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三国人物介绍-魏(下)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33章 三国人物介绍-魏(下)(第 2/4 页)
陈寿: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人物之庞德
字:令明
时间:?------219
籍贯:雍州 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
官职:立义将军
谥号:壮侯
家庭成员:子:庞会,兄:庞柔
人物传记:
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郭援、高干等略河东;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高干于平阳,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于是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曹操破马超于渭南时,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便随众投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宛城,斩叛将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以讨关羽。其时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时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遂奋意力战,深为关羽军所忌惮。军败后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关羽所俘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
历史评价:
曹丕: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
陈寿评: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人物之曹彰
字:子文
时间:?-------223
籍贯:同曹操
官职:任城王
谥号:威
家庭成员:父:曹操,母:卞,子:曹楷
历史年表:
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能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诉说:「大丈夫应该好像卫青、霍去病(皆为西汉名将),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岂可以只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甚么,命他们各言其志。曹彰便说:「我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
<公元216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
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公元218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叮嘱过后,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桓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力抗敌军,胡骑攻不下曹彰,便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气概更加猛厉,更乘胜往北追逐,穷追猛打,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其时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而更往北征,所以现在实不可深进,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曹彰便道:「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甚么节度呢?胡军出走未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纵敌人,也不是良将所为。」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有谁留后不出,斩。」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桓叛军相遇,曹彰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曹彰乃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北方势力悉数平定。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太子曹丕向曹彰说:「卿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君上,最好不要矜功自伐,而该以常常自觉做得不足够的态度去应对。」结果曹彰了到长安,如太子所言,归功于属下诸将。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义子领兵来抵抗我,啊!看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让他击败你的义子。」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于是日夜倍道兼进,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
