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5章 以不变应万变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875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 3/4 页)
胡家林、邓斌和杨杰眉头紧皱,他们都没有想到,看起来势均力敌的德苏双方,竟然会出现这种诡异的一边倒的局面。
安毅却隐约知道,原来的历史上,苏军应该也是输掉了这场战役,否则何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现在这个时空,由于斯大林根据实战需要,提前对部队进行了换装,更新了大量新式武器装备,许多指挥官在对远东军的实战中,得到了锻炼,军队的实力应该比原来的历史更加强大才对。
但是,斯大林从西线抽调大量老兵到东线参与对远东共和国的进攻,大量新兵充斥了原来的部队,与武器装备的更新及指挥员指挥水平的进步,进行了对冲,正好实力不进不退,失败完全可以想象。
“其他三条战线的情况呢?”胡家林在地图上观察了好一会儿,问道。
“是的,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
刘卿点了点头,拿着指挥棒继续讲述:
“高加索战场没什么好说的,由于高加索地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加上仅有的平原通道易守难攻,至今这一战场依旧陷入僵持,而在北线战场,八月下旬,从伏罗希洛夫元帅数次请求全军撤离列宁格勒的电报中,斯大林嗅到了危机,当机立断,组建列宁格勒方面军,任命先前被他打入冷宫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出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
“本月十日早上,朱可夫元帅带着助手霍津中将、费久宁斯基少将和科科佩夫少将,飞抵列宁格勒。据说在那个时候,伏罗希洛夫等人正在开会,讨论一旦守不住列宁格勒,应向什么方向突围。
“旁听会议后出示大本营命令的朱可夫,指出必需坚决保卫列宁格勒,直到战至最后一人,随后朱可夫以方面军司令的身份,对军队进行了改组,费久宁斯基任副司令员,霍津为参谋长,并当场撤换了第四十二集团军司令员伊凡诺夫少将和第八集团军司令员谢尔巴可夫少将的职务。
“其后,朱可夫又同他的参谋们一起,连夜制定了城防计划,其中就有根据与远东军的作战经验,从市区防空部队撤出部分高射炮,将其配置在列宁格勒最危险的地域,对德军坦克实施直射,又以波罗的海舰队的全部舰炮,支援乌里茨克——普尔可沃高地的第四十二集团军,并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布设地雷、设置电网,又从卡累利阿地峡抽调第二十三集团军部分兵力,支援第四十二集团军,加强乌里茨克地区的防御,最后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军事院校学生组建五到六个步兵旅,作为机动打击力量。
“德军于本月九日上午,开始从南面向列宁格勒发起正面强攻,主攻方向为该城西南的乌里茨克和正南的普尔可沃高地。十日,德军在苏军第三近卫民兵师的防地上,撕开了一个缺口。十一日,德军占领杜德戈夫,次日又占领红村,向乌里茨克推进。十三日,德军突破苏军的防御,占领了索斯诺夫卡、芬兰科伊洛沃,逼进乌里茨克。
“朱可夫意识到列宁格勒的防御已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决定将方面军最后一个预备队步兵第十师投入战斗,十四日,步兵第十师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对德军实施迅猛突击,德军没想到苏军会突然发起反击,一时阵脚大乱,被迫放弃了索斯诺夫卡和芬兰科伊洛沃,苏军恢复了原来的态势。
“可以说,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德国北路集群已经若强弩之末,要想在短时间内拿下列宁格勒,已经不太可能,若中央集群无法快速突破斯摩棱斯克防线,则在冬季来临之前,希特勒三路大军会师于莫斯科城下的打算恐怕要落空!”
“刘部长,我对叶戈罗夫的指挥最感兴趣,他有没有趁着中路德军实力不济的时候,发起反击?”
邓斌作为国防大学的校长,最想知道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曾经与号称红色战神的图哈切夫斯基共同创造大纵深战略的叶戈罗夫有什么表现。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