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三国人物介绍-魏(下)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33章 三国人物介绍-魏(下)(第 4/4 页)
谥号:贞侯
家庭成员:子:郭统,弟:郭配
历史年表:
郭淮祖父郭全曾任大司农,父亲郭缊曾任雁门太守。建安中期郭淮举孝廉,为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
[215年],郭淮随曹操征讨汉中。曹操回军后,留夏侯渊守汉中,而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
[218年],刘备进攻汉中。219年1月,刘备在定军山击败并杀死夏侯渊,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东。郭淮因病,未参加此战。夏侯渊死后,曹军无主,三军慌乱。郭淮和杜袭收敛散卒,推举张郃为代理主帅,并协助他成功据守汉水,刘备退回。不久,曹操让张郃假节,以郭淮为张郃司马。
[220年],曹丕即王位,赐郭淮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与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等,皆平之。至此关中平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同年10月,曹丕称帝,群臣进京祝贺,郭淮因病迟到,但因巧妙的回答未受责罚。曹丕升郭淮为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其后几年,郭淮多次镇压羌族叛乱,威镇边疆。
[228年],蜀军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高详守柳城。张郃率军攻打街亭,而郭淮则率军攻打柳城,两处均告胜利。随后郭淮又在枹罕破羌人唐氾,加建威将军。
[229年],蜀军第三次北伐,蜀将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二郡。郭淮率兵救援,在建威遭到诸葛亮主力的阻击,被迫退走。蜀军遂攻占武都、阴平二郡。
[231年],蜀军第四次北伐,郭淮奉命随司马懿防御蜀军。当时陇右缺粮,郭淮招抚羌人,恩威并施,调集粮草,遂解军粮之急,转为扬武将军。
[234年],蜀军第五次北伐,郭淮随司马懿渡渭水据守,先后提出抢占北原,备守阳遂的优秀建议,因此成功防御蜀军。
[240年],蜀将姜维出陇西,郭淮成功防守,之后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升为左将军。后又转拜前将军,仍为雍州刺史。
[244年],夏侯玄伐蜀,郭淮为前锋。郭淮分析形势不利,及时撤军,才不至大败。回军后,郭淮假节。
[247年],雍、凉等地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蜀将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郭淮、夏侯霸与姜维交战于洮西。姜维迁部分投降的羌胡部落入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魏军击平。其后,郭淮多次防御蜀军的北伐活动。
[249年],郭淮升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两州军事。同年,在与蜀军交战中击败廖化,俘虏蜀将句安。
[250年],郭淮因前功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并进封阳曲侯,食邑共2780户,分出300户,封其一子亭侯。
[255年],郭淮去世。
历史评价:
曹睿: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
陈寿:郭淮方策精详,垂问秦、雍。
人物之徐邈
字:景山
时间:172——249
籍贯:燕国蓟
官职:司空
谥号:穆侯
家庭成员:子:徐武
历史评价:
曹睿: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朕甚嘉之。
卢钦:①徐公志高行絜,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絜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②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无常,而徐公之有常也。
陈寿:徐邈清尚弘通,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人物之胡质
字:文德
籍贯:楚国寿春
官职:阳陵亭侯
谥号:贞侯
家庭成员:父:胡敏,子:胡威、胡罴
历史评价:
蒋济:质,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
陈寿:①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②胡质素业贞粹,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人物之王昶
字:文舒
时间:?——259
籍贯:太原晋阳
官职:司空
谥号:穆侯
家庭成员:子:王浑
历史评价:
陈寿:王昶开济识度,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杜恕:王昶,信有兼才,高官重任,不但三州。
人物之王基
字:伯舆
时间:190——261(寿72)
籍贯:青州 东莱曲城(今山东招远)
官职: 征南将军
谥号:景侯
