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房多钱多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百三十六章 房多钱多(第 2/4 页)
因为这样,既能满足他自己的需要,还能外头去承揽工程。又有多么好呢?
特别是这一行可是欣欣向荣啊。
除了四合院方面的私房业务可以做,像公园扩建和文物保护等项目都可以接啊。
发展前景大得很。
只是当时要成立古建队的话,却又面临种种难题,有些不太现实。
别忘了,改革开放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政策上就是一关,远没有到允许私人开办公司的程度。
洪衍武曾经特意为此事问了宋国甫。
但得到的答复是,“个体户就是个体户,不具备法人资格。”
不能开公司,你还怎么雇人啊?
没有一个法律承认的正式经营载体,你又怎么签订合同,承揽工程啊?
而且洪衍武要碰这一行,他最终目的可不是搂钱。
他真的需要,技术远胜于盈利。
所以他就少不了像单先生,或是他女儿这样的真正行家帮忙掌舵才行。
可这年头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啊?
赚点外快就已经算是离经叛道,出圈儿的不得了。
别说单先生父女了,就是老工匠们。
真让人家扔了专职工作,去下海扑腾,也没几个人愿意迈出这一步的。
最关键的是,人家单家又是什么样的家庭啊?
重精神文明,远甚于物质财富。
对于古建行,人家是有着崇高理想和事业追求的。
那是为了全体的华夏子孙在保护老祖宗的文化遗产。
面对这样的人,洪衍武觉着自己俗气至极,颇有自惭形秽之感。
他相信哪怕不惜重金相请,可人家也是绝不会为了私利而动心的。
所以这事儿呢,左想右想的,他也没好意思张口,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他惦记的是,等几年,国家允许私人公司存在了。
他跟单先生父女也近乎点了,再提这事,成功率可能还高点。
可现在呢,偏偏情况又有所不同了,真有点逼得洪衍武不能不把这个念头提前实施了。
敢情他手里的房子和钱,是越来越多了,简直都成了一种负担了。
先说房子。
别忘了,洪衍武当初通过政策弄回来的,可不光洪家老宅,还有他母亲娘家的宅邸呢。
而完颜家的“半亩园”,那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知名院落啊。
据王蕴琳所言,那是清初造园家李渔设计的精品杰作。
园内垒石成山,引水为沼,平台曲室,有幽有旷。
结构曲折、陈设古雅,富丽而不失书卷气,雅致至极。
而且完颜家好戏,又有钱。
几代人下来,家里不惜花费重金,还修了个不亚于王府样式的戏台。
那藻井、彩画更是堪称巧夺天工,漂亮极了。
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不知多少梨园名角儿,都在上面唱过堂会。
像这样的宅邸,那不用多说,必须得交由真正的行家里手来修整呀。
否则别说重现昔日胜景了,恐怕就得糟践了。
特别是近些年,自打部队三产工厂从“半亩园”一撤出,那里就再没住过人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