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兆庆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九十一章 兆庆(第 2/4 页)
夏日午后的阳光是最热的,把赵庆的脸晒得汗津津、红喷喷的。不堪炎热的他,很快作出了决定,不去西单,不去王府井,而是就近直奔前门大栅栏。
他背着已经空了的大藤筐,轻车熟路地出了胡同口,自去自新路的副食店对面的站牌下等候公共汽车。
那里的“5路”一趟车直达,票价七分钱。等坐到了前门站,下车就是廊坊头条的路口。
赵庆如今可对京城算是熟悉极了。自打他从年底开始收村里的鸡蛋进城卖。很快,他就几乎把整个京城都转悠遍了。
这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尤其是对他这样的一个农民。
其实龙口村里的本地人,像他这么大的小伙子,还没进过房山县城的有很多呢。少一部分人算有见识的,也只是去过良乡和长阳。
他可算是除了知青以外,龙口村里年轻人中唯一的一个京城通。
而他之所以这么与众不同,敢独身闯京城,这就得感谢他的父亲了。
他的父亲不但教给了他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为他在语言交流上扫清了方言的障碍。而且更是打小就给他讲述京城的地理和风貌。
像什么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前门楼子大栅栏,北新桥儿的大海眼……
对他来说,很小的时候就耳熟能详。
还有什么“酒满敬人,茶满送人”、“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和“吃面吃面不就蒜,不如来碗饭。吃面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一类描述生活和礼仪方面的京城民谣。
听得多了,他更是如数家珍。
甚至他的父亲在家里还经常这样地开口说话。
“这事要是到了京城呀……”
“这东西要搁到京城去呀……”
“这个理儿要拿到京城去论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