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许诺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十三章 许诺(第 3/4 页)
于是横向比较,工商系统更具有安全性,就成了最优选择了。
照洪衍武看,去工商局至少有以下几种优越性。
一,工商局拥有执法权和审批权,有权力就代表着好处,这不用多说。
二,目前改革才将将起步,随着改革深化,经营政策的放开,工商局业务和权力必然持续增多。编制继续扩充是必然的,如此职位就多。那么比起其他地方就容易升迁。
三,随着各种经营体的增多,工商管理方面除了人事,也面临着制度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制度因为要淘汰就没太大用处了,那么就允许人们犯错误。即使真出事儿,也不会深究责任,毕竟是要探索嘛。
洪衍武说的这些话,其实主要目的就是想把宋国甫给弄工商局去。在能担保宋国甫前程远大的同时,这对他自己来说,未来当然也有莫大便利。
但他不能直说知道历史会如何如何啊,所以想出这些理由还真是费了他不少脑细胞。
可即使这样宋局长也很犹豫。
因为工商局在“公私合营”之后,那是名副其实的冷衙门啊。甚至据他所知,“运动”时期“工商局“划归到“财金局”下,仅存了三个人。简直是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啊。
虽然自改革以来,这个部门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谁又能保证政策不会变化呢?要让儿子去这样的单位,万一……
这样宋局长就把顾虑给说了出来。而且又提了一个自认为稳妥的新建议,说去税务局行不行?
他觉得要是按洪衍武的说法,如果经济搞活了,同样属于权力机构的税务局也会有大发展。
而且由于税务是国家必不可少的部门,尽管“运动”时期同受冷遇,却仍旧保持了编制和规模。各方各面看,都应该比工商局要好吧。
没想到洪衍武想了一想又给否定了。
他认为税务局的工作范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针对国营企业,这就等于是官对官,体现不出权力优越性来。
而且这种部门和粮食局一样,属于维持国家运转的要害部门,责任重大,也经常被上级督促监督。变革的步子肯定以稳为主。而工作稍有一点失误,后果就很严重。
同时正因为“运动”时期没缩减规模,老领导、老同志就多,人际关系就复杂,那么即使扩充编制,机会也要比工商局少得多。
最后洪衍武笑了一笑,索性打了保票,说宋局长担心的政策转向根本不可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