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民间智慧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百五十五章 民间智慧(第 3/4 页)
虽然添了不少麻烦,可这事儿也得两说着。
别忘了,当初洪衍武和“糖心儿”还多亏了京城夏日里的一场大雨,他们的关系才得以突飞猛进的呢。他们可算是“风雨归心”了。
所以谁能腻味这样的天气,他们也怪罪不得。
其三,小满前后还要搭天棚呢。
旧京还有句堪称口号的俗语,叫做“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头半句说的就是京城夏日情景。
所谓“天棚”就是夏天用竹竿为架,苇席做顶,在院中居住的房屋前临时搭盖的纳凉凉棚。从五月开始搭起,到“中元节”后拆除。
从事这种行业的叫“棚匠”,历史可一直追溯至明代。
京城的棚匠搭凉棚有一点特绝,他们不同南方搭棚需要动土挖坑,是平地树立杉篙,且支搭安全,不惧飓风。顶上席子还有拉绳可任意舒卷。
另外由于这是由官家传入民间的办法,所以当时就连宫廷和王府亦要搭盖凉棚避暑。
像电视剧里夏日炎炎,皇宫内院还是让房殿暴晒的情景,真放在过去,皇上就是不热出一身痱子,内务府的官员也死定了。
说到这儿就得提一句了,早年间京津两地的院落必用方砖漫地,不种大树(多进住宅过厅交道院除外),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便于暑天搭天棚。
所以这一条也是紫禁城里的大部分院落没有大树的原因之一。而网络上列举诸多理由却未有此说,大约是了解过去生活方式的人太少了。
不过对这一点洪衍武和“糖心儿”倒是没有照搬照学,不是因为没人会弄。单先生找来的“架子工”就是原来的“棚匠”。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地方。“糖心儿”的院儿小,而且也就一侧东厢房,真搭个天棚太不方便。
另外时代也不一样了,这天棚材料容易失火,在洪衍武看来,算是个不小的安全隐患。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单先生的工匠不亏是见多识广的老师傅,居然又给出了个绝妙的好主意。
他说过去的普通人家即使没有能力和地界搭天棚,也会在自家东西厢房的窗户檐下搭一种小型的棚子或帐子,叫“雨吊搭”,既能遮阳,也可避雨。
而凭他的经验,其实山西太原附近有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在东西房檐下直接加挂钩,然后就把卷席挂上。自可任意舒展,起到控温作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