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句心里话
书海居 m.shuhaiju.net
说几句心里话(第 3/4 页)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朱和元说,他带队到西班牙打比赛,他看到国内跟国外足球的悬殊差距,球员不是不拼,而是拼不到点上,实力差距已经大到就算是想踢人都踢不着的程度了。
由此可见,中国足球的基础是何等的薄弱。
而造成这种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能说,有些不能说,那咱们就都不说了。
但这几年情况一直都在好转。
我家小孩的学校已经连续三年举办校内足球比赛,其他学校也是如此,校外足球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改变传统的观念,出于身体锻炼的目的,送自己的孩子去踢球,这些都是好现象。
这些年,中国有钱了,俱乐部开始加大投入,引进名帅,引进球星,俱乐部的训练水平,青训水平越来越高了,我相信,中国足球肯定还有希望,而我也愿意抱着这一份期待继续走下去,哪怕可能明天他又让我失望了。
但我愿意等。
…………
…………
下面我就说说这本书里的国家队吧。
在这本书里,我不会提中国足协,不谈改革,我写国家队。
阿里汉的水平不见得很高,但肯定是有自己的东西的,他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当时所没有理解的,例如他把郑志放在后防线上当出球中卫,现在回过头去看,是不是觉得挺超前的?
还记得,他有一次备受媒体诟病是让阎嵩踢右路,结果阎松踢得很差。
我认为这就是中国跟荷兰足球的差距,因为在荷兰,像罗本和范德梅德这样的边路,基本上都是左右通吃的。
有这么一句话,技术的全面性决定了战术的丰富性。
欧洲培养球员的方式就是全面性,温格就很喜欢把年轻球员放到不同的位置上去踢一段时间,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全面,进而在全面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出优势。
而这一点就是我书里常常提到的,水桶理论。
这也是中国足球跟欧洲足球的显著差距。
阿里汉用欧洲人的思维来带中国队,在这一方面肯定会不适应的。
过去这些年,我觉得一方面是中国足球没有进步,反而有所退步,球员出现了断层,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对手进步得太快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04年的亚洲杯,最大牌的球星是日本队在意甲雷吉纳打替补的中场,中村俊辅。
大家可以想象,当时整个亚洲足球的水平其实并不高,我们中国跟对手的实力有差距,但其实并不大,碰到谁都是有一战之力的,哪怕是韩国和伊朗。
但过去这十几年,我们自己出现了太多的问题,人才培养没有跟上,长期缺席高水平赛事,这导致我们整个足球技战术水平出现了剧烈的滑坡。
此消彼长,所以差距才越拉越大。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英超,当时还叫英甲,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海瑟尔惨案,被长期禁止参加欧洲赛事,直接导致英超球队的整个技战术水平直线下滑,一直到十几年后的新世纪,引进了温格、穆里尼奥、贝尼特斯等欧洲名帅,这才逐渐缓过来。
由此可见,长期缺乏高水平赛事的锻炼,对一个国家足球技战术水平的影响有多大。
我这里所说的高水平赛事并不仅仅只是世界杯,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十强赛就属于高水平赛事。
我在想,如果我们从04年开始,郑志和赵俊哲能够顺利留洋,05年以陈滔、周海斌、冯晓挺、高林、蒿俊敏这一批球员也可以留洋,那最起码可以撑住中国足球根基不腐。
而事实上,这些球员也确实都具备在欧洲联赛踢上球的实力,但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耽误了,导致最后只能留在国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