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 1/4 页)
蒙古、江苏、李致远?
袁世凯凝神思索着,尽管精明如他,却依然看不出李致远走这步棋的真正意图来,好不容易才抓着那三个师,他李致远就那么大方,敢把部队派到蒙古去,可……若非真心,他又图谋何事?
正在敬酒的杨度见大总统一副凝神思索的模样,便主动走向前去。
“不知大总统所思何事,恰老相国也在,不妨让老相国代为参详参详……”
杨度这么一说,袁世凯眼前只觉一亮,便将手中的电报递给徐世昌。
“菊人,你看……”
当晚的那一场宴会,宴会原本的主角,随着这一份电报变成了“江苏”、“蒙古”,宴会众人各舒已言,而袁世凯更是趁机向徐世昌求教,出任东三省第一任总督的徐世昌长于边务,在这种事情自然最有发言权,但徐世昌却反复表示,他只想“且插梅花醉洛阳。”
但是他却再三表示感谢袁世凯对他的“盛情款待”,最后还是迫不得已似的吐出一个字。
“拖!”
宴会结束后,徐世昌离开中南海瀛台,但却没有离开北京城。袁世凯对宴会的冷漠虽然感到失望,但却并不绝望。他这位青年时代的朋盘旋北京,就说明他出山的可能还存在,尤其是他说的那个“拖字”,更是让他眼前一亮,反而坚定了请徐世昌出山的心思。
于是,宴会的第二天,他便派遣国务院代总理孙宝琦来到徐世昌的下榻处,继续劝其出山。
徐世昌此番见到大总统的代表,不仅绝口不再谈“且插梅花醉洛阳”,而且对时局颇说了一些肺腑之言。这便令总统代表有了笑脸。
原来这位前清相国中南海回来,便虔诚地向吕祖进行了祈祷,吕祖为他指点了迷津
徐世昌笃信吕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多年如一日,就像他每天吃饭、睡眠、穿脱衣服一样,从不疏忽。他坚信,自己的荣辱沉浮,吕祖都会“告知”。那是他27岁的时候,他和弟弟徐世光一起进京应试,心神不定时听说琉璃厂吕祖庙很有灵验,便前往求签。结果,得的一签签词为:“光前裕后,昌大门庭”。
应试结果,弟弟中了第95名举人,他中了第125名举人,应了“光前”之言:又过了4年,即光绪12年,他便中了进去,更应了“昌大门庭”之预告。从此,徐世昌便供奉其吕祖来了,他清人工笔绘了一张吕祖像,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设一问幽静的房子,把它悬在中央,摆下供桌,设香烛,遇事便虔诚祈祷。
现在,吕祖像他虽然设在了青岛,他还是可以遥为祈祷的,心诚则灵么。中南海回来,然已深了,徐世吕还是张起吕祖的神牌一张只写了吕祖名字的黄纸,漱了净手,默默祈祷,竟然讨了一个“良机莫失”的签。徐世昌皱起眉沉思有时,笑了。
“老相国既然对国事洞察秋毫,自然胸有治国良谋。大总统的重托,看来真是慧眼识栋梁了。”
孙宝琦对徐世昌拍马屁了。
他的马屁倒是让徐世昌笑了起来。
“这么说来,我对国家还有点用?”
“岂止点用,乃是栋梁”、
孙宝琦连忙称颂道。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