家庭成员:子:王徽
人物传记:
王基是魏国后期的奇才之一。军事上王基最擅长的就是对战局的准确分析,甚至出现过因为反复请战以至对上抗命违诏,对下力排众议的奇事。同时王基非常善于用兵,曾以奇兵夺取孙吴粮仓,俘获大量敌军及军事物资,也曾协同领兵粉碎毌丘俭、诸葛诞的叛乱。内政上,王基具有优秀治理能力,青州刺史王凌因为有王基的帮助得以收到青州人士的称赞,以致发生王凌坚决不把王基放回中央的怪事。王基治理的州郡号称“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以至“敌不敢犯”。王基治理的江夏,号称“明制度,整军农,兼脩学校,南方称之”。学术上,王基深通郑玄之学,并敢于与当时以经学知识丰富著称的王肃辩论。王基又是一位孝子,自小与叔父相依为命,而以孝顺著称,在其功成名就后,还特意分出自己的封邑给自己的堂兄弟以报答叔父的养育之恩。王基还是一位正直清廉的臣子,他长期担任要职却治身清素、不营私产,死后家无私财。他在目睹魏明帝大兴土木后敢于上疏直谏。而他的上级曹爽专制导致国内风化大坏,王基也敢于不畏强权撰写《时要论》加以讥讽。综上所述,王基是一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三国人物。
历史评价:
司马炎: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勋,又治身清素,不营产业,久在重任,家无私积,可谓身没行显,足用励俗者也。
陈寿:王基学行坚白,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王朗:基宿卫之臣,秘阁之吏。
司马昭:①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②基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
人物之王淩
字:彦云
籍贯:太原祁
官职:车骑将军
家庭成员:叔父:王允
历史评价:
陈寿:王淩风节格尚,以显名,致兹荣任,而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人物之毋丘俭
字:仲恭
籍贯:河东闻喜
官职:镇南将军
家庭成员:父:毋丘兴,子:毋丘甸,弟:毋丘秀
历史评价:
陈寿:毋丘俭才识拔干,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人物之诸葛诞
字:公休
时间:206——258
籍贯:豫州 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
官职:大司徒
家庭成员:子:诸葛靓
历史年表:
▓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夏侯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凌之阴谋也,太傅司马宣王潜军东伐,以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诸葛恪兴东关,遣诞督诸军讨之,与战,不利。还,徙为镇南将军。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民。诞斩其使,露布天下,令知俭、钦凶逆。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使诞督豫州诸军,渡安风津向寿春。俭、钦之破也,诞先至寿春。寿春中十馀万口,闻俭、钦败,恐诛,悉破城门出,流迸山泽,或散走入吴。以诞久在淮南,乃复以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吴大将孙峻、吕据、留赞等闻淮南乱,会文钦往,乃帅众将钦径至寿春;时诞诸军已至,城不可攻,乃走。诞遣将军蒋班追击之,斩赞,传首,收其印节。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冬,吴贼欲向徐堨,计诞所督兵马足以待之,而复请十万众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内欲保有淮南。朝廷微知诞有自疑心,以诞旧臣,欲入度之。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司马昭既秉朝政,长史贾充以为宜遣参佐慰劳四征,于是遣充至寿春。充还启司马昭:“诞再在扬州,有威名,民望所归。今徵,必不来,祸小事浅;不徵,事迟祸大。”乃以为司空。书至,诞曰:“我作公当在王文舒后,今便为司空!不遣使者,健步赍书,使以兵付乐綝,此必綝所为。”乃将左右数百人至扬州,扬州人欲闭门,诞叱曰:“卿非我故吏邪!”径入,綝逃上楼,就斩之。魏末传曰:贾充与诞相见,谈说时事,因谓诞曰:“洛中诸贤,皆原禅代,君所知也。君以为云何?”诞厉色曰:“卿非贾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负国,欲以魏室输人乎?非吾所忍闻。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诞既被徵,请诸牙门置酒饮宴,呼牙门从兵,皆赐酒令醉,谓众人曰:“前作千人铠仗始成,欲以击贼,今当还洛,不复得用,欲蹔出,将见人游戏,须臾还耳;诸君且止。”乃严鼓将士七百人出。乐綝闻之,闭州门。诞历南门宣言曰:“当还洛邑,蹔出游戏,扬州何为闭门见备?”前至东门,东门复闭,乃使兵缘城攻门,州人悉走,因风放火,焚其府库,遂杀綝。诞表曰:“臣受国重任,统兵在东。扬州刺史乐綝专诈,说臣与吴交通,又言被诏当代臣位,无状日久。臣奉国命,以死自立,终无异端。忿綝不忠,辄将步骑七百人,以今月六日讨綝,即日斩首,函头驿马传送。若圣朝明臣,臣即魏臣;不明臣,臣即吴臣。不胜发愤有日,谨拜表陈愚,悲感泣血,哽咽断绝,不知所如,乞朝廷察臣至诚。”