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工商兴国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43章 工商兴国(第 3/4 页)
诟病邓太宗的人的确不少,但扪心自问,从公仆到富商,从演员到盖帽,从教员到百姓,从手术刀到方向盘,有谁愿意回到过去?&1t;/p>
做人要诚实,可以横向与达国家比较,也要纵向与自己、与过去比较。&1t;/p>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错误的新政,只有不彻底的改革!&1t;/p>
李自成一直在探索邓太宗的路子,除了政策对头,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还需要两个外部条件:一是充足的外来投资,二是比较成熟的外部市场。&1t;/p>
用外部投资的钱,在国内兴办企业,生产的商品主要用于出口,虽然国内的工人只能赚到微博的利润差,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不过数十年的时间,中央之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国家、个人都因此而走上富裕的道路。&1t;/p>
天命军的属地上,李自成有工商兴国的雄心,又能掌控天命都督府,内部支持没有问题,关键是外部的两个条件:资金与市场!&1t;/p>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市场还是需要依靠大明,但也不能放弃古西域,多一条商道就多一分机会,也能加快一些度。&1t;/p>
资金问题,基本上就是死结,天命军自身的造血功能远远不足。&1t;/p>
李自成虽然有几个厂子,但这些厂子的盈利,用于给将士们放军饷、赏银,已经捉襟见肘,根本难以扩大再生产。&1t;/p>
外部的投资更是零水准,大明的商人不会来到边陲,交通不便不说,有谁愿意将自己的银子,投放于盗贼横生的河西?&1t;/p>
怎么办?&1t;/p>
李自成将今生后世所有的可能性都想了一遍,还是没有结果,即便欧洲的海商来到东方,也绝不会看中西宁、兰州这种一隅之地。&1t;/p>
想要银子,还得自己弄。&1t;/p>
好似这个时代,最赚钱的行当,就是海外贸易,可惜天命军的属地,完全是一片内6,东南西北方向,都没有直通大洋的水道,想要靠近大海,至少有数千里的距离,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距离,基本上就是天堑。&1t;/p>
李自成忽地想起“借鸡生蛋”这个词,长江不是直通大海吗?天命军的属地,并不在长江的沿岸,可是四川就是一个跨江的省份!&1t;/p>
巴蜀一定是他征服的一个目标,只是来早与来迟。&1t;/p>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