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节 等香饵的金鳌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百三十七节 等香饵的金鳌(第 3/4 页)
所以朱敬伦直接问道:“若我想五年内人人有书读,可成否?”
曾国藩摇摇头。
“十年内,可成否?”
曾国藩还是摇头。
“那三十年,可成?”
曾国藩继续摇头。
朱敬伦索性直接问:“那曾公以为,何年可成?”
曾国藩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朱敬伦道:“我可等不了一百年,就算我等的了,怕是这个国家等不了了。不知你是否知晓,西洋各国,均在普及教育,有三人中一人读书者为下,三人中两人读书者为中,三人皆可读书者,不下五国。我等不了,你等的了吗?”
曾国藩沉默不语,他可能不知道西方国家的义务教育,朱敬伦看不出来,也许他知道,朱敬伦也看不出来。
朱敬伦可以等他的态度。
曾国藩直到将一杯茶喝干,这才慢慢的放下杯子。
“事有缓急,缓有缓略,急有急策。”
朱敬伦问道:“缓有何略,急有何策?”
曾国藩道:“缓之,则固本培元,劝善助学,十年能有小成,百年可见大功。”
缓的方法朱敬伦不感兴趣,虽然曾国藩又是什么都没有说,他也不打算追问。
他只问:“那急策呢?”
曾国藩又沉默了片刻才道:“急策,则一村建一孔庙,一庙设一学堂,一年可有小成,三年即见大功。”
朱敬伦心下一喜,这老愚夫,果然有办法。
用孔子的招牌来鼓励教育,这倒是一个办法,乡下的乡绅即便是要砸学校,也不可能去砸孔庙。
至于说这样让孔子的信仰扩大,这根本不用顾虑,这个国家本就是一个儒教国家。至于说让孔子的威望过重,朱敬伦也没有跟一个死了两千多年的老夫子争威望的兴趣,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长跪孔子像前,做那最虔诚的信徒。前提是得完成他义务教育的目的,已经近三年教育普及率无法推广了,在这么下去,朱敬伦就要用强了。
只是这一村一庙,一庙一学,得修多少庙啊,那得花多少钱啊,之所以无法推广,最大的困扰还是资金问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