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文帝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宗族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
<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
曹彰进爵为公。
<公元222年>魏文帝黄初三年:
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
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暴毙于府邸中。
历史评价:
陈寿:任城(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
曹操:黄须兒竟大奇也!
人物之曹植
字:子建
时间:192--------232(寿41)
籍贯:同曹操
官职:陈王
谥号:思
家庭成员:父:曹操,子:曹志
历史年表
曹植十多岁时,就已经能诵读诗、论以及辞赋几十万句,善于写文章。曹操曾亲自阅读他的文章,对他说:“这是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急忙跪下说:“我可以出口成论,下笔成章,您可以当面考我,这样就不用怀疑我找人代写了。”当时铜爵台刚刚建成,曹操带着他的儿子们登到台上,命他们各自作赋一篇。曹植拿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得很好,曹操于是对他另眼看待。曹植性格随和,坦诚,不摆架子,不崇尚华丽的车马服饰,每次进见被问到一些难题时,都能对答如流,深受曹操的宠爱。
[211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
[214年],曹植被改封为临菑侯。曹操去攻打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我当年任顿丘县令时,是二十三岁,回忆起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仍不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了,怎能不努力呢?”曹植不仅自己的才能突出,更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的拥护,因此曹操对立嗣的事情犹豫不决,多次想立曹植为太子但终未实行。曹植处事任性,从不掩饰自己,饮酒不知节制;而曹丕处事处处小心,刻意掩饰自己,致使宫中众人都为让他当太子而游说,因此最终曹丕被立为太子。
[217年],曹植增邑5000户,加上先前的共10000户。曹植曾违反制度,乘车由宫中司马门而出,曹操大怒,将负责此门的公车令处死。从此,曹操将强了对诸侯的法制、禁令,曹植的地位也日渐衰落。
[219年],曹仁被关羽围于樊城,曹操拜曹植为南中郎将,代理征虏将军,准备派他率军去救援曹仁,事先派人去叫曹植来叮嘱一番,结果曹植大醉,无法受命,曹操十分后悔而罢免了他。曹操担心日后会发生政变,而杨修这个人很有才能,况且是袁绍的外甥,于是便搜寻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不安。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诛杀了丁仪、丁廙和两家的所有男性,曹植和其他诸侯都被送往他们各自的封地。
[221年],监国谒者灌均按曹丕的指使,宣称“曹植酒后傲慢无礼,要劫持皇帝的使臣”,司法部门请求曹丕依法治罪,曹丕碍于太后的影响,只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曹植为鄄城侯。
[222年],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食邑2500户。
[223年],曹植被改封雍丘王。同年,曹植到洛阳朝会时,上书自责谢罪。曹丕欣赏他的诚意,特地下诏答复并安抚他。
[225年],曹丕东征路过雍丘,光临曹植的王府,赏赐给他500户食邑。
[226年],曹丕逝世,曹睿继位。次年,曹植被改封到浚仪县。
[228年],曹植又被改封回雍丘。曹植经常抱怨自己空怀才能却无处施展,上书请求朝廷任用自己。
[229年],曹植被改封到东阿县。
[231年],曹植再次上书,请求准许访问兄弟,得到恩准。曹植又上书陈述审核、选举官吏的道理,魏明帝曹睿当即回文答谢。同年,曹睿又下诏要求诸侯王于次年朝会。
[232年],以陈郡所辖四县封曹植为陈王,食邑3500户。曹植在朝会时请求单独召见,议论时政,并希望能因此得到重用,终未能如愿。他回到到自己的封国,怅然绝望。当时的法令对诸侯国很严苛,所置的官吏都是粗俗无用之人,所配给的士兵非老即残,而且最多不过二百人。由于曹植之前的过错,分给他的各种待遇又比别人少一半,十一年中三次改变他的封地爵位,因此曹植时常郁郁寡欢,终于成疾而死,年仅四十一岁,遗嘱只需薄葬即可。当年,曹植登上鱼山,俯视东阿县,心中感慨,想死后葬于此地,于是他的陵墓就修在这里。曹植的儿子曹志继嗣,改封为济北王。
景初年间(237-239年),魏明帝曹睿下诏赦免了曹植之前的过失,让人将他的作品编纂成集。
历史评价:
陈寿:①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②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
