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两条道路
书海居 m.shuhaiju.net
524两条道路(第 2/4 页)
难道真的要把上千年的英格兰基业,打得什么都剩不下,换一场所谓的胜利么?
即便是在最强硬的抵抗派丘吉尔心中,这个时候也在想着这个问题:打下去,在废墟的尽头看见胜利,究竟算什么?
“德军如果继续进攻,就有可能占领布里斯托尔。伦敦的侧翼将受到威胁……”看丘吉尔不继续说话,迪尔爵士只能硬着头皮接着说下去。
他说的内容,也确实让暴跳如雷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陛下安静了下来。
乔治六世现在也在想同样的问题,如果把伦敦打成了一片废墟,英国全国甚至要战死一半以上的人,即便胜利了,又能剩下什么?
比起这些问题来,似乎给德国送去两艘战列舰,然后再签署一个屈辱的条约,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选择了。
美国人要的东西也不少啊,包括英国海量的海外军事基地,包括英国的黄金储备。
战争打到现在,不少英国人,包括很多英国高层都在反思。他们打这场战争,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怒气往往是会转移的,在无法向最直接的敌人德国发泄的时候,就很容易转移到美国身上。
“究竟是谁养虎为患,践踏《凡尔赛和约》,让德国人东山再起的?”这是很多人心里想的问题。
所以,比较起来,向美国人妥协,和向德国人投降,实际上在部分英国人眼中,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选项。
“现在看来,法国人的选择也许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外交大臣看了一眼一言不发,似乎疲惫不堪的丘吉尔,对国王劝说道。
“我们可以两面下注,让美国人和德国人去分胜负吧。”他早就厌倦了这样一场被动的战争,在任何一个合格的外交官看来,这场战争早就该结束了。
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的最激进的解决问题的选项罢了。所以,战争绝对不是目的,而只是过程和手段罢了。
在战争之前,需要外交官,在战争之后,也需要外交官。在战胜的情况下,外交官会收尾压榨出最后一点儿利益;而在失利的时候,外交官同样能够阻止更大的损失。
就是因为丘吉尔太强硬了,并且用使诈的愚蠢方式堵住了英德两国之间的沟通,才造成了这场失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