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八月乱象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八月乱象(第 4/4 页)
但当时,这一点却不是轻易能为人所理解的。
好多人不愿意舍弃铁饭碗。
于是在各种不情愿之间,许多人完全是怨声载道的走上了独立经营之路。
直至多少年之后,他们许多人才发现,正是这个政策才让他们懂得了“铁饭碗”三个字的真正含义。
那就是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有饭吃。
但说到这里,仍旧没把京城最热门的事件表述出来。
其实这一时期,真正最能牵动人们热情的事件是,原来谁也不要的破烂儿忽然值大钱了。
继汽车、水泥、聚乙烯之后,钢材、盘条、电解铜这些原本陌生的名词也突然时髦起来。
一时间,到处都是倒买倒卖信息,好象每个人都在做生意。
小老百姓怎么样啊?
虽然大部分普通人可能连“盘条”听都没听说过。
大多数人都把这东西当成了“撒子麻花”一样的玩意。
可为了财富依然充满热情的加入了这场狂欢里。
这一点,您从排队打公用电话人的对话中就听得出。
“喂,老刘吧?……要五百吨盘条?没问题,昨天刚发走三吨螺纹钢,你这点货,包在我身上……”
类似的对话在街头比比皆是,似乎遍地都是钢铁巨子,仿佛每个人背后都有洛克菲勒撑腰。
甚至就连福儒里靠公用电话吃饭的“球子妈”都不务正业了,居然天天抱着电话自己打。
“他二大妈,咱们要发了!我搞到了五千吨盘条!”
“是,货在石家庄,是首钢的货,只要咱们联系好买家款一到,那边就发车皮。”
但毫无疑问,最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九的成不了。
像老爱说实话的“小崔”就写过自己关于盘条的一个段子。
他说自己2000年时,突然听到某地方放了些盘条,立刻跑过去看。
下着大雨别人拉都拉不走。
嘴里还直叫唤,“别拉我,我今天总算见到盘条是什么模样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显然他也是当初差点精神错乱的口头倒爷之一。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