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酝酿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一百七十五章 酝酿(第 3/4 页)
人们不会再为一点点的新鲜事物就兴奋莫名,大呼小叫。
又或许是因为去年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太过震撼。
与之相比,这些真正与百姓相关的变化,反倒看上去都像是一些不疼不痒、无足轻重的“小事”。
更何况这些变化里既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只产生正面效应的。
于是人们置若罔闻,视若无睹,任凭自便的态度,也就成了一种对待生活的常态。
大多数人如今有限的欣喜只能放在一些有趣的事上。
就像对陈培斯小品的热议,他们的邻居在厕所里碰见他,一边蹲坑还一边夸他呢。
“培斯……你那小品绝了啊,那叫一逗……”
就像就像流行歌曲从《酒干倘卖无》、《万里长城永不倒》换成了张明敏的《我的祖国心》和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
就像去故宫旅游的人们,必定会有更多的人,被录音机里放出的杨卫帆的歌声所吸引。
不惜肉疼,也要去尝一尝给了他创作灵感的冰糖葫芦。
就像京城也出现了由纺织局组建的服装模特表演队,每一次组织展销会,举行公开表演都引得现场异常火爆,服装脱销……
不过必须得说,真正更大的变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酝酿着。
因为自打“伟人”的表态让改革开放安然度过争议期,把经济改革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中解放出来之后,1984年已经无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充满暗示和悬念的年份。
正是由于打开了最后的闸门,民间的力量便注定会如泉涌一样开始四处漫流。
哪怕老百姓完全是没有全局观,毫无意识的,但勤劳的本能和对美好的向往,就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一样,自然会把金钱引向投资洼地。
也会把一些敢闯敢干,不甘寂寞的人带到他们该走的路上。
像洪家老爷子就有点坐卧不宁了,自打听说“稻香村”再次开张的消息之后。
他就总往人家那儿跑。
没几天,“稻香村”卖的几十样糕点就成盒成盒都被他买了回来。
这下好,别说洪家自己了,就连水家和东院三家邻居都一样。
各家各户的早点全好操持了,统统因为洪禄承的馈赠变成了稀粥就点心。
弄得老几位为这事都有点犯糊涂。
心里琢磨,怎么还有节后送礼的,这到底是从哪儿抡起,什么讲儿啊?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