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乱世豪雄篇 箭在弦上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787章 乱世豪雄篇 箭在弦上(第 2/4 页)
这就是我们帮助韩遂的原因。
=
“今日的西疆是个什么局面,相信诸位大人不是很清楚。”徐荣稳定了一下自己稍稍激动的情绪,继续说道,“请诸位大人把目光投向今日的西疆。”
西疆的东羌虽然已经归顺朝廷,但西疆还有西羌,包括南面的白马羌、参狼羌和西河(今青海)附近的烧当羌等数十种大小部落,还有涿邪山以西的鲜卑人,还有西域诸国。
白马羌、参狼羌、烧当羌等诸种部落趁着大汉战乱纷起之际,不停地向金城、陇西、武都方向展开攻击,威胁凉州腹地,牵制了西疆大部分兵力。
同时间,烧当羌部分部落翻越了祈连山,向北攻击河西,而涿邪山以西的鲜卑人和西域境内的车师、鄯(shan)善等国也趁机出兵入侵。
韩遂实力不济,首尾难以兼顾,逐渐被赶出了河西。
西疆河西的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就这样丢失了。
这五个郡国包括了原河西四郡中的三个,这些地方是孝武皇帝、大将军卫青、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和几十万将士穷尽数十年之力,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域。今天,我们后人无能,把它丢了。这是大汉的耻辱,更是我们这些大汉后人的耻辱。
然而,西疆的困境还远远不至于此。
韩遂为了守住西疆,近年来频繁用兵,同时在凉州的南、北、西三个方向都派驻了重兵。西疆的财力有限,韩遂既要想方设法让西疆的百姓吃上饭,又要竭尽所能戍守边塞,他哪来的这么多钱粮?西疆的贫瘠人所共知,比北疆要穷苦很多,再加上它前前后后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战祸,吏治一度腐败到了极致,这种刨地三尺都找不到钱粮的地方,靠他一人之力,还能支撑多久?
所以关中之地就成了西疆人的梦想,不管是过去的边章、王国,还是今天的韩遂,都把占据关中做为自己的首要之务,关中之地成了西疆人的救命稻草。
=
“韩遂此时攻打关中,机会的确把握得很好,但袁绍的实力大家都很清楚,韩遂要想击败袁绍,占据关中,可能很小。”徐荣叹了一口气,无奈说道,“诸位大人,韩遂一旦战败,对河北来说,损失不大,但对大汉来说,损失却非常惊人。韩遂这一败,可能无力保住西疆。西疆丢失,不仅意味着疆域的丧失,更是社稷败亡的征兆。”
“诸位大人也许认为我危言耸听……”徐荣苦笑道,“西疆丢了,将来我们用多长时间,花费多少钱财、消耗多少兵力才能夺回来,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将来所付出的代价一定会比现在帮助韩遂攻占关中的代价大上无数倍,而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做为朝廷,明知韩遂大败会导致西疆丢失,明明有能力帮助韩遂却置之不理,这时我们放弃的不仅仅是韩遂和几万西疆铁骑,更是天子的尊严和朝廷的威仪。”
=
徐荣接着破斥了朝堂上两种认为无须支援西疆的理由。
一种意见认为,韩遂在得知朝廷拒绝了他的要求后,可能会撤军返回西疆。
此次韩遂集结了西疆所有可征用兵力,估计总兵力大概在五万左右。韩遂集结如此规模的大军,可见他攻打关中的决心非常大,同时这也是对朝廷的一种威胁。如果我打败了,西疆也就保不住了。朝廷拒绝了他的要求,也就给了他一个背叛的理由,接着他就要和袁绍好好谈谈了。
而这正是朝堂上的第二种意见。
袁绍和韩遂如果在关中大战,双方势必损失惨重,一个等于拱手把西疆送给了胡人,一个等于把关中送给了河北,所以韩遂出兵关中的目的,很可能不是打下关中,而是逼迫袁绍和他平分关中。袁绍为了稳定关中,早日恢复元气,也极有可能答应韩遂的要求。这样一个得到了半个关中,稍缓西疆困境。一个不但得到了韩遂这个后援,还得到了喘息的时间。
但这却是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韩遂和袁绍联手,关中暂时稳定,袁绍就可以集中精力攻打河内、图谋中原,这会大大增加朝廷平定中原的难度。
支援西疆,帮助韩遂占据中原,是目前最好的也是最有利于尽快稳定天下的计策。
=
徐荣的话,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西疆是大汉的西大门,是保护大汉繁荣昌盛的门户。这个门户一旦丢失,大汉要想迅速中兴,无疑痴人说梦。
相比大汉中兴、社稷重振、百姓安居乐业来说,就算现在帮助韩遂占据了关中,就算养虎为患,也是值得的。
韩遂现在还是大汉的镇西将军,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谁能断定他将来一定会象袁绍、曹操一样,祸乱社稷?其实,只要天子和朝廷有威严,大汉军队有强悍的实力,天下稳定百姓安康,韩遂又怎会背叛?
如果一切都按徐荣的设想,北疆这次用财赋支持韩遂拿下关中,相当于轻松得到了西疆和关中两地,那么,只要等到大军南下平定了中原,攻占了洛阳,则大汉中兴之期就指日可待了。
曾经是西疆叛军大首领的韩遂会忠诚于大汉?会迫于北疆军的威力屈从于朝廷,把关中和西疆拱手想让?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
=
崔烈咳嗽了一声。
众臣齐齐抬头看向崔烈,以为他又要大放厥词。
长公主紧张地看了他一眼。此老一发话,大臣们势必要大吵特吵。长公主迅速举起了玉手,“老大人,你是不是身体不好,感染了风寒?”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