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363章 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 2/4 页)
豹子总是说,我要做我能做到的事,就象对大漠胡族的政策,他认为一代人管一代人,没有谁能够永远占据大漠。有激进的理论认为杀光抢光就彻底解决问题了,这确实让人痛快,但真的是这样吗?胡人是个总称,汉人真的能够将外族人赶尽杀绝?而失去了外敌的汉人,会不会更快的堕落?历史证明,一味的杀戮解决不了问题,融合才是潮流,是趋势。而且咱说句老话,他爷爷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命都快没有了还管那许多作甚。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在长公主心里还有些分量,还有可能去劝说的人就只剩下筱岚了。筱岚是个好姑娘,这绝对是个明白人,大将军的想法她清楚,她以前就对长公主说过,要相信他,你不能没有他,但问题是,她同时也是李玮的妻子,就小李同志那超凡脱俗的理想她这个枕边人有可能不知道?现在这个情况可是小李同志取得长公主信任的最好时刻,她还会象以前那样劝慰长公主吗?会的,一定会的,她的父亲无比忠诚,为了大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自己从少女时代就到了北疆,跟着大将军一路走来,她绝不会为了那缥缈的崇高理想而不顾天下生灵涂炭,她在之前一段日子虽然保持缄默,但那只能代表她在犹豫,在回避选择,到了关键时刻,筱岚会站在大将军一边。
大人笔下,大将军是神,不是人。这实在是个让人不得不感动的英雄,无论改革成败他这一生必将成就一段传奇。
但是啊但是,这看得人简直太他爷爷的郁闷了!!
===
其实,大汉写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完全成功了,但大人可能还觉得不够,要把豹子写到生生累死才满意,这样本书才算彻底圆满了。估计那时候肯定得有人失去理智破口大骂的,咱报个名先。
===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作出选择总是容易的,因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哪种改革方式真正适应社会潮流,但豹子他没有恢复后世的记忆,他并不知道这条路走不走得通,他凭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路?要知道,他这种理念在当时那个背景下叫短视,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
至高无上的皇权让士人经历党锢之祸付出上万条性命,大家深切认识到皇权必须加以限制,于是,门阀士人为此而战,他们亲手拉开乱世的序幕。北疆在战火中崛起,寒门士子在大将军的庇护下建立起乱世中唯一的净土,如果不是皇帝昏庸任由贪官污吏横行,大汉会有今天?这朝廷已经腐朽,根本不能信任,换句话说,祸国殃民的就是失道的昏君,皇权就是祸根。十多年后的今日,皇权已经式微到谷底,士人们已经迎来他们实现目标的最好时机。
丞相大人坚决要求制约皇权,这位老同志虽说是奔八十的人了,但他血仍未冷,当年在洛阳的所作所为足以说明此人在紧要关头能有多么的光棍。蔡老先生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几十年的政治生涯都没能磨掉这位老人身上的书生气,没能消减他追求理想的狂热。在这位老人眼里,豹子是个好孩子,忠诚,宽厚,但是不够聪明,毕竟是个武人啊,到今天还口口声声忠于天子,居然都看不到皇权的危害!豹子手中有军队,这让老人家很忌惮,你就算不帮我可也别来坏事,得想法子把他的兵权拿掉,刚刚好长公主殿下也起了这个心思,不错,他这兵权早晚都得交,这孩子肯定也愿意交,只要这小子没能力捣乱了这朝堂上再没人威胁到我的理想,这改制可是所有士人的共识,这是真理,这能换来万世的和平,这事干完官职修改就能提上日程,老人家热血上涌,赶早不赶晚,干了!
小李同志的理想虽然更激进,但人家表达的方式非常巧妙北疆人打下的天下凭什么又交还给朝廷?十多年的动乱局面啊,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失道的皇权!大将军为什么这么看不透?北疆没有皇帝没有朝廷的时候我们也干得挺好的,大将军为什么巴巴的要把权利交还给并昏庸的朝廷?那北疆人的心血不都白费了!听听,这话岂不更贴合北疆人的利益?这其实是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出身北疆的寒门世子能不以这位前辈为首?
