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票务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三章 票务(第 2/4 页)
如今两年过去了。通过努力,京城各单位的内部礼堂几乎已经全面对外开放。也是在这个时期,各地纷纷扩建影院。连不少在“运动”期间用于开会做报告的礼堂都被改装成了电影院。
因此截止1979年年底,全市影院座位数共增加了三万五千个。终于成功缓解了“看电影一票难求”的状态。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各家正规电影院对一部电影的放映末期几天,已经不再是场场爆满。甚至一些不那么好看的冷门影片,从上映第一天起,晚场的黄金时段就会有空座。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开放礼堂还有一个附加作用,那就是把曾经风靡一时的“内部电影”变成了过去的符号。
眼下即使还有小规模的放映,也仅仅维持在一些机要单位的内部小礼堂了。甚至于观看的人群也不再有严格限制。
至于在一些管理不严格的单位大院。甚至还有一些胆大妄为的干部子弟,通过关系从电影院把电影拷贝“串”出来,然后在内部小礼堂偷着放电影公开售票。
他们既挣了钱,有几个人日后还成了知名的电影导演。大约正是受了这段时间狂看电影的“熏陶”吧。
总之,综上所述。尽管全国电影市场空前繁荣。本年度,全国观影人次第一次突破二百九十亿。而《大众电影》杂志每期发行量也会突破九百万。
但如过把镜头聚焦在京城影院的票务市场上,只有一个“乱”字可以形容。或者也可以称为“无序”。
而这一切对洪衍武他们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利润直线缩水。
去年十月份,“票贩子”们创造了最后一次票房辉煌,洪衍武和陈力泉能到手八万三的毛利。
十一月,枪击事件影响开始显现,手下们上缴的利润就直线滑落到一半了,四万两千块。
十二月,京城最后一批十几家礼堂同步开放,像“红塔礼堂”、“地质礼堂”、“东四工人文化宫”还都是西城区、东城区的。“老插”们也开始搅局,情况自然更难。但勉勉强强还有个两万六七入账。
至于今年一月份是最惨淡的。
“雷子”突然抓人,让“票贩子”迅速减员至一半,弄得人心惶惶。剩下这点人赚的钱也就够大伙儿开销和开工资的了。
他们落入口袋的仅仅两千余元。各处影院的负责人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了。
这个月如果再要刨去“保护费”,他们还得吃一万五六的倒账呢。
所以现在也确实是该洪衍武拿主意的时候了,电影票的买卖简直成了鸡肋,这样下去,二月份情况肯定会更糟。弄不好就赔了。
于是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洪衍武深思熟虑后于二月初做出了几个决定。
一,既然收入和所冒风险已经不成正比,索性彻底放弃东城、西城的十一家影院。
他想的是,别看这些影院最大、收入最多,可因为是市中心的闹市区,环境也最复杂,来来往往什么人都有。必然,聚集在这里的“老插”也最多。
更何况如今京城的公安都生怕“长安街”再出事儿,这些地方的电影院就属于在“风口浪尖上”。一定受到严管和监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