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灭佛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十一章 灭佛(第 2/3 页)
然后针对钱荒问题——中国历朝的铜钱都是个问题,铸造当十当百大钱甚至用铁钱交子的都有——诏书宣布,自显德元年十二月初一,除朝廷法物(庙堂乐器、仪仗、天子车驾等)、军器及铜镜,寺观内的钟、磐、钹、相轮、铃铎外,其他各类铜器和佛像,限于五十日之内毁废送交当地官府铸钱,由官府付费。如有隐藏逾期不交者,按照斤两多少判刑,五斤以上者处以死刑。并且从今以后,所有的佛像菩萨像,只能用泥塑的,寺观内除了规定的法器外,妄用铜者查抄寺产,并且所有僧众流配河东挖煤或者去做苦力,遇赦不还。
最后,诏书还特别规定,对于从前流行在僧尼俗士间的舍身、烧臂、炼指、钉截手足、带铃、挂灯等毁坏身体,戏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称变现渚种野蛮愚昧行径,以及还魂坐化、圣水圣灯、妖幻之类聚众眩惑流俗,严加禁绝,责成官府悉心督办稽查,一经发现违者,同妄用铜者,查抄寺产并流配。
这道诏书一下,天下大哗。自隋唐以来,佛教大兴,佛教寺院僧尼在构成了国家财政上严重负担的同时,也具备巨大的影响力,也只有在唐武宗灭佛的时期,佛教才处于衰退期。
因为诏书的缘故,朝野之内,纷纷把他和之前灭佛的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相提并论,并且有相当多官员、名士纷纷上书,佛门的高僧也纷纷前来叩阙,请皇帝收回成命。
赵昆不胜其烦,干脆要求对这些妄议政事者,以对抗朝廷法度的名义罚款,罚款额度按上书的字数走。还有那些高僧,叩阙、请命的,一律取消其寺庙。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寺庙的财产能确实补充国库,他命令锦衣缇骑四出,派部分轮回者出马,亲自处理关停寺庙,厘清并没收寺产,勒令僧尼还俗的事务。
他也知道大周朝贪腐的问题并不轻,从上到下都有贪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官办的衙门不贪很难。再说水至清则无鱼,他只希望这帮人吃相不要太难看,贪了钱只要能把事情办好就行。只是,这一次的涉及的金额太大,他不放心,不得不派锦衣亲军出去监督。确保那些田地不被地方豪强和士绅侵占,还有勒令还俗的人口不会又变成他们家里的奴婢。锦衣缇骑四处,虽然不可能杜绝这些现象,但是好歹能让国家多吃一点。
特别是关于铜的问题,中国古代永远是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每朝都缺货币。重金属不但稀缺,铸铜钱更是赔本买卖,完全是朝廷为了治天下的一种善政,和兴修水利一样的活。偏偏这行为又不能没有。对赵昆而言,土地和纳税人口还可以忍,但是铜的问题实在是迫在眉睫,不得不动手。
假如可以,他也希望搞改革,比如发行纸币,比如收取赋税的时候收钱粮而非实物……
奈何,步子太大是会扯到蛋的。
纸币根本现实,哪怕搞到二十一世纪的印刷机也不行,老百姓都不认。
赋税改革更是听上去好。目前,朝廷的两税(夏秋两季田税)甚至商税,都是征收实物。而实物比较笨重,只能就地建立府库来存放。府库除了满足本府需要,用的时候只能通过户部就近来转运调运,实在是不方便还给了很多人上下其手的机会。可是,赵昆不能把税收改成钱,从王安石到张居正,这么玩的都证明过了,这样只会加重底层人民负担。因为农户和商贾都缺现钱,非要收钱的结果就是大户和豪强大肆盘剥底层百姓。
所以说来说去,种田流没时间,改革流不现实,与其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不如把吃大户这事情做好,把国库填满,才是现在的第一要务。
——————————————
出乎预料的,清理佛教的进展并不顺利,锦衣亲军的折损速度也超出了赵昆的想象。
这天,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王孝侍候了皇帝之后,刚刚出宫抵达东缉事厂,便有一个小宦官急急忙忙地进来禀报道:“干爹,不好了!”
王孝转过身,瞪了那小宦官一眼,一副语重心长的教训口吻,“急什么,咱家早教育过你们,遇事不能慌张,说罢,什么事?”
“干爹,”小宦官哭丧着脸,“大事不好了,咱们的探子在宋州发现了一批锦衣卫的尸体,里面还有一个同知……”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