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讲故事(4600字)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六百一十一章 讲故事(4600字)(第 3/4 页)
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牛顿,瞬间会与苹果联系在一起,但除了大学高数课讲牛顿-莱布尼茨方程,有几个人会记起莱布尼茨?
爱因斯坦有一头乱蓬蓬的毛发,几乎成为疯狂科学家的代名词。“疯狂科学家”并不是坏事,在投资人眼里,疯狂科学家也许就是成功的代名词。
中国建国初期最著名的科学家当属“三钱”,分别是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力学之父钱伟长。而在三钱中,钱学森的名气最大,要说导弹比原子弹重要,或者比力学重要,肯定是不对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学森顶五个师”的故事更有用。相比之下,钱三强和钱伟长的名字,远远够不上令人耳熟能详的水平。而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周总理叫出了“三钱”这个名号,像是力学之父钱伟长,估计要更加的默默无闻了,在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低于高小的年代,有几个人知道力学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的故事,有的来源于自身,有的来源于媒体加工。
杨锐不在乎名气,但他现在确实需要大众媒体来佐证自己的成果。
83年想到pcr的成果,对杨锐是很有利的,虽然这不能算是证据,但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若是如前世那样,不幸打起了官司,杨锐希望陪审团的成员听过自己的故事。
凯蒂比杨锐更喜欢故事,立即按照杨锐的思路,追问道:“也就是说,你在高中时,就有了pcr的念头?”
“对的。”
“你当时就开始做实验了吗?”凯蒂并没有对杨锐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杨锐提早做了铺垫,他与捷利康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他从捷利康手里赚到的钱,很好的说明了自己的价值。
既然在高中时期,杨锐就能从跨国公司手里赚到钱,那没有理由他不能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
杨锐依靠着充足的准备,让采访按照自己的方向进行,且道:“说起这个念头,是很有趣,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想法的价值。”
“哦?为什么?”
杨锐摇头,笑道:“我当时想,一定有人想到了类似的点子,说不定比我的点子还好,然后肯定做出了成果,我只是没查到而已。你知道,那时候我在中学,没有太多的条件去检索资料,另外,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辅酶q10等方面,高考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听起来很忙碌。”
“的确如此。我是进入大学以后,才重新拾起了做pcr的想法,当然,那个时候,我的思路就比较完善了,尤其是在做了钾离子通道的研究以后,我对pcr的认识更深刻,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这才加紧做了起来,算一下时间,pcr的主题部分,也就做了两个月的时间,其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熟悉实验流程先。”
杨锐是怎么梦幻怎么说,美国梦么,就是要让普通人都做得起,如果告诉美国大众说,做pcr需要最起码三五年的系统训练,需要多名助手的帮忙,需要价值上百万美元的资金储备,美国人根本不听下面的,这个故事也就算是完蛋了。
世界霸主家的人民,总是有点矫情的。
凯蒂一边听着杨锐的话,一边就在脑海中理顺故事:来自中国偏远乡镇的少年杨锐,在高中时就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来自于他每天上学路上的见闻……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的重要,直到进入大学,杨锐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设想,并在美国的“国际遗传学大会”上一鸣惊人,首日销售额突破30万美元。
凯蒂的故事的最终版里会有pcr的字样,但她在计划故事脉络的时候,却是完全没有去想pcr是什么。
完全符合美国人思路的故事,听的凯蒂幸福的打抖。
然而,杨锐的准备又何至于此。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