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本王何忧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五百八十一章:本王何忧(第 1/4 页)
新建文稿(77)
上官辰总是脸皮厚的很,无论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辩护。
就仿佛他这样的锦衣玉食,是该当的一样。
秦少游很想反驳他,可是细细琢磨,却是发现根本无从反驳,因为这厮确实就是吃这一行饭的,这家伙,似乎总是最潮流的人物,可是偏偏,他这种类似于胡闹的行为,反而为自己办下了许多事,固然神策府每年拨发他无数的钱粮,可是这些钱粮,即便是秦少游也不得不承认,完全发挥出了应有的价值。
上官辰的朱楼,已经彻底的换了新颜,当然不是说,那座洛阳城里除了洛阳宫之外最显赫的建筑又重新修葺一新,而是因为秦少游的需求增加,使得朱楼的规模开始日益庞大。
当初秦少游还只有孟津一地的时候,朱楼的目的,不过是结交一些需要的人,打探一些洛阳里的事罢了。毕竟对于秦少游来说,那时候的孟津,只是对于朝中的一些动向有些需求。
可是等到秦少游的神策军彻底控制住了河南府,而朝廷也迁去了长安,朱楼的作用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除了在河南府渗透之外,更多的人开始安置在长安,在长安城里,不少的名流需要结交。
现如今,却是完全另一回事了,当神策府水涨船高,当孟津的工商集团开始需要开拓更多更多的市场,尤其是在韦氏设立三十七镇之后,议事堂几乎毫不犹豫的通过了朱楼的增加预算方案,每年向朱楼拨发的钱粮已经高达九百万贯。
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神策军两三成的消耗,可谓是天文数字,令人乍舌。
自然……既然无数的钱财送到了上官辰手上,上官辰也总该有个交代,他在朱楼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一方面。大肆的训练和招募了一批较为精干的人员,而后,在这些人员的基础上,设立了朱楼卫。
朱楼卫。单听名字,反而有些像是个军事化组织,而事实上,上官辰确实施行了半军事化,他将整个朱楼卫细分为了左右两卫。左卫驻扎于洛阳,右卫则盘踞于长安,各卫的人数在三千人左右,相加一起,便有六千人之多。
而两卫之下,又各限十八九个旗,所谓的旗,不过是各镇的组织罢了,天下三十七镇,几乎都已经纳入了朱楼卫的控制范围。天下被一分为二,由左右两卫各自进行管理,而各旗根据重要性,大多的人员在三十人到一百五十人之间,每镇设旗长一人,专门规划情报,结交地方上较为有分量的人物,同时接待来往的一些商行人员,旗长是不涉及情报收集的,他们存在的意义。更多的像是接待员,他们既与地方上的人物保持关系,同时给予一些过往的商旅方便。
而各旗之下,则又有专门负责公文传书和负责记录本地风情的书吏。有负责搜罗商业情报,譬如该地丝价波动如何的校尉,也有专门刺探一些重要人物的人员。
各旗的奏报,会分为重要和普通之类的方式,选择加急送出,还是快马送出。最后归纳到左右两卫,左右两卫若是觉得事态紧急,则会以最快的方式,送到上官辰的案头上,假若只是寻常的消息,则进行分类,方便议事堂,乃至于寻常的商贾来查阅。
这种模式,已经让朱楼卫不再局限于一个情报组织了,甚至还可以承担一些商业的功能,比如某地近来大水泛滥,桥被冲垮了,若是外地的商贾,恰好要经过那个地方,此前懵然不知,则极有可能误事,若是事先能查一查自己所经商路的一些消息,总可以有备无患。
再有,一些大商行想要在某地经营或者采买一些东西,若是各家商行都各自去结交人物,打探一些消息,不免浪费时间,而朱楼卫则提供了一个便利,只要孟津或者洛阳来的商贾,愿意登门的,大多可以探听一些消息,与此同时,若想认识和结交本地的一些人物,积攒人脉,好为下一步的经营布局,朱楼卫因为在本地耕耘日久,三教九流,也都认得,则可以代为穿针引线。
如此一来,办事就方便了许多,原本那些很麻烦的事,如今却变得简单的多,原先需要花费一年半载的功夫,也可以大大缩减。
也正因为如此,议事堂那儿,在追加朱楼卫预算时才痛快的很,这些大商贾和豪族议员们,都能看出朱楼卫带来的好处,于公于私,都舍得投下大笔的钱财,希望上官辰将这件事办下去。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