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馀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闭城自守。遣长史吴纲将小子靓至吴请救。吴遣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万众,密与文钦俱来应诞。以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是时镇南将军王基始至,督诸军围寿春,未合。咨、钦等从城东北,因山乘险,得将其众突入城。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六月,车驾东征,至项。大将军司马昭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大将军屯丘头。使基及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吴将朱异再以大众来迎诞等,败走。城中食转少,外救不至,众无所恃。将军蒋班、焦彝言于诸葛诞曰:“朱异等以大众来而不能进,孙綝杀异而归江东,外以发兵为名,而内实坐须成败,其归可见矣。今宜及众心尚固,士卒思用,并力决死,攻其一面,虽不能尽克,犹可有全者。”文钦曰:“江东乘战胜之威久矣,未有难北方者也。况公今举十馀万之众内附,而钦与全端等皆同居死地,父子兄弟尽在江表,就孙綝不欲,主上及其亲戚岂肯听乎?且中国无岁无事,军民并疲,今守我一年,势力已因,异图生心,变故将起,以往准今,可计日而望也。”班、彝固劝之,钦怒,而诞欲杀班。二人惧,且知诞之必败也,十一月,乃相携而降。司马昭乃使反间,以奇变说全怿等,怿等率众数千人开门来出。城中震惧,不知所为。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正月,诞、钦、咨等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伤者蔽地,血流盈堑。复还入城,城内食转竭,降出者数万口。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钦子鸯及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驰赴之,众不为用。鸯、虎单走,逾城出,自归大将军。军吏请诛之,大将军令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使将兵数百骑驰巡城,呼语城内云:“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馀何惧?”城内喜且扰,又日饥困,诞、咨等智力穷。大将军乃自临围,四面进兵,同时鼓譟登城,城内无敢动者。诞窘急,单乘马,将其麾下突小城门出。大将军司马胡奋部兵逆击,斩诞,传首,夷三族。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
历史评价:
《魏书》:诞赏赐过度。有犯死者,亏制以活之。
习凿齿: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於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丧王基之功,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士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此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陈寿:诸葛诞严毅威重,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人物之秦朗
字:元明(小字阿稣)
籍贯:新兴
官职:骁骑将军
家庭成员:父:秦宜禄,母:杜,子:秦秀
人物传记:
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於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宜禄归降,以为铚长。及刘备走小沛,张飞随之,过谓宜禄曰:“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宜禄从之数里,悔欲还,飞杀之。朗随母氏畜于公宫,太祖甚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魏略曰:朗游遨诸侯间,历武、文之世而无尤也。及明帝即位,授以内官,为骁骑将军、给事中,每车驾出入,朗常随从。时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朗终不能有所谏止,又未尝进一善人,帝亦以是亲爱;每顾问之,多呼其小字阿稣,数加赏赐,为起大第於京城中。
历史评价:
《魏氏春秋》:四方虽知朗无能为益,犹以附近至尊,多赂遗之。
人物之孔桂
字:叔林
籍贯:天水
官职:驸马都尉
人物传记:
建安初,数为将军杨秋使诣太祖,太祖表拜骑都尉。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出入随从。桂察太祖意,喜乐之时,因言次曲有所陈,事多见从,数得赏赐,人多餽遗,桂由此侯服玉食。太祖既爱桂,五官将及诸侯亦皆亲之。其后桂见太祖久不立太子,而有意於临菑侯,因更亲附临菑侯而简於五官将,将甚衔之。及太祖薨,文帝即王位,未及致其罪。黄初元年,随例转拜驸马都尉。而桂私受西域货赂,许为人事。事发,有诏收问,遂杀之。
历史评价
《魏氏春秋》:桂性便辟,晓博弈、蹹鞠。
鱼豢:为上者不虚授,处下者不虚受,然后外无伐檀之叹,内无尸素之刺,雍熙之美著,太平之律显矣。而佞倖之徒,但姑息人主,至乃无德而荣,无功而禄,如是焉得不使中正日朘,倾邪滋多乎!以武皇帝之慎赏,明皇帝之持法,而犹有若此等人,而况下斯者乎?
