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上帝家也没余粮啊!(求订 求票)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333章 上帝家也没余粮啊!(求订 求票)(第 1/ 页)
第335章 上帝家也没余粮啊!(求订 求票)
淮安府清江浦,一行商贾打扮的人站在坝上,看着一条小火轮「突突突」的冒着黑烟,倒退着缓缓靠近一长溜串在一起的货舟客船。很快,这条小火轮的船尾就靠上了一条比它的体型大了几倍,满载着煤炭的货舟。货舟上的水手不等那条小火轮停稳,就抛了碗口粗的麻绳过去,被小火轮上的一名水手稳稳接住,然后拴在了小火轮部的一根桩子上。
一个瘦小的穿着太平军服饰的少年,操着安徽官话,眉飞色舞的对这一行商贾模样的人道:「就靠着这种从上海买来的火轮拖船,不仅往来的时间短了一半,就连人力钱都省了不少。眼下淮河以南的运河上,这种火轮拖船的数目已经越来越多了,听说上海督军罗雪岩还请来了懂得造船的洋兄弟当大匠,在上海开办了一家江南造船局,专门生产小火轮。」
这瘦小的太平军身边一个浓眉大眼,器宇轩昂,穿着丝绸长衫,脑后还留着辫子的二十多岁的青年一脸好奇地问:「这位兄弟,看你的衣着,莫非是长...:.\n.\n是太平军?」
「是啊!我是太平军,我姓丁,远在庐江务农,今年遇上大旱,田主官府又催逼得紧,实在活不下去了,便和几个同乡人一起去安庆投了太平军。”
这个姓丁的太平军倒是一点不遮掩,大明大方的就承认了一一爷就是被官逼民反的太平军!
说完之后,他还笑嘻嘻问那浓眉大眼的青年:「您贵姓啊?」
「免贵姓翁,」那青年自我介绍了一下,然后又问,「丁兄弟,你既然是太平军,又怎么到了大清的地盘上?」
姓丁的太平军笑道:「这个告诉你也无妨,是东王殿下传旨安庆,要些能说安徽话的新兄弟去扬州东王府听用,我就被上峰派到扬州。原以为是东王要进兵安徽,着我等带路。
没想到是东王府开办了个船行,要和淮安曾大帅手下的安徽人一起做买卖,所以想调一些安徽人船行办事。」
「你们的东王和曾大帅不是敌对的吗?怎么还做起买卖了?」翁姓青年一脸错愣地问。
「还不是因为没银子嘛!」丁姓太平军两手一摊,笑道:「东王魔下好几万弟兄要吃要喝,而且东王还是有大志向的,他是要北伐中原,杀尽清妖的,这不得招兵买马,买洋枪洋炮?」
翁姓青年听这个丁姓太平军说这话,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接,于是就警了眼身边一个年纪和丁姓太平军仿佛的少年。这少年白面细眼,看着就有些阴郁,这时候正眉头微皱,嘴角轻抽。
这一行人正是咸丰和懿贵妃派出的信使荣禄和他的随员翁同以及他俩的仆从。
其中荣禄这个信差是懿贵妃提名的一一他和懿贵妃毕竟有那么点关系,也认得婉贞,的确适合当信差去见罗雪岩。
而翁同现在还没考上状元,只是个举人,不久之前大清官铺子挥泪大甩卖,他爹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翁心存就抓住机会,替他买了个户部额外主事的虚职。
后来翁心存听说荣禄要去上海见罗雪岩,就推荐自己的儿子给荣禄「带路」一一翁同是苏州府常熟县人,他家又是常熟大地主。翁心存留在家乡的三弟翁同爵已经卷了家里的浮财去上海买房买地了。所以翁同现在也算半个上海人了,正好给荣禄带个路,顺便去罗雪岩幕府瞧瞧..\n.\n.\n.\n,
而翁同在和曾国藩魔下的苗沛霖商量出来的通过太平天国统治区的方案,则是化妆成商人,
在苗沛霖的侄子苗长春的保护下,搭乘漕船直接从淮安府的清江浦去上海滩。
可是让翁同万万没想到的是,苗长春为他和荣禄安排的客舟居然被挂在了一条属于太平天国东王府的小火轮上。而且这条小火轮和其他几条属于太平天国东王府的货船上,还有一些穿着军服的太平军一一真是装都懒得装啊!
