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背后有人(第二更)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三百一十六章 背后有人(第二更)(第 2/3 页)
之前收税这块一直是李同知在管,谢慎来后一时也没有接手,便还是李同知在盯着。谁曾想李同知竟然赶上了这么倒霉的事,被平白无故的痛殴了一顿。
那王贵却是丝毫不退让,冷冷道:“知府大人此言差矣。前不久刚刚地震,房屋损毁严重。加上闹了疫病,父老乡亲们连饭都快吃不上了,拿什么去交粮!”
这下谢慎被噎住了。
是啊,天灾无情,潞安府的百姓确实够惨。这时候逼着他们交粮确实很不近人情。但是大明律法有规定,春税、秋税必须按时收取,即便因为天灾要行减免,也必须由主官奏请朝廷批准。
这一来一回等到朝廷批复,最快也要一个月,却是春粮征收截止日之后了。
大明嘉靖年间曾经在地方试点一条鞭法改革,万历九年由辅张居正在全国推广。
一条鞭法将实物税改为银钱税,在可操作性上有很大改进。
通常情况下,在面对地方大灾时朝廷都会免税,可旨令没有下达谁也不敢擅自做主。
毕竟粮食这个东西府衙又不能凭空变出来。而如果是征收银钱,便可以用府银先行垫付,如果朝廷免除灾区税赋的旨意下达,就可以将这部分冻结的银钱解冻。
这就是银钱税的优势。
但现在偏偏就是征收实物税,谢慎也是无可奈何。
此时此刻他真切体会到地方父母官的不易。
不光是官府之中,百姓与官府,百姓与缙绅,缙绅与官府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也需要父母官出面协调。
谢慎是想为潞安百姓争取赋税减免的,但矛盾点就在于时间。
“本官自会奏请朝廷减免潞安府的税赋,但在此之前春税还是要征收的。”
谢慎明显觉得自己底气不足,但态度还是要有的,不然官府的威望何在。
那王贵却似找到了谢慎的弱点,一通连珠炮似的的问,逼得谢慎一时语噎。
奇怪......
那王贵不过是个寻常百姓,却巧舌如簧,满嘴的大道理。
这倒也罢了,但此人句句扣在关键点上,像是提前打好了腹稿,只是在堂上再念出来。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