曹睿: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於手,诚难能也。
丁廙:临淄侯天性仁孝,发於自然,而聪明智达,其殆庶几。至於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原从其游而为之死,实天所以锺福於大魏,而永授无穷之祚也.
人物之王粲
字:仲宣
时间:177--------217(寿41)
容貌:貌寝而体弱通侻
籍贯:兖州 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
官职:侍中
家庭成员:父:王谦
人物传记:
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其中〈七哀诗〉、〈登楼赋〉等皆为名作,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建安二十二年卒.
历史评价:
陈寿:①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粲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徐干之粹也.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恆典之.③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④。粲长于辞赋。干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典略:粲才既高,辩论应机。锺繇、王朗等虽各为魏卿相,至於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
钟嵘: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
白居易: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人物之桓阶
字:伯绪
籍贯:长沙临湘
官职:太常
谥号:贞侯
家庭成员:子:桓嘉,弟:桓纂,父:桓胜
历史评价:
陈寿:桓阶识睹成败,才周当世
人物之陈琳
字:孔璋
时间:156------217(寿62)
籍贯:徐州 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一带)
官职:军谋祭酒
历史年表:
◇【公元189年】东汉少帝光熹元年◇
陈琳之前为何进主簿。何进欲尽诛宦官,何太后不听其言,何进便召四方猛将,使他们引兵向京城,以恐吓太后。陈琳进谏道:「《易经》称『即鹿无虞』。俗谚有『掩目捕雀』之言。微小之物尚不可欺之以得志,何况是国家的大事,可以行诡诈而成事的吗?如今将军总摄皇室威权,又掌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于心;但若行此事,则无异于鼓动洪炉以自烧毛发。此时应该速发雷霆之势,行使权力立断大事,以违经合道,使天人顺之;不可反而放下手上的利器,却征求他人的协助。假使四方大兵合聚中央,则以此间强者为雄,这正等于所谓倒执干戈,却让人持其柄;那么功必不能成,而徒生乱而已。」何进不肯纳其言,最终因以取祸。于是陈琳避难于冀州,袁绍便使其负责掌典文章之事。
◇【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
秋八月,曹操围张超于雍丘,张超待臧洪来救,并说道:「子源(臧洪字)是天下间的义士,他是始终不会违背道义的人,如今只恐他被人所禁制,不及相救而已。」臧洪闻之而赤足号泣,便部勒所领之兵,又向袁绍请借兵马,求欲救张超,但袁绍却终不肯许。张超不得外救,遂遭族灭。臧洪由是怨恨袁绍,不与之相通。袁绍便兴兵围之,历年不下。又令陈琳作书与臧洪,以祸福作喻,又责之以恩义,然而臧洪均回书以绝降意。
◇【公元199年】东汉献帝建安四年◇
袁绍领军北围公孙瓒。公孙瓒遣儿子公孙续求救于黑山贼,自己则守城不出。不久救军来到,公孙瓒欲内外夹击袁绍。于是遣人致书于儿子,刻期兵至,便举火为应。不料袁绍侯者却得其书,《典略》载袁绍使陈琳更易其书以诈之,如期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至,遂主动出战。结果袁绍因设伏击,大破公孙。
◇【公元200年】东汉献帝建安五年◇
袁绍伐许都,向曹操宣战,使陈琳作檄以告刘备,言曹操为人没有德行,不堪依附,宜归于袁绍。
◇【公元202~204年】东汉献帝建安七年至九年◇
袁绍败于官渡后,不久逝世。二子谭、尚交争欲得崔琰为臣。崔琰称疾固辞,竟因此获罪,被幽禁下狱,幸赖陈琳及故豫州刺史阴夔营救方才得免。后袁尚循西山击曹操,临滏水为营,乘夜遣兵犯曹军之围,曹操逆击破之,遂反围袁尚营。其围未合,袁尚惊惧,便遣阴夔及陈琳往曹营乞降,曹操不许,反加紧进围。袁氏败亡后,陈琳归顺曹操。曹操便道:「卿昔日为本初(袁绍字)作书(指〈与豫州檄〉),文章按理只可罪状于孤而已,怨恶罪名止乎孤身便可,卿又何以辱及孤父祖辈呢?」陈琳谢罪道:「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曹操因爱其才,赦之不咎。
◇【公元211年】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
陈琳约五十五岁,有预邺中游晏事,作〈宴会〉诗,又作〈止欲赋〉。(俞绍初《建安七子集之年谱》)
◇【公元204~217年】东汉献帝建安九年至二十二年◇
《典略》曰:陈琳作诸书及檄文,草成之后均呈献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一日病发在床,卧读陈琳所作之文章,竟翕然而起道:「这些东西可以治愈我病。」于是对其数加厚赐。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
《古文苑》七章樵注引挚虞《文章流别论》云:「建安中,魏文帝从武帝出猎,命陈琳、王粲、应玚、刘桢并作赋,琳为〈武猎〉、粲为〈羽猎〉、玚为〈西征〉、桢为〈大阅〉。」
