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乱世豪雄篇 逐鹿中原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819章 乱世豪雄篇 逐鹿中原(第 3/4 页)
不过,许攸的建议太有诱惑力了。
如果能趁着这次中原大战的机会,联手各地州郡大军击败李弘,和李弘隔河对峙,最起码在未来数年来可保黄河南部州郡的稳定。另外,虽然这次大战未必能大量削弱各地州郡大吏的实力,但一定可以消灭曹操。此次战场主要是兖州,曹操不出力,谁出力?刘表和刘备都是宗室大臣,在自己极力尊奉天子重建皇权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得到两人的信任和支持。曹操势单力孤,在自己和刘表、刘备三人的威逼下,要么到朝廷做个闲职,要么杀了了事,绝不能再让他独霸一方。
解决了曹操后,自己占据中原,实力突飞猛进,后面的事就好办了。孙策、周瑜、刘璋这些小辈因为实力不济,不足为虑,只要策略得当,可以把他们一一妥善安置。刘表、刘备为了中兴社稷,会和自己团结一致,联手共抗李弘。随着时间的延续,自己的权势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悍,刘表和刘备迫于压力,不得不入朝为卿。自己稳定黄河南部州郡后,将来的事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
袁绍的情绪越来越兴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仔细思考细节。
尊奉天子重建皇权,这事简单,自己说了算,但由此引起的其它所有事都建立在击败李弘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击败李弘,兵败中原,败亡的不仅仅是曹操、刘备,还包括自己和刘表,所有人都将陆续成为李弘的刀下亡魂,什么王霸之业、中兴社稷都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有没有把握击败李弘?
河北目前的总兵力大约在二十四万人,有晋阳六万南北两军和分布各地的十八座军大营。
塞外的六座军大营因为这两年大漠胡骑频繁叛乱,最多只能南下两万人,加上美稷的匈奴单于庭铁骑,中原战场上最多不过三万塞外铁骑。河东的五座军大营因为要威慑关中和关西,保护晋阳,不会参加中原大战。这样算下来,能参加中原大战的北疆军只有冀州的七座军大营、晋阳南北两军和塞外部分铁骑共十六万人。这是李弘能征调的极限兵力了。
自己能征调到中原战场上的兵力大约在七万人左右,如果加上洛阳和河内的军队,总兵力大约在十万人。刘表如果接受自己的建议,他将率领五万大军北上中原。曹操回到兖州后,加上夏侯渊和曹仁的兵力,有六万军队。刘备要留几万人戍守徐州,估计有三万人参战。大战时间如果延续很长,自己还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征调江东的孙策、周瑜率两万大军北上支援。这样算起来,各地州郡联军的兵力至少有二十四万人。
兵力上,州郡联军占据很大优势。看样子,只要曹操、刘备能及时赶回定陶和昌邑一线,集结十万大军和李弘对抗,战线就能稳定下来。
战线稳下来后,就是相持期。
利用这段时间,各地州郡可以从容征调民夫、粮草和军械迅速赶到中原。虽然粮草军械主要由荆州、豫州和洛阳等地支撑,但以这三个地方的富裕,让二十多万大军打个半年应该不成问题。如果财赋太紧张,就以天子名义下旨临时增收赋税,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
大战持续的时间越长,北疆军就越困难,河北财赋就越紧张。河北的财赋出自冀州,数量有限,而自己这边的财赋就要充足很多,主要出自荆州、豫州,洛阳和河南尹,还有徐州南部的数个郡县,另外,江东四郡也有可能给予一定的支援。
等到北疆军支持不下去了,决战时间也就来临了。这场决战的胜负,将直接决定大汉王朝的命运。
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
=
袁绍连夜把许攸、逢纪、辛评和袁忠请到了大帐,详细述说自己制定的迎战之策。
中原大战的规模、时间以及重要性远远大于前年的冀州大战,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所以重建皇权的威仪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鲜明的大义,没有对大汉的忠诚,没有对兄弟的信任,失败的命运将不可避免。
这是各地州郡第三次联军抗敌了。第一次讨伐董卓,有大义,有忠诚,但没有统一的指挥,彼此间更缺乏信任,失败了。第二次讨伐李弘,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结果还是失败了。第三次如果再不吸取教训,还是重犯同样的错误,大家都完蛋,都到地底下去一争长短吧。
袁绍决定亲自赶到许昌面见天子和朝中大臣,主动承担起挽救社稷于即倒的重责。
“以八百里快骑急告刘表、曹操、刘备,请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许昌议事。”袁绍神情凝重地说道,“此次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在尊奉天子的前提下,依靠朝廷的力量,击败李弘,拯救社稷。”
值此生死存亡的关头,没有人再说什么,都听袁绍的决定。
“大人,袁术的事如何解决?”许攸突然问道。
袁绍正在滔滔不绝地慷慨陈词,听到许攸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顿时哽住了,一张脸憋得通红。
“大人是不是想上奏天子,招抚袁术,以此取得对九江郡的控制,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袁术的数万兵力?”许攸手捻短须,皮笑肉不笑,眼里露出些许嘲讽。
大概给许攸猜中了心思,袁绍面色一沉,冷冷地哼了一声,显得极为不高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