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华清气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华清气(第 1/2 页)
“诏曰,新科状元叶行远,公忠体国,不避艰险,其志可表。朕心甚慰,遂其志,着吏部斟酌授官。然其行不可不彰,故仍按旧例,先授翰林院修撰,其后转迁可也......”
皇帝的诏书完全符合规矩,并非是出于己意的中旨,而是堂堂正正经过了司礼监、内阁和六科。叶行远的上书一到,便是留在内阁的四位大学士也知道无法批驳。叶行远既然敢如此行事,那该给的风光不可能不给。
大获全胜。叶行远淡然而立,听到诏书内容的时候,深自感到与隆平帝已经有了一份默契。
现在诸位内阁大学士灰头土脸,而且最终没能挡住他进翰林院转一圈,虽然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叶行远出京。但是自请戍边,与被阴着赶出京城,这可完全是两个概念。
叶行远上书煌煌万言,岂是核心就是一个意思——我主动请求去最边疆最苦的流放之地当官,你们就不用赶我啦!
这也是当他得知李夫人帮他谋到了琼关县之后的灵机一动。在另一个世界,叶行远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曾经援藏三年,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好处,但是级别还是得到了破格提拔。不过后来他专心学术而非仕途,这才成了大学里最年轻的正教授。
在轩辕世界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官员援边”之类的说法,但道理是相通的。没有人愿意去危险、贫穷的地方,而作为光鲜的状元郎,更是有挑肥拣瘦的权利。然而你主动表示要去,这就是高风亮节,朝廷无论如何不能驳你,还得高调的为你表彰。琢磨着如何将此人不动声色的压制在边关。
只要叶行远身老边疆,几年几十年之后,京中谁还会记得这个惊才绝艳的少年?
“你既然不怕死,那就让你求仁得仁!”宇文经咬紧牙关。进一步去打探消息,勾连诸位阁老不提。
五位阁臣之中最没面子的就是沈孝,其余几人终究没有出面。沈孝刚刚才出言训斥过叶行远,这时候看了他的上书,又得了圣旨,不得不换了副面孔。干巴巴的勉励几句。
总算沈孝城府甚深,不至于当场发作,但心中窝火,自不待言,更恨其余几位阁臣上墙抽梯,让他没个下台。
既然状元照旧授了修撰,榜眼探花也算是沾光,没有必要再去外地任职。仍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吏部也乐得收回两个肥缺。
文虚怀为叶行远铿锵文字所感,心中热血澎湃,也想要一样自请戍边。但念及家中长辈,终究还是哑了口,只闷闷的受了翰林职位,并无太多的欢喜。
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包括陈简在内,另有数人选为庶吉士,其余诸人各自授官,或入六部,或放外地,便不赘述。
琼关县的缺仍然留着,叶行远心中有数,也不着急。便先受了修撰,与诸位新翰林一起,同往翰林院接受清气灌顶,顺便获取神通。
叶行远大约打个转就得回来重新任职,但他已经心满意足,翰林修撰的神通不知能否保留。但清气灌顶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初他选择想走地方路线,最可惜就是觉得丧失了这个机会。
现在鱼与熊掌兼得,岂能不喜?
到了翰林院,叶行远当先而行,意气风发。陈简跟在他身后不远处,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昨日在沈大学士府门前他还出言讥讽,如今却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挂不住。
叶行远懒得理他,他手上多少大事,谁会在意此等宵小?一入翰林院大门,便觉得气氛为之一变,只见头顶有一团云气盘旋不定,放出灿灿金光,正是代表一国文运的“文华之气”,悬于翰林院上空。
读书人聚集之处,天地自有异象,书院等处但凡有文气充盈,便有此云。但无论是国子监还是地方上鼎鼎大名的书院,这文华之气的数量,都远远无法与翰林院相比。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