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乱世豪雄篇 成事在天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735章 乱世豪雄篇 成事在天(第 2/4 页)
李弘和赵岐、刘和面面相觑。华陀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这也是医匠大师?如果不是襄楷、赵岐等人把他敬若神明,李弘甚至怀疑他的水平有问题。
“还有一个多月?”赵岐皱眉思索了良久,“两位大师还要帮我们做一件事,尽快把陛下的遗体妥善保护。”
“保护陛下的遗体?”襄楷迟疑着问道,“你们打算……”
“这是唯一的办法。”赵岐苦笑,“秘不发丧,等待孩子出世。”
=
尚书房内,九位上卿,两位诸卿(执金吾、将作大匠),三位重臣(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尚书台左右仆射朱穆、田畴共十六位大臣神情肃穆地分坐两侧。正中上首案几的后面是长公主的专座,那里放着一张精致的胡椅。
看到三位上公进来,众臣纷纷起身行礼。
“目前有三件事急待解决。”赵岐挥挥手,示意众人坐下。
一是皇统的事。皇统的事我们要做两手准备。如果皇后肚子里的孩子是个皇子,那么,他生下来就将继承皇统,成为大汉天子。如果是位公主,那么,皇统继承的事就很麻烦了。我们要做好这个准备,要在一月之内,从河北各地的皇室后裔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继承大统,而且还要马上把他带到晋阳。
这其中还有个问题。依照大汉律,天子驾崩后若无子嗣,皇统继承一事由辅弼大臣会同外朝官商议决定,然后呈奏皇太后。皇太后在皇统继承上并没有太多干涉权。高祖皇帝和世祖皇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在律法上规定得非常严格。虽然后来很多皇太后有律不依,独揽权柄,造成外戚和之祸层出不穷,但这大汉律法却一直没有任何改动。
此次皇统继承一事,是依照惯例由皇太后做主,还是依照大汉律由外朝官自己做主?
二是权柄的事。依照大汉律,天子驾崩,皇后成为皇太后,在新皇帝未成年之前,国事皆由辅弼大臣会同外朝官主掌。但自孝武皇帝后,由于尚书台权重,内朝官和中朝官主掌大权,再加上辅弼大臣又都是领尚书事的外戚,所以皇太后往往大权在握,主宰一切,外朝被彻底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这次新皇帝继位后,权柄由谁主掌?
三是备战问题。天子驾崩后,我们和袁绍突然站到了一个位置上,那就是重建皇统。袁绍重建皇统的主张之所以屡屡失败,关键原因就是当今天子的存在。现在这个最大障碍没有了,袁绍马上就会重建皇统。
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曾讨论了很多次,相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勤王的最主要原因。谁愿意看着大汉分裂?谁愿意看着战火焚烧这片江山?但随着天子的驾崩,这个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已经变成了现实。
天下出现了两个天子,各地州郡的选择将直接决定大汉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谁?
这几个月晋阳发生的事,各地州郡大概都已得到了消息。在外人看来,这是大将军利用长公主的权势展开的一场有预谋的铲除异己的屠杀,天子的突然驾崩,无疑更加证实了这种猜测,所以,只要袁绍、曹操等人添油加醋地大肆宣扬一番,大将军和河北就成了众矢之的。
天子驾崩,新帝继位,这两件事我们在明年正月底之前,肯定要诏告天下,接下来可能就是一场血战。河北前年遭灾,元气大伤,虽然我们实施新兵制后,征募了足够数量的军队,但我们却没有足够支撑二十多万大军持续作战的财赋。当然了,这仗肯定要打。为了击败叛逆,守住河北,我们需要上下齐心。
朝廷在正月底之前宣布皇统更迭的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把战争拖到明年五月春耕春收之后。从袁绍等人接到消息,到他们连横会盟,集结军队,至少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有了这段时间的缓冲,河北不但能蓄积更多的钱粮,还能从容征调和部署大军。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