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骑兵的影子都看不到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241章 骑兵的影子都看不到(第 2/3 页)
至此,甘肃北部,完全落入西宁军之手。&1t;/p>
李自成并没有立即回军,而是来到嘉峪关前,传说中的这座关城,他是第一次亲眼见到。&1t;/p>
嘉峪关位于讨来河北岸,黑山峡谷最窄处的嘉峪山上,扼守着弱水、黑水峡谷通道,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连接着黑山悬壁长城,南面的十余里,都是断壁长城,尽头便是讨来河墩——明代万里长城的最西端,自古以来便是河西第一隘口。&1t;/p>
正门额上“嘉峪关”三个大字,让李自成有一种巍峨之感,高达两丈六尺的城墙,全部是青石结构,加之立在山顶,仰望上去,几乎破天穿云。&1t;/p>
登上关城,这才现,刚才看到的乃是外城,另有居中的内城,内城城墙稍矮,但也接近两丈,加上地势本身的两丈七尺的落差,李自成这才知道什么叫“断壁”。&1t;/p>
内城东城门外还有一道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五丈有余。&1t;/p>
从东面的“光华门”进入内城,沿着内城墙北上,东、北城墙交接处有一角楼,据梅之焕介绍,内城四隅都有角楼,南、北墙的中段,尚有敌楼,都是一层三间式结构,另有前廊突出城外,用于观察敌情。&1t;/p>
当晚,李自成宿在游击将军府,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是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政事务的场所。不同于大明内地官衙几进几间的结构,它有两进小院,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是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关文的场所,后院则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私房区,中间隔着一道山墙,山墙上有门可以直通。&1t;/p>
李自成夜不能寐,这样的一座雄关,若是放弃了,简直是历史的罪人,看来原先的计划,需要做一定的修正,况且讨来河沿岸,时不时的有蒙古人出没,如果不驻扎常备军,甘州的军民绝对无法自保。&1t;/p>
如果放弃嘉峪关,整个甘肃,再难建立起这样一条稳固的防守线,不行,必须调兵驻防,由这支军队负责嘉峪关、讨来河、甘州一线。&1t;/p>
李自成先想到的就是驻扎在北川县的第三百户秦大年部,他的防区距离这儿最近。&1t;/p>
但第三百户只有六个总旗三百余士兵,是所有七个百户中士兵最少的,根本无法承担如此繁重而区域又是如此广阔的防守任务。&1t;/p>
天明后,李自成亲自从降兵中挑选出七个百户的士兵,连同第三百户原先的六个总旗,恰好组成一个千户,秦大年虽然此次并没有军功,但驻扎甘肃北部这样的边陲,远离西宁这个中心,如果没有足够的威望,是很难驾驭这些甘州降兵的,于是也被升职为从千户。&1t;/p>
不过挑选出七个百户的士兵后,李自成现,这些地方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了,干脆让剩余的士兵直接退役归户,甘州北部,只剩下秦大年部这一支常备军。&1t;/p>
设计完毕,李自成立即飞鸽传书秦大年,命他火来甘州赴任。&1t;/p>
而他自己则带着第一、第二百户,在梅之焕、杨肇基的陪伴下,离开嘉峪关南下。&1t;/p>
十一日午后,大军回到甘州,此时原本驻扎在洪水堡的士兵,已经押着粮草辎重以及各个堡驿的降兵,先一步抵达甘州。&1t;/p>
李自成便让刘云水从中挑选了五个百户的士兵,以备接下来的扩军,但这些士兵,并没有战马,为了不影响第一百户的战斗力,他们暂时并不归刘云水统辖,而是做为中军的辅军,负责押运粮草辎重,刘云水暂时没有被任职为从千户。&1t;/p>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