,她比谁都更希望李恒站在文坛最高峰。
    《白鹿原》是一部关于男人野心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女人命运的悲壮史。就像金庸读了4遍一样,每多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着《白鹿原》这个话题,李恒和金庸交流了许多心得和感悟,尤其是这位老先生似乎非常喜欢这本书,经常把李恒吹得飘飘然。
    正所谓来而不礼非往也,当《白鹿原》聊到一定程度时,他适时把话题引向了武侠小说。
    由于两人太过兴奋,还像武侠高手一样,还为金庸武侠中的武功和高手排起了名。
    李恒道:「查先生的所有武侠作品我都看过,我个人认为,《太玄经》和《易筋经》
    是神话级武功,突破武侠框架,近乎仙人功夫。其次才是《葵花宝典》、《九阴真经》、
    《九阳真经》、《北冥神功》和《独孤九剑》等等这一类的绝世级武功,它们达到了武侠界定的天花板,却没有突破到另一个层次—”」
    廖主编和余淑恒、以及秘书都十分意外,一开始他们几个以为李恒只是提前做了些准备,一开头才有商业互吹的一幕。
    但随着李恒把所有武侠功夫如数家珍地说出来,且对某一部武功的特点进行解析时,
    他们才意识到,李恒并不是胡乱吹吹而已,而是真心有看过,有总结过。
    金庸自然也洞悉到了这一点,仿佛找到了知音,更是喜出望外地说:「李先生好眼力,这神话级武功用词新颖,别具一格,比我总结得还到位。我最近正在对这些武侠小说进行审改,到时候改完寄给你试读,还希望李先生不辞吝惜、多多指出不足之处」
    这意思是,要参考他的意见进行修改武侠小说咯?
    勿怪金庸多想,见他说得条条是道,甚至在内心产生这样一个念头:若是眼前这位想写武侠小说,估计会比他写得更好,更有水平。
    这也是金庸萌生出邀请李恒一起修改小说的思绪来源。
    李恒作为一个两世为人的老油条,自然听出了其话里深意啊,内心怡然自得。
    那是,也不想想哇!
    老子可是经历过后世玄幻修仙小说薰陶的,提出一些别开生面的观点不是特别正常嘛,不是手拿把捏嘛,简直信手拈来,不要太容易。
    不过李恒眼里的正常,在金庸这里却惊为天人,好似很多东西在脑海中「崩」地一下全打开了一样,一瞬间有了许多灵感。
    话题多,谈兴浓,从《白鹿原》到武侠小说、再到玄武门之变和唐朝疆域扩展,两人几乎是无缝连接,滔滔不绝,口水都快说干了。
    不经意间,两个半小时就过去了,若不是后面秘书提醒他们,11点在相辉堂有新闻发布会,他们还能聊,还能胡吹海侃。
    还不会停止。
    李恒看看手表,有点儿憎逼,说好的11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呢?
    现在都11点半了!
    奶奶个熊的,那些记者估计都等得不耐烦了吧,估计都在心里骂娘了吧。
    李恒下意识看向余淑恒。
    余老师微不可查地点点头,意思是告诉他:不用担心,一切有我,不会出问题,
    不出问题的意思是:那些记者不敢乱来,新闻报道不会乱写,她会打点好一切。
    见状,李恒悬着的心放下来了,今天可是大日子唉,不能打马虎眼,好在有余老师为自己兜底,他才敢这样肆无忌禅。
    说到兜底,他瞅眼余老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好似已经方方面面渗透到自己生活工作里面了,每逢大事都会本能地想到她。
    呼!
    思及此,李恒猛地打一个激灵!
    余老师在温水煮青蛙啊,自己就是那只青蛙,等到反应过来时,已然十分享受她的存在了。在某一方面,已然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了。
    接收到李恒的幽怨眼神,这一刻,余淑恒仿佛读懂了他的内心一样,清润一笑,嘴角不着痕迹勾了勾:小男人,你跑不掉的。
    金庸先生一行人是吃过早餐来的,现在还不饿,说是陪他先参加完新闻发布会,再回来吃中餐,吃大餐。
    从书房出来,李恒在一楼沙发上见到了巴老先生和小林姐,旁边还有麦穗和周诗禾在陪同。
    李恒三两步疾走过去,热情洋溢喊:「老师,小林姐,你们来了。」
    巴老爷子含笑站起身,轻轻拍了拍他肩膀后,就与后面的金庸寒暄问候去了。
    李恒问小林姐,「小林姐,饿不饿?」
    小林姐说:「还不饿,我们先陪你去相辉堂。
    「矣,好。」
    李恒应声,然后转向周诗禾和麦穗,「穗穗、诗禾,今天辛苦你们了,要等会才回来吃中饭,你们要一起相辉堂看看么?」
    麦穗和周诗禾互相看一眼,同时起身。
    从26号小楼出来,快步行到相辉堂时,金庸先生悄悄对秘书感叹说:「此行不虚,收获良多,李先生多智博才、学富五车,我不及矣。」
    秘书全程听了两人的文学交流,确实感受到了李恒的智慧和博学,她十分震惊,无法想象19岁的年纪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
    哪怕是从娘胎里开始看书,也做不到这种罕见的程度吧?
    见到李恒前,秘书相信世界上有天才,但觉得那些天才也主要是靠勤奋。
    但见到李恒后,有那么一瞬间,秘书觉得世界上也许真的有生而知之之人。
    见秘书看着李恒背影,若有所思。
    金庸顺口问:「在想什么?」
    秘书脱口而出:「我对他十分好奇,萌生出想到他身边做事的想法。」
    秘书的身份可不简单,毕业于香江大学,后面又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回来的,
    一直在帮金庸打理《明报》以及一些商业方面的事情。
    对外说是秘书,其实亲近金庸的人都明白,这是一位代理人,平素很多事情都是她在做决定,只有重大事情才会由金庸亲自定夺。
    就是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现在却突然说想离开。
    换谁都会发蒙啊,换谁都不会高兴。
    但金庸只愣一愣,并没生气,稍后慈祥笑笑,「有那位余老师在,李先生身边可能并不缺人。」
    秘书说:「不,他缺人。」
    金庸看她眼,又看她眼,沉思半响道:「你若是真想好了,我可以替你跟李先生说一说。」
    这下子轮到秘书错了,「您愿意放我离开?」
    金庸目视前方说:「改革开放后,内地日新月变,发展很快,我老了,你再呆我身边不合适,限制了你的能力,你应该有更好的舞台。」
    秘书沉默,过会说:「容我再想想。」
    再想想?
    金庸清楚,这位共事7年的秘书留不住咯,要飞咯。
    ps:先更后改。
    昨天虽然只更了一张,但也是有一万多字啦,后面由于要授一授接下来百万字的细纲,就没更新了,抱歉啦。
    截止本章,已经更了10万5000多字,其实还算过得去了,后面继续努力,争取多写点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友们都在看

沧元图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4-19 04:16:12

最新:完结感言

伏天氏

作者:净无痕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8-09 12:49:49

最新:第2723章 成魔

大道朝天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

更新:2020-08-21 20:31:55

最新:后记(窗外的湖)

元尊

作者:天蚕土豆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1-30 22:48:49

最新:完本感言

天下第九

作者:鹅是老五

分类:修真

更新:2021-02-21 15:01:24

最新:新书《弃宇宙》发布

三寸人间

作者:耳根

分类:修真

更新:2022-06-01 04:27:12

最新:新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