陈琳又与王朗、江东张昭、张纮等有乡友之谊,彼此常有鱼雁往来。《吴书》载张纮曾作〈柟榴枕赋〉。陈琳在北见之,以其赋示于人道:「这是我的乡里张子纲的作品。」后张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又致书陈琳深表叹美。陈琳答道:「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绝,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谈,非其实也。今景兴(王朗字)在此,足下与子布(张昭字)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公元21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陈琳逝世。着有《陈孔璋集》十卷,本载于《隋书经籍志》,已佚。今有《陈记室集》。
历史评价:
曹丕: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韦仲将:孔璋实自粗疏…如是彼为,非徒以脂烛自煎糜也,其不高蹈,盖有由矣。然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桢干,其为光泽亦壮观也。
曹植:以孔璋之才,不闲辞赋,而多自谓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前为书啁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敢妄叹者,畏后之嗤余也。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刘熙载:陈孔璋文为建安之杰。
颜之推:陈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绍为蛇虺。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患也,当务从容消息之。
人物之吴质
字:季重
时间:177——230(寿:54)
籍贯:兖州 济阴郡(今山东定陶县一带)
官职: 振威将军 列侯
谥号:丑侯、威侯
家庭成员:子:吴应
人物传记:
以文才出众而为曹丕所亲善。吴质为朝歌长时,杨修与丁仪兄弟皆欲使曹植为曹操继嗣。曹丕深以为患,便以车载废簏,内藏吴质入府共谋对策。杨修以此告曹操,未及推验。曹丕甚惧,告之于吴质,吴质道:「又有何患?明日可再置绢于簏中以车运以惑之,杨修必再复状告,此告必会推验,若验证无据,受罪的则是他了。」曹丕从其计,杨修果又作告,可是查之无人,曹丕遂无事。吴质官至振威将军,曾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为列侯。太和四年入朝为侍中,同年逝世。吴质为人怙威肆行,被谥为丑侯。吴质之子吴应后来坚持上书称枉,于是正元中朝廷方改谥吴质为威侯。
人物之卫觊
字:伯儒
籍贯:河东安邑
官职:閺乡侯
谥号:敬侯
家庭成员:子:卫瓘
历史评价:
陈寿:卫觊亦以多识典故,相时王之式。受诏典著作,又为魏官仪,凡所撰述数十篇。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
人物之刘廙
字:恭嗣
籍贯:南阳安众
官职:侍中
家庭成员:兄:刘望之
历史评价:
陈寿:刘廙以清鉴著。
人物之刘劭
字:孔才
籍贯:广平邯郸
官职:光禄勋
家庭成员:子:刘琳
历史评价:
夏侯惠荐:伏见常侍刘劭,深忠笃思,体周於数,凡所错综,源流弘远,是以群才大小,咸取所同而斟酌焉。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静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制度之士贵其化略较要,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凡此诸论,皆取適己所长而举其支流者也。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实为朝廷奇其器量。以为若此人者,宜辅翼机事,纳谋帏幄,当与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劭承清间之欢,得自尽於前,则德音上通,煇燿日新矣。
陈寿:刘劭该览学籍,文质周洽。
人物之傅嘏
字:兰石
时间:208——255(寿48)
籍贯:雍州 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
官职:尚书仆射 阳乡侯
谥号:元侯
家庭成员:伯父:傅巽,子:傅祗
人物传记:
傅介子之后人。弱冠已知名于世,为司空陈群所辟为掾。傅嘏为人才干练达,有军政识见,好论人物国计。正始初年,官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其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傅嘏因评何晏「好利不务本」而被免官。后司马懿诛曹爽,聘傅嘏为河南尹,迁尚书。傅嘏任河南尹其间,集前人之政举,保利百姓,民多获其益。朝议伐吴而有三计,傅嘏论及战略,认为三计不行;时朝中不听其言,大军果为诸葛恪所败。傅嘏于魏地位日隆,受封进爵,与荀粲、钟会等为友,并论才性。正元二年春,毌丘俭、文钦作乱,傅嘏及王肃劝司马师自往讨伐。时傅嘏为尚书仆射,常献策谋,终于大破叛军。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还洛阳辅政,傅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岁逝世。
历史评价:
《傅子》:①嘏既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②傅嘏为河南尹,治以德教为本,然持法有恒,简而不可犯,见理识情,狱讼不任槚楚而得其实,不为小惠,有所荐达,及有大益于民,皆隐其端迹,若不由己
