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家人(求支持,求月票)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258章 家人(求支持,求月票)(第 2/4 页)
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皇帝不急,太监急,至少亲戚们总显得有些心急!
“陛下,臣以为,就亲王备藩,用四年的时间移民、修建王城,实在是太过苍促,以臣之见,既然现在新夏已经发现,陛下不若在地图上划出若干区别,然后再每区各建一城,作为未来诸皇子的就国之地……”
郑聪的面上带着笑,语气中带着试探的味道,他是郑王,也是大明少有的几位异姓王,异姓王没有封地。
晋王如此,郑王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郑家与晋王毕竟还是有所不同,当年如果没有国姓北伐,大明能否中兴都是未知数,而且当今国母也是郑家出身,李家是臣,而郑家则是亲戚,现在郑聪就是站在亲戚的立场上去说这件事。
他这也是在为自己的那小表弟们着想,毕竟,新夏虽说是夏之土,可那里除了一些野人之外,就再也没有其它生灵,仅仅只带着三卫兵卒就藩,肯定比不过南洋诸国。
“闽王,你应该知道,南洋诸国就国时,除了国兵之外,朝廷可是没有给他们任何帮助。”
放下手中的笔,朱明忠看着郑聪说道。郑聪是郑成功的儿子,当年郑家诸子之中,只有他跑到了东北,这也是选择他继承闽王位的原因。
“陛下,地点不同,在桂、秦、周等南洋诸夏,他们去的地方,生活着千百万土人,他们带兵过去,可以讨伐土人,将其教化为夏,而反观新夏,当地土人数量极少,且肤色、相貌全不同于我汉人,将来诸皇子就国后,就国的地方,必定也是人烟稀少,以臣看来,那新夏势必如北美一般,只有少数土人,应该尽量以移民为主,所以,朝廷应该早做打算……”
看着站在那,说的头头是道的郑聪,朱明忠突然反问道。
“郑聪,我记得从你袭王位以来,似乎你成天就是在秦淮河里泡着,怎么今天想起来问这事了?”
朱明忠的面上带着笑,郑聪是他聪明人,他知道闽郑在大明的影响力,所以在继承王位后,便终日作乐,流连于青楼之中,当然,郑家的家业足够他挥霍,按几年前申报的家业看来,郑家单在南京的房产,就值银不下六千万两,每年仅只是房租都收入数百万两。那些地方都是当年北伐后抄没的,现在都成了郑家的产业,对此,朱明忠并没有追究。
正像他从来没有追究过八大皇商被灭族后,其亿万两家业的去处一样,很多时候,有些事情并不需要深究。
他们现在做足谷翁,也不错。
况且,他们现在大都将多余资金投资于工商实业,对于大明而言这是有利的。
“臣死罪,自从陛下攀极以来,我大明国朝太平无事,臣方才得以沉迷于酒色之中,臣每每念及,陛下终日忙于国事,而臣却是安于享受,实在是惭愧至极……”
先是鞠躬请罪,郑聪随后又说道。
“罪臣食君之禄,理当为君为忧,这诸王就国,实在是事关国朝百年安定与否大事,因此,臣不能不说……”
尽管明知道,肯定是灵儿授意他询问的,可朱明忠并没有点破,每个当娘的都心痛孩,这些年每年都有数十万百姓移民海外,自然知道,海外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片蛮荒,可也不见得是天堂,尽管青蒿素的提取,让疟疾得到了治疗,但是,南洋依然不是一个什么好地方。
就在这些当娘的在那里每每看着地图,想到儿子们要到那些地方就国的时候。“新夏”却突然闯入了他们的视线之中,这又如何不让她们心动。
其实,最早的时候,恐怕北美他们都考虑过,朱明忠可是在昭妃床上看到过《美洲记事》,如果不是因为儿子的关系,她们是不会对那么远的地方产生兴趣的,但是那里太远了,要横渡大洋,一路上风险太大,更何况,往来需要一年的时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