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朕也想试试(感谢二狗狗娃的打赏!)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819章 朕也想试试(感谢二狗狗娃的打赏!)(第 3/4 页)
“如此严格?十比一?还是在之前已经考过一轮的基础上?有意思,李家这考试难道还比朝廷科举考试还严格?”
王太监点头称是,说这确实比朝廷的科举考试还要严格。
李家考试,不看荐举,不问出身,不论良贱,也不看他们的诗词文章名气,更不看权贵官僚们的推荐信。
先得参加李家的初选面试,通过了的才能得到一张准考证。
然后是种种极严格的考试程序,最后阅卷的时候,还是糊名阅卷。考官根本不知道阅读的是哪个考生的卷子,甚至李家直接还让人把考生的卷子誊写过了,这样连凭笔迹或做记号舞弊都不可能。
一切的一切,只凭真本事,论真才。
李世民有点动容。
大唐科举,都还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大唐朝廷,都还没有能抛弃士子们的出身,而只论文才,但李家却已经先行一步,做到了这点。
不问良贱出身,不看荐举,不论名气,评卷只看文采,糊名阅卷,这一切,李世民都不曾想到过。
他动容了。
李家的这一套考试程序,真的把朝廷的文科举甩到身后很远。
“李家考试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李世民关心这个。
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算是正式确立,从隋到唐,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其实没什么变化,主要还是以诗书周礼等儒家经典为主,考帖经墨义诗赋等。大唐的科举考试一年一次,又分为许多个科目,明经进士秀才等等足有上百科,各种人才都取。
明法明算这些科目,算是专业人才的选拔,而明经进士秀才这些科,就算是通才了。
李家的考试其实也离不开这些。
同样是以唐代所奉的儒家九经为基础,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和朝廷的差不多。
有帖经、策问,诗赋、杂文,经义和墨义几种。
帖经,其实就是填空题目,从儒家经典之中,选择一句,让考生填出中间缺少的字句。这个算是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的,一般只要熟读儒家经典,那么这样的填空题肯定没问题的。
这帖经考试,考的就是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度,看掌握的如何。
策问,则相对要难的多了。
朝廷考试里的垂问,一般会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问题,命题形式的论述文。李家的考试里也有策问,但考的不是什么朝廷大事,国家制度得失,而是如何建设领地这一命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