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3章 江口议政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703章 江口议政(第 2/3 页)
陪同安毅出访的总务处少将处长兼南京情报站主任陈瑜说道:“根据我们第四厅的调查,农民承受的负担很重,今年下半年,地主以粮价上涨和税收增长为借口,与佃户重新谈判土地契约。一方面,他们增加了地租的绝对量,另一方面,那些迄今为止一直征收货币租的地主,现在也开始坚持要以粮食来支付地租,因为相较而言,粮食比起正在贬值的货币,更有价值和更为安全。佃户们普遍抱怨地主要求他们支付正日益上涨的部分土地税,或是增加租佃押金,当佃户们反对增长地租、押金和税金时,地主们便以那些愿意支付更高勒索的农民取代他们,导致农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作为这些各式各样的经济趋势的结果,地主和佃户间的冲突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些佃户被从他们承租的土地上驱赶出去,那些仍然留下来的同意付高租的人感到了他们经济地位的衰弱——中等农户常常降到贫农地位,贫农降到雇佣劳动者的地位。田赋、减产、不利的价格关系和地租的增加,明显地损害了大多数农民的经济地位。但是,政府的种种税捐——有税金、捐款、征借、征购、征兵以及劳役等形式,却把沉重的负担加到农民身上,这深深地影响了农民对于中央政府的态度。
“此外,被转嫁到农民身上的摊派多得吓人,有什么‘捐献新兵草鞋’税、‘军属慰问’税、‘防空干部训练’税、‘卫戍部队油料’税等等。还有为救国债券、电线杆、修路、教员米粮津贴、学校设备、保长会议食物及油料、保长行政补贴,军属丧葬费用所征的税捐,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在这些税捐中,有一些数额相当大,有的比较小。约有四分之一的税捐由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略少于四分之一的税捐由地方士绅和宗教组织设立,一半以上则由乡村和保甲头目创立。”
杨杰担忧地说:“这个我知道一些,所有税捐之中,据说为军队筹措资金和供应品的征收是最重的负担。此前我们在常熟县考察,听到县长抱怨:军队将领常常命令县政府提供经费,而不考虑这些钱是怎么来的。还有,驻军常常需要猪、鸡、木柴、饲料、工具、建筑物资等等,解决的唯一办法便是下达新的摊派。军方有时对征用的食物进行付款,但是只付出相当于市场价格的一小部分......哎,现在的国民政府,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坠落啊!”
安毅摇了摇头:“战争才进行到第二年,若是中央能够及时察觉这些问题,像江西那样加以改革,不难化解日益凸显的矛盾。但看看,现在就连委员长的公子从事改革,也遭到巨大的非议,更别说别人了!我敢说,若是不尽快扭转目前的局面,对农村进行变革,要不了多久,情况还会继续恶化,随着农村中积蓄的矛盾越来越大,必将把农民推到政府的对立面去,到时候悔之晚矣。”
“这也是我想离开的重要原因,党国的未来,看不到希望!”
杨杰满是惆怅:“委员长虽然知道党国的种种弊端,但对于如何挽救,办法却不多。就以党务为例吧,在以往历史上,从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至中国国民党,先总理曾多次更改党名,改组党务,平均六年即进行一次大的改组。如今,党国早已病若沉疴,非挹注猛药难为功,但委员长最终所选择的路线,不是对衰老败废的党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彻底改造,而是在旧的党的机构之外,另起炉灶,重组一个新的具有政党形态的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
“在我看来,这实际上又重蹈了以前组织力行社的覆辙,唯一不同的是,力行社是一个秘密的组织,而三青团则是一个公开的组织。战前‘党方’与‘社方’之间相对隐蔽的恶性暗争,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党方’与‘团方’之间的公开较量继承和延续下来,后患无穷啊!”
安毅没想到杨杰会一下子扯到党务上,想了想道:“三青团正式成立虽然是七月初的事情,但实际的酝酿筹备始于西安事变之后。校长当时认为党国沉疴太深,积重难返,无法彻底改造。
“为此我和校长曾专门讨论过,校长说国民党对全国民众已失去吸引力,特别是年青一代瞧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校长设想成立一个主要以青年为对象的新的组织,期待通过这个组织将那些对党国反感的年青一代重新吸引过来,并赋予这个新组织以革新党国积弊的重责。
“我说个真实的事情吧,在三青团筹组过程中,当讨论到新组织的名称时,陈立夫向校长建议在‘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名称之前冠上‘中国国民党’五字,校长当即斥责说有你这五个字,人家就不来了。我看还是用三民主义来号召好,用我的名义来号召好。”
杨杰若有所思:“我曾听过委员长的一次讲话,他说:本来中国的革命,有中国国民党来领导,只要中国国民党能复兴,就不必另设青年团;即令有组织青年团的必要,亦可以附设于国民党以内。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从新创立这一个三民主义青年团呢?就是因为我们国民党这几年来消沉散漫,成为积重难返的局面,不论精神纪律,都是异常衰颓,可以说党部都已变成了衙门,而党员已变成了官僚,无论如何设法改造,都不能彻底改造过来!在本党没有彻底改革以前,如果吸收青年进去,那只有害了青年,而无补于革命,所以要另外设立一个青年团,来组织一般有为的青年,好使他们承担中国革命的事业!”
安毅点点头,接过了话头:“校长设立三青团的另一重要考虑,是想统合党内各派系于一炉。特别是当校长在党内的领袖地位正式确立以及国共两党重言合作后,战前成立的几个以****为中心目标的秘密派系组织,已完成其阶段性任务。这些派系之间的恶性内耗,令校长感到有统一的必要。”
陈瑜皱了皱眉头:“这纯属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依照常理,委员长大可以训令各派系停止活动,并在党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现在竟然搞出这么多花样来,累不累啊?”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