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乱世豪雄篇 风雷激荡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743章 乱世豪雄篇 风雷激荡(第 4/4 页)
太傅赵岐、大司徒崔烈、大司空刘和、太常荀攸等十六位公卿大臣和六曹尚书齐聚尚书台。
尚书司马朗高声诵读了李弘的急奏,并做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大将军让我们在两天内做出答复,但冀州情况危急,我请诸位大人今天晚上就议定此奏。”长公主轻声咳嗽了几声,指着光禄勋鲜于辅和大司农李玮说道,“鲜于大人和李大人跟随大将军久经沙场,对兵事非常熟悉,你们先说说。”
“临阵变计,乃兵家大忌。”鲜于辅起身奏道,“内线作战,我大军要承担数倍于外线作战的风险,非常危险。以臣看,我们不能把胜利寄托在一个叛逆之言和一场无法预料的天灾之上,此事要慎重。”
长公主望向李玮。
李玮苦笑,“从臣的本心来说,我同意大将军的这个奏议,这可以为朝廷节约大量的财赋,但此刻变计,时间上似乎已经晚了一点,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内线作战的准备工作。百万人大撤离,大将军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上至朝廷诸府,下旨河北郡县,都要为这句话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个难度太大了。”
“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不是这个计策不行,而是我们用来准备的时间太短了。”太常荀攸也起身奏道,“如果大将军能在六月之前,一直把叛军阻挡在黄河南岸,则此策可行,但大将军无法保证。一旦我们准备不足,叛军提前杀进冀州,这一仗的胜负就很难说了。”
代领卫尉事的镇北将军阎柔和一贯谨慎的尚书左仆射朱穆却支持大将军的奏议,两人都认为凭借四万北军和七万冀州军的强悍兵力,完全可以把叛军挡在黄河北岸。不要说坚持到六月初,就是一直坚持到年底都没问题。
原北疆大吏意见都相左,其它大臣的意见当然更无法统一了。
长公主忧心如焚,焦虑不安。她看到大司徒崔烈一反常态,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十分奇怪地问道:“大司徒为何不说话?身体不好吗?”
崔烈站起来,大声奏道:“以臣看,我们根本无需议定此奏。”
长公主很吃惊,“崔大人这是何意?”
尚书台顿时安静下来。
崔烈先对长公主施了个礼,然后面对众臣,“从董卓进京开始,凡主政大臣有谁把这等大事奏请过天子和朝廷?董卓、李傕自然不会,就是司徒王允大人也没有。如果当初他奏请天子,天子一定会下旨招抚董卓旧部,或者他和朝中大臣们多多商量一下,朝中的大臣们也会同意招抚,但王允大人没有,他自己就做主了,他代替天子做主了,结果长安之祸接踵而至,大汉最后一个迅速重振的机会就这么拱手葬送了。”
崔烈转身指指放在长公主面前的奏章,激动地说道:“今天,你们看看大将军,他在千里之外还想着天子,还想着朝廷,这样的人不值得信任,我们还能信任谁?我们还能指望谁去中兴大汉?大将军要的不是我们的意见,他要的是我们的信任,是我们对大汉的忠诚。”
崔烈手指众臣,高声问道:“诸位大人拍拍自己的良心,你们对大汉忠诚吗?你们愿意为大汉而死吗?大汉需要大将军去冲锋陷阵,但大将军一个人能拯救大汉吗?大汉需要诸位大人的忠诚,大将军需要诸位大人的信任和帮助。只要君臣齐心,天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大将军在努力奋战,在努力争取时间,我们呢?我们应该干什么?”崔烈高举双臂,纵声吼道,“我们应该跟着大将军誓死血战。”
=
第二天凌晨,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旨,同意大将军奏议,并急令朝廷和河北诸府,迅速把百万人口撤离作战区,为内线作战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
四月上,陈留雍丘。
荆州大军行走在驰道上。
黄忠摘下头盔,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四月天就这样热,很少见啊。”
“黄大人是不是太累了?”文聘笑道,“你年纪大了,应该留在荆州。”
“我才四十有九,不算老。”黄忠手抚灰白的胡须,颇为不满地问道,“你觉得我老了?”
“不,不……”文聘连连摇手,正想说话,却看到一骑从远处飞驰而来。
“魏延回来了,不知道可要到粮食。”
“袁术那个混蛋要是再不给,我们就去抢。”黄忠怒声说道。
=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