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战争的规模
书海居 m.shuhaiju.net
566战争的规模(第 2/4 页)
“还真是可怕……怪不得听说这东西有了个新外号,叫元首的锤子。”看着远处已经只剩下冒烟的林子,营长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西线攻击英国的德国士兵,最先见识到了这种火箭炮的真正威力。那吞天噬地的可怕毁灭力,除非是亲眼所见,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所以,西线的军官还有士兵,就喜爱的叫这种武器为“希特勒的锤子”。
话说这个外号,还是因为英国士兵,喜欢把德军的MG-42机枪,叫做希特勒的锯子,才衍生出来的叫法。
在德国士兵们看来,既然元首有了锯子,那他再多一柄锤子,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当管风琴火箭炮在东线第一次开火的时候,苏联人终于见识了什么叫做密集火力覆盖。
没有人知道,德国实际上在火箭研发中的投入,甚至超过了研究原子弹的投入。
德国人喜欢精密的火箭系统,进而诞生出了先进的弹道导弹V2,这种武器可以在法国轻松打到英国,可惜的是太精密昂贵,不便制造了。
历史上这种武器确实无法改变战争的结局,可如果把要求降低下来,不再片面的要求精度,那成本也就降低下来了。
真实的二战中,德国和苏联在小型火箭弹的研发上,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战争中的德国火箭弹设计巧妙,射程还有射击精度都更好。而苏联人的火箭弹价格便宜,发射车才是技术重点。
完全不同的思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喀秋莎在战争中大放异彩,而德国的火箭弹却成了历史的尘埃。
在火箭弹的研发和生产上,德国人又一次走上了他们复杂精密的老路,成了大规模战争消耗黑洞的牺牲品。
不过如今,在李乐这个假元首的纠正下,德国的火箭弹走的是抄袭苏联的道路。利用廉价的火箭弹,达到覆盖射击的目的。
第一次看到管风琴的德国装甲部队,也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他们停在那里,看着撤退进林地的苏军,被一片火海淹没。
天上的斯图卡都已经没有了攻击的兴趣,地面上的烟尘实在是太大,以至于让他们找不到了任何攻击的目标。
好半晌爆炸才彻底停了下来,然后进攻中的德军,才接到了继续攻击的命令。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