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排行榜
首页
阅读记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木头和石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六十六章 木头和石头(第 1/4 页)

    不管怎样,关卓凡认为,修颐和园,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应该够了。“另起炉灶”,“新人”办“新事”,尽最大可能禁绝贪污,提高效率,也许还用不到三百五十万两。

    关卓凡还有一个重要的减少成本的路子:少用木料,多用石料。

    关卓凡不是学建筑的,但他却知道,中国传统建筑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一项,是大件木料。建筑的体量愈大,大件木料所费,在建筑成本中的比例就愈高。

    说到建筑体量,无过于皇家的宫殿、苑囿、陵寝了。

    这些建筑中,大件木料主要用于柱、梁,首先是柱,其次是梁。

    问题是,京城在北方,而中国北方是不产这种可以充作巨柱的树木的。

    这些树木,都生长在中国的岭南以及东南亚的深山老林。

    路途遥远,交通亟乏——或者根本没有“交通”。在前工业化时代,把这些巨大的木料,从南方的烟瘴荒莽运出山来,再长途跋涉地运回京城,不知道要费多少工,花多少钱,死多少人!

    常常为这么一根巨木,就得筑专用的路,造专用的船,劳役浩繁更不必说。到了京城——不一定是北京,哪怕只是金陵这种居南北之中的都城,费银已经数十万两之巨。

    在前工业化时代,修一座宫殿,就把国家修破产了,是一点都不稀奇的事情。

    比如,颐和园里的佛香阁,阁高十数丈,阁内有八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原时空的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重建此阁,共费银七十八万两,其中相当部分。花在了这八根巨柱上面。

    还有,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成本虽高,自我保存能力却低。

    风侵、雨蚀、虫蛀,木头对岁月最没有抵抗力,更加经不起火灾、兵灾。中国历朝历代,倾无数国力。建成的锦绣宫阙,到如今,剩下了多少?

    真是惊心动魄:除了清朝从明朝继承下来的,以及清朝自己修建的——以前各朝的,几乎荡然无存!

    关卓凡认为,即便只是为了给子孙后代多留下几栋房子。建筑也应以砖石结构为主。

    用石头起大房子,不是当时中国建筑所长,那么就要聘洋建筑师,用“西法”,增加西式建筑的比例。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友们都在看

沧元图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4-19 04:16:12

最新:完结感言

伏天氏

作者:净无痕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8-09 12:49:49

最新:第2723章 成魔

大道朝天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

更新:2020-08-21 20:31:55

最新:后记(窗外的湖)

元尊

作者:天蚕土豆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1-30 22:48:49

最新:完本感言

天下第九

作者:鹅是老五

分类:修真

更新:2021-02-21 15:01:24

最新:新书《弃宇宙》发布

三寸人间

作者:耳根

分类:修真

更新:2022-06-01 04:27:12

最新:新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