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悠悠岁月(56)三合一
书海居 m.shuhaiju.net
1039.悠悠岁月(56)三合一(第 2/4 页)
这样的事情是要保密的。是必须遵守保密原则的。
没传出去,也就没什么不好的影响。
而县里的领导,这知道林雨桐和四爷不缺那点钱。
她是带着小礼物,汇报工作,顺带的把小丝巾巧克力这些礼物送过去,并表示了也一翻感谢。
折腾的林雨桐精疲力尽,这事大面上才算是交代过去了。
可私底下,这事并没完。
人家送了人情,自己就得还人情,这都是债。
这不,才缓了两口气,这收债的就上门了。
先来的是王院长,这位年过五十,可也是雄心不改啊。
这位是想从医院跳出来,比如调到局里之类的地方,哪怕是平调也行。
也是!这个年纪,在县医院做院长,这就算是做到最高处了,往上走的路已经没有了。除非是另辟蹊径。
可这谈何容易?
不管心里怎么想,面对年长偏职位又低一些的人,林雨桐的先肯定:“能这么想,就好。你的业务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可惜医院少了一位这么优秀的院长啊。”
本就不是熟悉的关系,工作上的关系嘛,说不了什么亲近的话,只能打着官腔应付。
反正是两个人坐着相互吹捧了半晚上,林雨桐把人打了,对方也很满意,觉得这个年轻的林局,说话办事都很讲究。
可送走人了,林雨桐愁了。这事可不好办?
这人员调动,那是组织部门的事。当然了,自己要是张口要谁,人家会多几分考量就是了。
把这记在一边。过了两天,又来人了。
这会是邮电局的一位副局,为的是安排他家的闺女。
她闺女如今是村里那种类似于李芬芳那样的卫生员,也就是赤脚医生,想在医院给她家闺女找一份铁饭碗。这不是就找到自己这边了吗?
这为没提林家成,想来也是知道林家的事的。
医术不过关,我傻了才把你放医院去。
但却没回绝,“这样……卫生局下属的企业,你也听说了吧。这样,要不先叫孩子过去上班,先在厂里做一些后勤工作,等将来,在局内部,我好给调整工作。”
听起来,就是调到卫生局做后勤工作。收个报纸啥的,事业编制,这还不是一样的铁饭碗。比起医院来说,还不用担风险。这医院不管是医生和护士,哪怕是出一点错,这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这位这么一想,好像这个安排更合理一样。而且放在人家卫生局内部,这将来调整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很高兴的走了。
小老太在里面听着,都能听出来自家孙女那话就是个活扣。两口子在家常说,这企业迟早得从卫生局剥离出去。那这进了企业,将来肯定是到不了事业单位的。只说是调整,啥时候调整,这都没一个准。再说了,自家孙女将来还能一直在卫生局耗着。一调走,还怎么调整?
不过这些人,心里是不知道这事的。只觉得这事业和企业,这会子是一码事。
这边想进事业单位的,还有卫生局内部的想从事业单位去企业单位的。不知道听谁说企业单位挣的更多,就有点动心。完全没有意识到,有时候这是调出去容易调回来难。
拉拉杂杂的,天天晚上回来都有人拜访。
但有些面子还是不能不给的。毕竟林雨桐出门也要人家给个面子的。
比如村上谁家谁家要生孩子,结果计生办查的严嘛。人家找来了,说想想办法,不然没活路了。赖在家里非不走,林雨桐就得跟医院打个招呼,开个什么病历出来,证明确实不能打胎。然后再跟人家计生办的求情说话。
人家给咱办了事了,自己是不是得还人家点人情啊。
对方的人情要的大,说是儿子中专毕业了,安排到乡镇上了。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在乡镇上呆,想回县城。
这意思林雨桐懂了,这是想进招商局。
林雨桐给记下来,回来跟四爷商量看这事该怎么办?
反正是家里出了点事吧,这人情是越走越密集,跟陷在人情大网里似的。
林玉玲带着自家种的红薯专门的来了一趟,“爸在省城挺好的,有大哥照看呢。玉龙都回来了。”
今儿周末,林雨桐在家,见她来了就笑着让进来叫坐,“好着就好,姐还说要去省城看看,我看要不就算了,等爸回来叫姐过去看也是一样的。”林家成病了,林玉珑给英子说了,这不是恰好又赶上下雨了吗?英子说等天晴了再来,结果不是又去了省城嘛。后来也来,林雨桐说不在县城,英子就说那算了,干脆就不看去了。事实上也确实没啥可揪心的。没感情,这事勉强不来。如今林玉玲说了,那林雨桐自然是要替亲姐姐说句话的。等人回来在去瞧瞧就行了。
林玉玲就点头,“别跟着跑了,去了也是折腾。大哥请了人照看,不用操心。”
这话题就这么岔过去了,林雨桐就说那框里的红薯:“这么沉的东西你咋带来的?”
两筐子红薯呢,七八十斤是有的。
“下了车自己挑来的。”林玉玲不跟以前一样了,如今成了地道的农家媳妇。最初嫁过去下地的时候还哭呢,觉得下地把她的鞋给弄脏了。这几年下来,孩子都添了两个了,也没那些穷讲究了。
她家的日子过的不错。老公公有退休工资,她家的大伯子小姑子的都是在外面有稳定工作的。差不多是年年补贴。家里过日子的钱压根就轮不到他们两口子出,反倒是地里的收入全都是两口子收着。
当然了,邓春花就那么在炕上躺着呢。家里又没个女人拆洗。这些活肯定都得林玉玲隔三差五的过去帮着拾掇。可能多多少少的,还得贴补点钱进去。
知道这次的事情,她爸能舒舒服服的到省城,是自己帮忙了。她这是心里过意不去,过来走动走动。
人情辛苦弄来了,不管稀罕不稀罕,都得表现的稀罕,“清宁跟她爸去京城了,说好的一星期,如今都半月了也不见回来。她最爱吃这个,看见了可该高兴了。以前都是姐跟二哥在果园的地垄上套种,今年还没见送来,也不知道种了没。你送来了刚好,这东西放好了,能吃到明年开春。”
家里是修了一个地窖的。
人家稀罕,这辛苦就算没白费,“自家种的,今年远着水渠的几分地一点水都浇上,旱地里的红薯,味道好,又甜又粉。”
进来梳洗了,在沙上坐了,林玉玲才说:“我这是心里有事,也不知道该跟谁商量。来跟二姐说一声,您给听听……”
“啥事?”林雨桐真不知道。
拿了香蕉剥了递过去,“你慢慢说,别着急。”
“爸在省城,爹娘都叫大哥顺便给接走了。”林玉玲说的是大房的瞎子爹和娘,“不跟大哥住,在省城给另外买了房子。老两口自己住呢。”
这也好,不跟儿媳妇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就没那么多矛盾。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