人物之郝昭
字:伯道
时间:176——229(寿54)
籍贯:并州 太原(今太原市西南)
官职: 杂号将军
人物传记:
先是,使将军郝昭筑陈仓城;会亮至,围昭,不能拔。少入军为部曲督,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遂镇守河西十馀年,民夷畏服。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於城外遥说之,昭於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於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於城里,昭又於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亮无计,救至,引退。诏嘉昭善守,赐爵列侯。及还,帝引见慰劳之,仍欲大用之。会病亡,遗令戒其子凯曰:“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於死者也。汝必敛以时服。且人生有处所耳,死复何在耶?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在汝而已。”
历史评价:
曹睿:“卿乡里乃有尔曹快人,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
《魏略》:昭为人雄壮。
人物之邓艾
字:士载
时间:197——263
籍贯:荆州 义阳棘阳(今河南信阳)
官职:太尉
谥号:壮侯
家庭成员:子:邓忠
历史年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出参征西军事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毋丘俭作乱,艾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其年征拜长水校尉。以破钦等功,进封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艾与维战于段谷,破之。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迁征西将军,前后增邑凡六千六百户。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又克维于侯和,维却保沓中。
▓景元四年秋(公元263年),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以艾为大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干户。
▓景元四年末(公元263年),艾薨。
历史评价:
邓艾:①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②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③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於今日矣。④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陈寿: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
曹髦: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
段灼: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状。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脩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艾受命忘身,束马县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锺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巿,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馀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曹奂: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
人物之钟会
字:士季
时间:225——264(寿40)
籍贯:豫州 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
l官职:司徒
家庭成员:父:钟繇,兄:钟毓
人物传记:
钟会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灭蜀后,钟会大力结交西蜀名士,打击邓艾等人,打算自立政权,但由于手下官兵不支持钟会的行动而发动兵变,钟会与姜维等人皆死于兵乱之中。
历史评价:
蒋济:非常人也。
陈寿:①少敏惠夙成。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②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③时人谓之子房。④会尝论易无互体、才性同异。
辛宪英: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
曹髦: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
司马师:此真王佐材也。
裴楷:钟会“如观武库森森,但见矛戟在前”
虞松:此真王佐材也。
夏侯霸:有锺士季,其人管朝政,吴、蜀之忧也。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人物之王弼
字:辅嗣
籍贯:山阳
官职:尚书郎
家庭成员:兄:王宏,父:王业
人物传记:
弼幼而察慧,年十馀,好老氏,通辩能言。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无所不足。”寻亦为傅嘏所知。于时何晏为吏部尚书,甚奇弼,叹之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正始中,黄门侍郎累缺。晏既用贾充、裴秀、硃整,又议用弼。时丁谧与晏争衡,致高邑王黎於曹爽,爽用黎。於是以弼补台郎。初除,觐爽,请间,爽为屏左右,而弼与论道,移时无所他及,爽以此嗤之。时爽专朝政,党与共相进用,弼通俊不治名高。寻黎无几时病亡,爽用王沈代黎,弼遂不得在门下,晏为之叹恨。弼在台既浅,事功亦雅非所长,益不留意焉。淮南人刘陶善论纵横,为当时所推。每与弼语,常屈弼。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弼与锺会善,会论议以校练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锺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於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弼注易,颍川人荀融难弼大衍义。弼答其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於颜子,可以无大过矣。”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著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常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然弼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善,黎夺其黄门郎,於是恨黎,与融亦不终。正始十年,曹爽废,以公事免。其秋遇疠疾亡,时年二十四,无子绝嗣。
历史评价:
陈寿:①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②性和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其论道傅会文辞,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
人物之司马懿
字:仲达
时间:179——251(寿73)
容貌:狼顾鹰视
官职:太傅
谥号:宣皇帝
家庭成员:父:司马防,兄:司马郎,子:司马昭、司马师
人物传记:
司马懿世家豪族出身,早年在郡中作小吏,后被曹操辟为为文学掾。曹操称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与陈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曹丕代汉后,司马懿节节高升,开始掌握重权。曹睿继位后,司马懿坐镇宛城,督荆豫二州军事,主持荆州对吴攻战,后接替曹真总管对蜀防御工作,数次成功防御诸葛亮北伐。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受曹爽排挤,后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导致晋朝代魏的发生。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
历史评价:
房玄龄:①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②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③有符于狼顾也。
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
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崔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孙权: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杨俊:此非常之人也。
文钦: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size][\/color]
不能没有谁2006-6-13 15:31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