这东南半壁现在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翁同和荣禄正莫名惊的时候,一个满脸堆笑的白面书生已经和一条挂在小火轮后头的客舟的船头谈好了价钱,快步朝翁同和荣禄走了过来,一抱拳道:「仲华、声甫,已经谈好了....,
一共四间上房,只在扬州、苏州各停半日,五天就能到上海。」
翁同皱起眉头问:「不衰兄,这一路没问题吧?」
这个白面书生就是苗沛霖的侄子苗长春,「不哀」是他的字。
苗长春摆摆手,笑道:「放心吧......都安排好了,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绝对不会有问题?要真这样,问题仿佛更大吧?
荣禄的脸色更难看了,而翁同却松了口气,回头对荣禄说:「仲华,那咱们就上船吧2
趁着这机会,咱也瞧瞧太平天国的地盘!」
荣禄一甩脑袋,把自己的辫子甩到了前边,用手提起来:「我和声甫都有这个,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苗长春摇摇头,笑道:「没事儿,咱是北边的商人....\n.\n.交个辫子税就能随便逛了!」
扬州个园,抱山楼,
「东王殿下,这是咱们东王府葵好三年的账目。」
东王府的首席尚书卢贤拔捧着一本账册,快步走到正低着头在把玩一支法国造的米涅式步枪的杨秀清身旁。
「怎么样?有多少盈余?」
杨秀清漫不经心地问。
「没,没多少......」卢贤拔苦着一张黑、朴实的面孔。
「没多少是多少?」杨秀清将手里的步枪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扭头看着卢贤拔。
「东王殿下,东王府账上的现银还有八十二万五千三百多两..\n.\n:.\n.\n」卢贤拔报了个数目。
杨秀清脸色一沉:「怎么才这么点钱?我记得去年报账的时候还有一百多万来着,今年咱们打下那么多地盘,账上的钱怎么还少了?」
「去年年末的时候中军只有中一、中二两个军,总兵力不过两万多人,算上女营也才三万多人。如今中军已经扩出五个军,总兵力六万多人,算上女营都快有十万人了!
虽然这十万人不发军饷,可是衣食用度都得包起来,每年的天兄升天节、报爷节、天兄和天王登极节、父降节、哥降节、天使降临节都得发一笔赏,打了胜仗还要发赏.....\n.去年光是六个节就发出去上百万的赏,打胜仗又发了一百余万,光是赏就发出去二百万了!
这两个月东王府又收到了一万支洋枪,五十门洋炮,一万桶火药,十条小火轮和一批弹药,又花出去三四十万。
东王殿下您拿下扬州后,天王府每个月都派人来催银子,您下旨说每个月给五万。
您还花了五十万两向西王府买粮食,花了三十万两向吴王府买布匹、绸缎、棉花,还花了十五万两买马。
另外,您上个月还下旨给了淮北的张乐行五万两,又给了长江上唐正财五万两..\n.\n.\n.
听见卢贤拔报出来的一连串数字,杨秀清的头都有点大了。
他现在能「赚钱」的地盘就一个扬州府,赚得也不少,一个盐税加一个运河过路费,一年总能捞个三百余万,但却架不住花钱吞金的地方实在太多!
而且就是这般花钱如流水,也还是在北伐没有开始的情况下!
如果北伐真要开打,还想要确保胜利,而不是马马虎虎去送死,怎么都得准备十万以上的精兵吧?打上一两年,光是衣食、放赏、军备就至少要准备个一千万两吧?
这还是在没计算动员大量民千里运粮呢!
实际上,如果太平天国想要认真的发起一场北伐,而不是打一场流寇式的北伐,所需要准备的物资,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杨秀清想靠一个扬州府就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北伐,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看到杨秀清的眉头越皱越紧,卢大尚书就小声建议道:「东王殿下,看来明年是不大可能真的发起北伐的..::::
杨秀清抬手摆了摆,悠悠地道:「你不必说了,我都知道的。不过北伐还是要北伐的,因为只有北伐了,才能拿到足够的钱粮用来经略江淮之地啊....\n.\n.
原来杨秀清所想的根本就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打着北伐的旗号从罗耀国、萧朝贵、石达开那里吸到足够多的资源,然后把整个江淮地区都吃下来,再把淮北的捻子也拉拢到手底下,到了那时,
他就能压倒罗耀国、萧朝贵、冯云山,重新成为太平天国第一的实力派了!
卢贤拔道:「可是...:.\n.去年姬督下凡时可是说了‘黄河崩、大清亡’,而黄河要后年才崩,
罗吴王、萧西王完全可以把北伐的日期推到大后年啊!」
杨秀清轻轻哼了一声:「那你说说,到底是姬督大,还是上帝大?」
卢贤拔眉头紧皱:「可是罗天使和萧西王合在一起可以...\n.\n
杨秀清眯着一只眼睛,用细不可闻地声音说:「是啊,他们得合在一起,才能搞出真姬督下凡啊!」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