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借洋债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十三章 借洋债(第 3/4 页)
所以,左宗棠出关,必须一次性带够一年至少是半年的饷。
左宗棠的铁算盘,噼里啪啦打过一阵,数字出来了:“开拔费”,粮饷,马匹,军火,屯田用的种子、农具,林林总总加在一起,第一年要三百五十万两。
因为第一年已经做了不小的“前期投入”,第二年数字会略微降低。
先不管第二年,单说这第一年的三百五十万,哪怕半年,也是一百七十五万两——这笔钱,从哪里来?
西征大军的军饷,说到底还是各省各领一个数字,拼在一起,凑够一个大数。但你不能要求人家一次性拿出一年的数字来,人家自己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户部当然没有这笔钱,谁有呢?关卓凡在信中提醒左宗棠:洋人的银行里有。
这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左宗棠眼界大开,却不能没有疑虑:朝廷会准许借洋债吗?
左宗棠记得“阿斯本舰队案”中,那个英国人李国泰,曾向恭王表示:“中国如欲用银,伊能向外国商人借银一千万两,分年带利归还。”
恭王却说:“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
“阿斯本舰队案”,关卓凡是当事人之一,这些情况自然清楚。他告诉左宗棠:当时李国泰的花样,朝廷洞悉明白,已经不打算和他做这笔交易了,所以恭王才会有那样一番说法,算是一个推辞的借口。
现在西北军务需要,“特事特办”,朝廷会允准的。
并且暗示:我会帮忙的。
但关卓凡一开始并未主动请缨替左宗棠借这笔洋债。左宗棠有一个胡雪岩在那里,自然先叫胡雪岩去办这个事情。
胡雪岩一番奔走,已经办出了一个结果。
上海比较大的外国银行,以前是渣打和丽如两家,最近刚刚成立了两家新的银行,一家是英国人的,汇丰银行;一家是美国人的,花旗银行。
胡雪岩还没有和花旗银行打过交道;他的一个至交好友叫古应春的,在汇丰银行里做买办,因此自然就找上了汇丰银行。
借钱打仗,于中国是稀罕事,但于西洋人乃是家常便饭。欧洲的几个主要皇室,英国的,法国的,西班牙的,都爱借钱打仗。只不过还账方面,有的信誉好,有的信誉没那么好罢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