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六章 阶级无处不在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一一一六章 阶级无处不在(第 2/4 页)
这也与当初薇薇安夫人的丈夫,也就是之前的市长彼得有很大的关系。
彼得在迎娶了薇薇安夫人之后为了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他力排众议要在特耐尔地区建立一所最高标准的私立学院来提高特耐尔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教育水平。
其实大家都知道,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绝对不是普通人,都是社会名流、大亨和政要人士。
彼得的做法可能和当时社会经济形态有一定的冲突,却满足了特权人士的需求,社会地位越高,越是明白在往上爬的过程中,人脉网络的重要性,知识也很重要,但是是附带的。
一个这样的集中了周边地区权贵家族孩子们的学校,对培养孩子们未来的关系网有很大的帮助,加上学校的确拥有非常完善出色的教育团队,大家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私立学院读书。
这就造成了学校里读书的学生背景非富即贵,每一个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家庭。
彼得完蛋之后私立学院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不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恰好填补了一些问题,让私立学院还保存了下来,并且过得还不错。
为了吸纳更多具有特长的学生进入学校,为学校的存续贡献力量,他们和皇家学院一样开始对整个社会招生,不再向以前那样只对一小撮人招生。
这就让学校中的学生们也分成了三六九等,把校园环境复杂化。
小克斯玛先生虽然有克斯玛这个姓氏,不过学校高层并不认为他就一定是克斯玛家族直系成员,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这个孩子会是杜林的孩子。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发迹起来,就会有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亲戚出现,加上小克斯玛先生的母亲叫做阿丽莎,而不是奥菲莉雅,他填写的家庭地址还是在乡下。
这促成了他们对小克斯玛先生的不重视,乃至于漠视的态度。
学校中那些权贵阶层的孩子们并不会如普通孩子那样单纯可爱,从小耳濡目染之下,阶级的观念已经牢牢的嵌入了他们的生命中。
当一些成年人在交际场合甚至要对这些孩子弯下腰,低下头,造成了有一些孩子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并且把优越感变成了对人格的攻击。
当杜林说出“我是农夫出身”时,人们会善意的鼓掌并保持着笑容,因为他是强者,是成功者,是这个社会的高层。
他就算是乞丐出身,人们也必须保持敬畏,因为他的权力,他的威慑力让这些人不得不低头承认现实的残酷。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