小李同志干得非常有分寸,他这话绝对不会到北疆军中去说,但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潜移默化,他很清楚豹子的软肋在哪里,他下手的对象非常非常的有价值。忠君思想不能严重,政治上不能成熟,再要有头脑,有大局观,让大将军极其信任并寄以重望的出身门阀的司马小朋友掉入陷阱。他用这位年轻一代的帅才向长公主发难,看看,这是大将军的人,大将军也对你不满了。他一面努力削弱长公主对大将军的信任,一面挑起军方对朝廷的不满,他自己还能坐收渔利,这实在是个天才的权术家。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不错。
很多年前,一干老大臣陪同长公主来到北疆,在豹子的支持下建立了长公主府,其实那个时候,豹子已经选择了他要走的路,他迈出了大汉中兴的第一步。这一步豹子之所以能够迈出去,恰恰因为他忠义两全的性情。时至今日,朝堂上下的大臣摸着良心都要说一句,今日大汉中兴之路,始于大将军足下。这是事实,不可辩驳的事实,而这条道路的起点,正是大将军的忠诚。
十多年后,豹子居然没有变,他依旧忠诚。他还要用自己的忠诚,依托天子的信任继续走下去。
可以看到,中兴之路走到今天,再往哪个方向走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了。“不但不能制约皇权,而且大汉的中兴还要一直建立在你忠诚的前提之下?这绝对不可能!‘蔡老先生当然不可能相信豹子这样一个血腥的武人,这连长公主都动摇了。赶紧交了兵权,你也就可以休息了,仗打得差不多了,武人到了退居幕后的时候了,该是士人掌握权力治国的时候了。
“大将军的选择实在是太短视,太异想天开了!天子的信任是个什么东西?如果这样走下去肯定落得个身死的下场。”小李同志也坐不住了,这位同志大概一直认为随着岁月的流逝豹子铁定能够走到他这一边来,但凡豹子有私心出现这两人就能走到一起去,然而事实出乎意料。看来不下狠手是不行了,他也作了决断。
凭心而论,李玮他绝不是想要害豹子,相反,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在为整个北疆集团的利益奋斗,他的一切未雨绸缪都是在为挽救豹子作努力。大将军把一切都压在天子的信任上,这是在找死啊!这信念如此深刻,他毫不怀疑,他要救大将军,就要用尽一切力量让豹子放弃对天子的幻想,他很清楚,只要彻底切断长公主对大将军的信任,这事就成功一半,而这也并不难办,信任这东西建立起来千难万难但摧毁起来简直易如反掌。事实证明,这的确很简单,他干得非常漂亮。报有这种念头的李玮,对豹子的杀伤力是惊人的。只要想一下,如果小李同志喊一句“鸟尽弓藏,大将军危矣!”就朝廷目前这个态度,北疆得有多少热血男儿就敢立刻和朝廷翻脸,豹子辛辛苦苦建立的信任顷刻间荡然无存。
这一条大汉中兴的道路,要以大将军的忠诚为前提,要以天子的信任为基石,还要用长公主的信任加以推动。
就这话搁谁谁相信?可能也就北疆一系最最单纯的武人对此深信不疑。但凡对改制有一定认识的士人都要感叹一句“大将军毕竟是个武人啊,他想的太简单了。”
豹子对自己的选择其实也没有信心。“我忠于天子,忠于朝廷,至于我自己,本来一无所有,站在权力的顶峰并不能让我感到快乐和安宁,我只要这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我要大汉中兴,所以,我一定没有做错。”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每次十字路口豹子都这样一次次思量,然后这样来坚定自己的信念,于是他每一次都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抉择。
治国比打仗更麻烦,国策的制定,制度的修改,这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探讨,你一个武人读过几本经书?你有多少时间用在治理国家上了?善意的劝告恶意的讽刺,只换来大将军的沉默和微笑。
事情复杂到极点的时候往往就变得简单了,这绝对是句名言,也实在太具有喜剧效果了。相较于一干士人绞尽脑汁得来的完美改制,让所有人痛心疾首的白痴选择却恰恰是最符合社会潮流的。如果豹子恢复了记忆,他就可以自己的选择而喝彩了。
大将军一介武人,全凭自己的忠诚,摸着自己本心选择的道路居然是正确的?只要天子和长公主信任大将军的忠诚,大汉就能中兴?这有可能吗?有这么简单吗?
是的,答案让人叹息,就是这样简单。
===
大人笔下的情景让人多少次拍案欢呼“他爷爷的啥叫侠骨柔情,这才是!”虽然英雄大多死于背叛,但豹子绝对不会是其中之一。因为在充满了阴谋与背叛的乱世,豹子的手上居然从来没有沾染过自己兄弟的血,大将军的人格魅力就是这样强大,跟随他的人根本不会背叛他,北疆绝对是最后一片净土!
