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十一章 最后一步
书海居 m.shuhaiju.net
一千五十一章 最后一步(第 2/4 页)
“然而老师平日教导弟子时常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这句话正是子夏所言。在世儒眼底,他们的道是如小程先生那般,连皇帝折一条柳枝都要劝诫,所以……所以他们也因此常攻讦先生的事功学是‘小人之儒’。”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
但实际上就是颜回,子思,曾子一派以及孙氏二派,其余都消亡了。
其中孙氏之学,就是子夏,荀子之学,李悝(商鞅),吴起,李斯,韩非都出自这一门,但是法家就是子夏,荀子之学吗?并非如此。
郭正域继续道:“若说子贡,子夏是孔子学生,世儒还给了三分颜面,但荀子就贬得一无是处。”
“一句‘性本恶’即与孟子的‘性本善’如同水火,还不用说其他‘礼法并用’的主张。”
“而董江都提出罢百家,独尊儒,将儒家经义明确为国策,立为百代以后政治统治基础。但这点在世儒眼底仍不值一提。”
郭正域确实有理由愤慨,先秦时法家服务于皇帝,儒家服务于士大夫,墨家服务于老百姓。
但尊儒后,却是从上而下,要不然怎么说是国策。
从这点而言董仲舒实有大功于儒学,但因为他篡改了很多儒学经义,被那些‘原教旨主义’的儒生指责。
郭正域又道:”而后南宋的吕,陈,叶开创的事功学派,成了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相提并论的学派。”
“然而事功学派的传承是自王安石所言‘为天下国家之用’,然而老师却屡次言,林学一派虽主张变法事功却不是王安石之法,理学常指责此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林延潮仔细一想,郭正域方才所言就是引申出三个方面。
一,林延潮执政大明。
二,林学在庙堂上获得显学的地位。
三,推行事功变法取得百姓的支持。
这三者是三而一,一而三的关系。
现在理学反对事功学如此激烈,会不会因此影响到其他两方面呢?
林延潮道:“若说我当年刚刚提出事功之学时,尚如襁褓之中的婴儿,而今随着我等在读书人中影响日大,我还主一科南宫,天下读书人学习事功之学的越来越多。”
“受理学之教多年的儒生已生警觉,因为事功之学与心学不同,心学已日渐从入世之学,变成出世之学,而我事功之学却一直事入世之学。”
“这一点并非只是现在,譬如孔子更欣赏颜子,还是子贡?”
“子张与子夏间,过犹不及之争?
“‘思孟学派’与‘孙氏学派’何为儒学正宗?
“孟子与荀子间的性善,性恶?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