陈寿:傅嘏用才达显。
裴松之:傅嘏识量名辈,實当时高流。而此评但云『用才达显』,既于题目为拙,又不足以见嘏之美也。
人物之陈群
字:长文
时间:?——236
籍贯:豫州 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县东)
官职:司空
谥号:靖侯
家庭成员:父:陈纪,子:陈泰
人物传记:
三国时曹魏名臣。其祖父陈寔、父陈纪、叔陈谌皆望族名士。陈群为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有知人之明。先为刘备所用,后刘备被吕布所袭,陈群与父避居徐州;及吕布破后,方归曹操,历任司空西曹掾属、治书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后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曹丕即王位,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陈群在任内订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曹丕践阼后,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陈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国之重臣,多次向曹睿作出规劝,官至司空。于青龙四年逝。
历史评价:
袁子:故司空陈群则不然,其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谓群于是乎长者矣。
陈寿:①陈群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久居斯位,咸不忝厥职云。②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武陔:群通雅博暢,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
人物之陈泰
字:玄伯
时间:?——260
籍贯:豫州 颖川许昌(今河南许昌)
官职:镇军将军
谥号:穆侯
家庭成员:父:陈群,子:陈恂
历史年表:
青龙年间(233-237年)担任散骑侍郎,在正始年间(240-249年)转任游击将军,后来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持节,成为护匈奴中郎将,主管并州事务。陈泰很注意对当地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有很高的威信。当时,京城的权贵托他在边地购买奴婢,并送来宝货。陈泰将所送之礼皆挂在墙上,从不打开。后来,陈泰被调回京城任尚书,将权贵所送之礼全部退还。
[249年],司马懿趁曹爽等奉齐王曹芳去洛阳南郊谒陵之际,发动政变,率军切断归路。司马懿派人送书给曹爽要其交权,曹爽等仍犹豫不决。陈泰与侍中许允一道上前劝说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权条件。同年,陈泰调任雍州刺史,加奋武将军。蜀将姜维进攻雍州,依傍曲山筑两城,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征西将军郭淮与陈泰统兵抵御,根据陈泰的建议成功击退姜维,并俘虏句安、李歆等人。其后几年,陈泰协助郭淮多次击退姜维的进攻。
[255年],郭淮去世,朝廷即任命陈泰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二州的军事。
同年,雍州刺史王经对陈泰报告,蜀将姜维、夏侯霸等率军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要求分兵迎击。陈泰认为蜀军不会分数路而来,要其坚守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到达后夹击蜀军。姜维到达枹罕后,果然向狄道进军。王经不等陈泰军至即擅自出击。陈泰闻讯后,料到会有变故,即遣大军前往支援。果然,王经先后败于故关、洮西,大部分士兵伤亡或逃亡,仅残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陈泰星夜驰报朝廷,同时收编王经的残部,作好进攻准备。不久,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邓艾等人认为蜀军新胜,士气正旺,魏军应据险自保,而陈泰认为蜀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正是进攻的好时机。于是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也感震惊,只好分兵攻陈泰。姜维督军沿山进攻,陈泰据险而守,击退蜀军。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蜀军震恐,撤军退走钟堤,狄道之围遂解。陈泰慰劳将士,加强城防工事,增添防守兵力后,率兵还屯上邽。
[256年],陈泰调回朝廷,任尚书右仆射,负责选举任命官员。不久,吴将孙峻率军出淮、泗,摆出欲攻魏的姿态。司马昭即调陈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并诏命徐州监军以下皆受陈泰节制。孙峻退兵后,朝廷又召回陈泰,改任左仆射。
[257年],征东将军诸葛诞连结东吴,起兵谋叛,拒守扬州。司马昭亲率六军征讨,驻军丘头,由陈泰总管行台。得胜回京后陈泰因功食邑增加到2600户,子弟一人为亭侯,二人为关内侯。
[260年],陈泰病逝,被追赠司空。
历史评价:
陈寿:泰弘济简至,允克堂构矣。
武陔:泰明统简至,立功立事。
人物之陈矫
字:季弼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