但到了现在,大人动摇了这个信念。
李玮与大将军的理念原则上是对立的,完全无法调和。目前对于豹子来说,以小李同志为首的北疆士人经成为他最可怕的敌人,已经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无以伦比的破坏力。小李同志发自内心的高喊“大将军,我一定要救你”,他翻掌之间就破坏了长公主对大将军的信任,这位同志专门找大将军最信重的和最亲近的人下手,他清楚知道越是崇拜大将军的人就越容易被他挑动向长公主发难,而这反过来又可以最大程度打击长公主对大将军信任,这事他要做起来也很简单,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
他只需要诚恳的指出长公主作了什么,分析两句,然后把自己如何担心大将军的将来说清楚,剩下的就是等着水到渠成。狂信者小李同志直接把自己推到了豹子的钢刀之下,这人绝对够决心,大将军你除非杀了我,要不我就要把这破坏干到底,我绝对会挑动更多的兄弟一起站出来,因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走上死路。怎么办?豹子会改了他的理念他也就不再是咱心中的大将军了,那他还能怎么办?难道必得杀了这位誓死要拯救他的兄弟以绝后患?大爱本无情,大义可灭亲。到了这个地步,眼看着小李同志死不回头,而且可以预期还会有更多兄弟被他牵扯进来,豹子逼不得已只能挥起屠刀。这一刀只要砍下去,虽然成全了豹子的忠诚,但也砍断了兄弟间的信义。大将军忠义两全的神话被打碎了,他会失去北疆士人的心“大将军背弃了我们北疆人!”而且杀戮一旦开始,北疆武人也会兔死狐悲,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终会蔓延,沾上了自己兄弟的血,这个大将军了已经变了。
杀了李玮,北疆必乱,不杀李玮,就要舍弃忠诚。到了这一步,豹子已经是陷入了僵局,小李同志这个狠人果然棋高一着,他谋算人心,玩弄权术,实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然而,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在布局谋篇的时候,这个东西是个变数,没有哪个谋士敢拍着胸脯说这个咱保证百分之百。
好了,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唯一的生路在哪里,没错,这破局的关键就在于长公主!
===
说到长公主了。
可以看到,现在所有的冲突矛盾都集中到了长公主的身上,这位殿下已经成为了破局的关键。试想,如果长公主恢复了对大将军的信任,那么首先小李同志的口号“拯救大将军!”将变得毫无意义,他就不能再轻易挑动军方将领对长公主的不满,再进一步,如果他不能完全控制长公主,那么他要推到皇权的这个理想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了。长公主的信任,能够让豹子走出这局死棋,让小李同志的天才谋划成为笑谈
长公主是统治阶级,她的出身让她不可能和坚决支持改制的士人走到一起去,但这绝对是个悲天悯人的好姑娘,她深切体会到皇帝失道会带来什么样惨重的后果,百姓陷于血火,连她这个皇族公主也难免家破人亡的下场。这位殿下十三岁就到了北疆,师从老一辈士人,她虽然不能接受相权制约皇权,但她意识到皇帝的确不能无法无天,皇权要加以制约,但怎么制约呢?这位天才的殿下居然完全抛开了大汉建国四百年来的治国学说,提出“以法治国”,她拥护法治,而不是道家或者儒家所说的人治。
就这超级先进的观点能有几个士人赞同?
秦二世而亡,青史留书逃不过个“暴”字。以法家学说治国的后果是什么?前朝旧例,抬眼可见。高祖皇帝以仁义得天下,自汉初的黄老无为到武帝独尊儒术,大家都在强调要顺乎天理人情,要仁爱,要守义,皇帝通过任用贤明的大臣才能治理好国家,这是常识,这是真理!
长公主她不是儒生,黄老学说的年代于她也已经久远了,这位殿下何止是不迂腐,这简直是个紧贴实际推陈出新的天才。当今天下大乱,皇帝失道绝对是主要原因,但是失去理智的士人们也必须要为此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这点长公主看得非常清楚,用相权来制约皇权,且不说她不能容忍士人居然要抬高自己到与皇室齐平的位置,就实际情形来看,所谓贤明的丞相就真正值得信任吗?是人就会有私心,优良的国策因为侵犯了士人的利益而无法推行,贤明的君主遇到因私费公的丞相又该怎么办呢?相权根本成了执行皇权的障碍。
行了,你不信任我,我又何尝信任你?仁爱信义在这乱世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乱世用重典,一切交给大汉律。长公主认为,只有制定出能够抑制人类罪恶的律法,这乱世才能真正恢复清平。
法家所说的法和老子所谓的道,二者虽然都在强调规则,但毕竟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黄老无为之治的这个“治”,讲究的毕竟还是人治,是人治统治的法律制度,法家的法虽然比黄老的道又进了一步,但这两种思想都是皇权用来统治社会的工具,确切的说,它们是法制,而不是法治。但是长公主追求的可是能够限制皇权的法啊,这可是已经初步具有了现代社会的治国理念了,这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啊。
必须承认,这位殿下对于制约皇权有着深刻的理解,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较之门阀士人她是真的抓到了问题的核心。
门阀士人要用相权制约皇权,这思维和做法还停留在帝王制和人治的基础上,但他们的理想是要达到“将天子置于大汉律法之下”,这君主立宪可是民主政体,要求的是法治!就这理想完全高于实际的情况他们能改制成功吗?那么,更加天才的长公主她能成功吗?“大汉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乃至天子、朝廷百官都要在律法之下遵照律条行事。”她这理想能实现吗?
翻翻书就能看到,咱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法和源于西方的现代法治理念那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西方法治思想里面的法律指的是啥?那法律得是全体民众的意思,是全体民众自由意志相互妥协的结果,代表人类的正义、良知和文明。简单来说一句话“要法治,先决条件是平等”。
就长公主这出身,她能认为法老大,皇帝老二,这就已经够匪夷所思了,她还能接受人人平等的概念吗?这要真行的话,李玮同志岂不要活活笑死才能表达出对于自己理想实现而带来的喜悦?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