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千古之谜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04章 千古之谜(第 2/3 页)
历史上也有他试验田产量的报告,根据他的实际实验结果,最好的耕地达到的产量是四十石,也就是他的计划产量的百分至四十。
而这个百分之四十,虽然还远远不到计划水平,但是也比其它农田的产量高出不少。
当时的产量,最好的上田也才不到十石,一般三石就算丰收。
因此用氾胜之的区田法可以增加十倍常量,而距离他的计划常量不过一倍半,谁当皇上也会觉得氾胜之比较靠谱。
而且根据氾胜之区田法的记载,那里的各项条件都要求得非常高,难免总结经验的时候,会找出各种不足,而这些不足完全可以解释为谷子产量没有达到计划水平的原因。
既然找出了原因,当然就要继续尝试,继续尝试最有经验的就是氾胜之,因之氾胜之的脑袋就在脖子上长得很安稳。
也正是因为如此,氾胜之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他自己指定的高产目标;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没有被皇帝把脑袋砍掉。
总体来说,这个极端高出的设想,就是一个不胜不败的结局。
这样的一个结局,就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到底亩产能不能生产百石粟米?
既然氾胜之得以善终,就说明他提出的亩产量就有可能实现,也就给后世的人留下了希望和挑战。
西汉以降的历时历代,不知道有多少人继续尝试区田法,冲击亩产百石粟米。
但是没有一个例证得到成功。
百石、粟米,这两项治硬指标,成了两座大山,让人难以逾越。
虽然当代有人在玉米、红薯、稻米等粮食作物上达到了那个数量上的水平,但是那不是粟米,因而和粟米不是一码事。
鱼家兴当政的密雨区,大多都是山地,适宜种植谷子,也实际种植许多,尤其是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如果要是能亩产百石,那绝对是震动全国的大事,也可以为当时的粮食增产任务贡献巨大。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