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难民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5章 难民(第 3/4 页)
杨河的话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走了这么久,就没见过一个正常的村庄。
再走近后,杨河就看到倒塌的圩墙,出入口的吊桥也是静静放着。
看这圩围规模不小,外面一个又一个深深的水塘,以条石砌成,旱可以灌,涝可以蓄洪防洪,又可植桑养鱼之用,想必圩子建立时肯定耗费很大的心血。
杨河往圩子里面眺望,淮北村落在沿河沿沟低洼之处,往往在村庄或田地周围筑建堤坝,这样在涝汛到来后就可以保护村落与田产,当地人称之为圩。
圩有水圩、树圩、土圩,都是防涝之用,现在更加上防匪防盗的功能。
显然这耗费村民很大心血的筑围并不起作用。
吊桥附近还有几株古柏,但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树干也是光秃秃的,显然早被人剥光了。
杨大臣在吊桥旁边探头探脑,看圩中炊烟还在升起,他说道:“少爷,我先去看看动静,没事了再叫你们进来。”
杨河摇头道:“不,我们一起进去。”
杨大臣还要说什么,忽然圩墙西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与说话声。
二人大吃一惊,杨河连忙将弟弟妹妹拉到自己身后。
二人严加戒备,很快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出现在眼前。
这群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老者满脸皱纹,身上衣物千疮百孔,空洞的眼神透露着对生活的绝望,少者孩童也是形容枯槁,四肢干瘦有若骷髅。
每个人都面有菜色,虚弱不堪,衣不蔽体。
原来是一群难民,先前没看到,却是被圩墙挡住。
这群人似乎早到圩子外面,也看到了内中的袅袅炊烟。
但别的方向没有吊桥入口,虽外间有倒塌的圩墙可以进入,但同样心下警惕犹豫,正争论要不要派个人先进去探探,猛然看到杨河几人,一样大吃一惊。
这些人顿时露出戒备的神情,妇女小孩更个个躲到男人身后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